匿名者

科幻片其它2018

主演:克里夫·欧文,阿曼达·塞弗里德,科鲁姆·费奥瑞,索尼亚·瓦格尔,马克·奥布莱恩,乔·平格,伊多·戈德堡,塞巴斯蒂安·皮戈特,瑞秋·罗伯茨,马克·格拉齐尼,康拉德·科茨,梅寇·阮,萨拉米切,达蒙·伦延

导演:安德鲁·尼科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匿名者 剧照 NO.1匿名者 剧照 NO.2匿名者 剧照 NO.3匿名者 剧照 NO.4匿名者 剧照 NO.5匿名者 剧照 NO.6匿名者 剧照 NO.13匿名者 剧照 NO.14匿名者 剧照 NO.15匿名者 剧照 NO.16匿名者 剧照 NO.17匿名者 剧照 NO.18匿名者 剧照 NO.19匿名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并不遥远的未来2030年,为了降低高居不下的犯罪率,所有出生的婴儿都被政府强制性的在瞳孔里植入了晶片,虽然这一做法有效了防止了犯罪事件的发生,但这也意味着,所有的人终生都生活在政府的监视之下,毫无隐私可言。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出现了一批黑客,他们能够通过高超的技术远程修改晶片所收录的影像,这群人被大家称为“匿名者”。一级首都发生的多起谋杀案让当地居民陷入了恐慌之中,负责调查此案的侦探萨尔(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 饰)发现一位神秘的匿名者成员(阿曼达·塞弗里德 Amanda Seyfried 饰)和这起案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长篇影评

 1 ) 大手、马甲、小透明

有这么一个男淫,出身世家,兼官N代与富N代于一身,刚入社会就到了体制内,捧着金饭碗。虽然有种种烦恼,比如婚姻和翁婿关系处于hard模式,比如职场偷情不太成功,但无论从哪个标准来看,都算是梦寐以求的好日子。

然而偏偏,这个男淫是个文青。其实男文青历来都比女文青吃香,上可图功名下可泡妹纸(尤其到了本片就一石二鸟),但文青表达的欲望却迟迟难以得到满足。明明可以成为腥风血雨的奆奆,却顶多能在局域网里发个帖,群众在真!老虎油&总斑竹带领下前赴后继热情顶贴,但因为都是固定IP,所以势头也没办法热闹起来。

大手不是不想去各大领头论坛发文的,但一旦被跨省,后果很严重。体制培养了大手也限制了大手,成为他和众多两眼发绿的文荒读者之间的一道厚障壁。
在这种情势下,套马甲就似乎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

大手通过三次元的势力人肉到一个小透明A,让他替自己po文,然后到论坛里潜水旁观。群众很踊跃,大手偷着乐,一切挺顺利。但问题在于,小透明A本身也有点才能,一心要靠自己变成小粉红、小紫红然后朝大大巨巨进发!……然而大手的作品太牛掰了,搞得群众一提小透明A就只有大手的文。小透明A惶惑了,他觉得自己的存在被抹杀了,自己的ID已经失去了意义。于是小透明决定不干了,这时候小透明B偶然偷窥到文档传输记录,又跟A套了点话,最后利用自己的小聪明把大手人肉了出来。大手一方面被拿了把柄,一方面也觉得都是自己的文,A发B发有啥区别,于是就随B去了。

B拿着大手的文,又很会炒作拉关系,于是几炮之后,成为二次元里无人可敌的巨巨!不但人气爆棚,还开始走实体出版。A看着B各种春风得意就气不打一处来,心里想又不是你自己的文,还真把自己当成天才了!于是冲动之下打算揭穿,但因为证据不足,准备不充分,被群众拍砖、版主踢版……于是愈发苦逼了起来。

然而,到底天下没有不露风的墙。大手其实早就被体制内的对手人肉了出来,三次元又出了几档子事,终于决定AFK了。真正下线之前,小透明A怀着歉疚的心情去找大手,却得到了大手硬盘里最后的一批存文。
小透明A:我……B现在那个样子,我真的看不惯。
大手:你没什么可纠结的,要纠结也是我。
小透明A:我就不该给自己的聊天账户设定成自动登陆,我对不起你。
大手:答应我一件事,永远不要再对外人提起我和B的事。
小透明A:……我答应。
大手:A,下线前我想问问,你对我的文怎么看?
小透明A:我……我觉得,谁也没你写得好,你在我心中是最好的。

大手淡然一笑,就此正式退圈。无人知晓,无人哀怨,无人叹息,无人惦念。
写文的人去无踪,看文的人最无情。

论坛依然在,圈子不曾灭亡。文贴新陈代谢,掐架连绵不绝。后来B也退圈了,只有大手的文顶着B的ID加了精,总是时不时就有人顶上去赞。

至于小透明A,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后来也有了自己的老虎油,然后他真的红了。
而后来,当论坛决定给大手出版电子书的时候,A给整个文集缀了前言。

“献给我最敬爱的B。"他这样写道。

-完-

 2 ) 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与匿名者

这部电影内容讲述的是野史,请一定要记住。 同时不可忘记的是莎士比亚的文字,以及凝结成文字的那些个时代的灵魂。

先简单回顾一下电影的情节:整部电影在描绘英国皇室权力斗争的同时,插叙了年轻时伊丽莎白和牛津伯爵爱德华的乱伦往事。抛开乱伦不说,年轻的爱德华真可谓是极品才俊,不仅帅气而且相当具有文学才华,也因此俘获了伊丽莎白女王的芳心,成了伊丽莎白的情人。这还不止,他俩还生了一个儿子——南安普敦公爵。为了稳固年轻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遮盖这个丑闻,时任首辅大臣威廉姆斯·塞西尔Williams Cecil(大卫·休里斯 哈利波特迷应该很熟悉这个演员)就建议女王离开年轻的爱德华并保守他俩儿子的这个秘密。

但无论权力再怎么任性,都无法掩埋牛津伯爵爱德华那高尚的灵魂。

影片中年轻的女王与其到了暮年不同,是一个非常体察民情的领导(这里也说明了脱离群众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只会让当政者被蒙蔽在奸臣之中),经常会出现在草根群众当中观看舞台剧。舞台剧不乏揭露现实黑暗,嘲讽当权者的情节。而女王是这么说的:“假如舞台剧真的罪孽重大,那我祈望自己直到生命的末期才找到救赎。” 是啊,年轻的爱德华也是那么一个犀利、对社会充满热情和爱心的人,他和女王能走到一起也是因为他俩都一颗真诚热烈的心,不似首辅塞西尔Cecil世家那么心狠手辣。

老年的爱德华,把皇室里的斗争、百姓的疾苦都算是看透了。他写了许许多多的舞台剧本,却都一直找不到机会发表。他心中的热情,他所认为的社会上那些个好事坏事,都一直被压抑着。直到偶然的一次演出的成功,使得他重新振奋起来,在幕后支持一个叫本琼森的菜鸟剧作家不断地对自己的剧本进行商演。慢慢的,爱德华的剧本就变成了莎士比亚的剧本,爱德华试图借助文字的力量重新唤醒伊丽莎白女王年轻时的那种明察秋毫。这有点类似通过发动宣传战鼓动民心向女王进谏,但这时,本·琼森出于心里不平衡又或者是喝醉了,傻乎乎地去告密,被塞西尔Cecil设计陷害了那些忠心之将臣。

最后,爱德华原谅了背叛他们的本·琼森,因为他知道本这个人的灵魂还是干净的,哪怕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害死了那么多人,可还是值得信赖的。于是在临走前,把所有剧本,包括新作的《李尔王》都交给了本·琼森。

看着爱德华那么高尚的灵魂都活的那么苟且,我感到真的很心痛。就如同一句话——人间正道是沧桑。要坚持一件对的事情真的太不容易了。其实不管这段历史究竟如何,莎士比亚的剧作也都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种种。只要我们的记忆中仍有莎士比亚的文字,那么,我们就永远记住了那个时代最高尚的灵魂。

 3 ) 有什么好看不懂的呢



女王虽然终身未婚生活却十分淫乱。她二十五岁登上王位,却十六岁就私生了Edward(与谁没讲,但显然不是William Cecil)。William Cecil作为一个精明的政客,瞅准了她当上女王的可能,百般出力。Edward被William Cecil安排给了Earl of Oxford做儿子。女王在Edward小时候扮演精灵的时候遇到了他,大加赞赏,还开玩笑说将来会代替William Cecil的位置,但并不知道是自己的儿子。
后来Edward父亲去世,他继承爵位被William Cecil收到自己家里,倒是好好来培养的,不过William是想Edward做将来国王的爹,另外也是贪图他的钱,还被当时的小驼背Robert Cecil讨厌。后来Edward不小心杀了William Cecil的仆人,就被要挟着娶了William唯一的女儿,也就是Robert Cecil的姐姐。后来Edward被支出宫又返回的时候,跟女王表白说曾经见过太阳就不会喜欢月亮了,发生关系。女王怀孕说想要嫁给Edward,不过被William Cecil阻拦说会危及王位,她也就照例服从安排生下了Henry,小孩被William Cecil安排做了Earl of Southampton,并不再见Edward。
Edward以为被抛弃了很生气就跟女王身边的宫女Bessie搞上了使之怀了孕,并且从Bessie那里听说女王生了他的小孩的事。中间Edward的老婆也就是William Cecil的女儿带着他们的女儿撞见了怀孕的Bessie。William Cecil则趁机调拨Edward跟女王的关系,女王暴怒下令此后Edward不得参政。William Cecil要Edward跟女儿好好过日子,作为代价他告诉了Edward那个私生子的身份,于是Edward就找到了他儿子Henry,并一直保护着。
后来女王更老了,王位继承问题更加激烈。William Cecil私通外国想要苏格兰王James做继承者,毕竟算来算去他也算名正言顺了,而女王因为曾经杀了James的娘,也就是她的表姐,心里却是打定主意怎么都不会让James继承王位的。另一方面Earl of Essex是女王的情人并且被传是女王的私生子,是很热的候选人。William Cecil就支开他去平反爱尔兰造反,还跟女王推荐了自己的儿子Robert Cecil进入内阁。这里Earl of Essex名字也叫Robert(他们的名字好混乱啊,还得我好不容易不弄混),拉了好友Henry一起去战场。作为父亲,Edward并不想儿子Henry为Essex拼命的,不过Henry觉得Essex将来是王的话他作为子民就得为王效力呀。
这里要说一下,按照另外的影片《伊丽莎白一世》来讲,Essex是上一位Earl of Essex也是Leicester的继子,不过也有人说其实根本就是Leicester的儿子。而Leicester则是女王的老情人,相当能征善战,他去世之后女王才迷上了比自己小三四十岁的Essex的。在那部影片里这个小Essex是个有勇无谋的家伙,仗着与女王的私情觊觎王位,结果搞砸了被女王砍了头,跟这片子里的形象倒是吻合了。
Edward被儿子Henry拉去看Ben Johnson的喜剧,觉得很有煽动力可以利用。当时William Shakespeare不过是那剧中的演员,且完全丑角角色,跟他现实生活中的形象相当吻合。该剧被Ben的同僚Kit告密说不和谐,于是导致编剧Ben也被抓了。Edward利用岳父的名义释放了Ben,作为交换,要用Ben的名字来公布他写的那些剧本。
本来是大好事啊,结果文人Ben却觉得不能发自己的东西很不甘,跟William Shakespeare发牢骚,却不想被后者一步蹬先抢了名头,从此Edward也就只好属William Shakespeare的名字了。期间Ben的同僚Kit对他威逼利诱,Ben都没有说出事情,又去勒索William却直接被William干掉了,果然还是流氓厉害些。William后来跟踪Ben发觉是Edward幕后主笔,勒索要了一大笔钱并盖起了自己的剧院。Ben羡慕嫉妒恨之余也学Kit向当局告密,揭发了Edward要借住剧本煽动造乱的事情。
Edward的本意是借理查三世这个剧本讽刺Richard Cecil,激发民众对Richard Cecil的不满,要女王按照民意罢免Richard。他同时写了一本书借宫女之手传到女王手里,掀起了女王对往事的怀念,并含情脉脉无别雀跃的要准备跟他重新见面。Edward是想接机为Essex说情的,因为Essex从战场上回来后直接冲到女王宫里惹怒了女王。不幸这一切因为Ben的告密而被Richard Cecil所知并利用,说Essex跟Henry煽动暴乱要篡权。女王看到就相信了Richard Cecil的话砍掉了Essex的头。Edward去跟女王求情,说出了Henry是两人儿子的事情,于是女王终于赦免了Henry,却要求Edward永远不得以自己的名字发表任何东西。
Edward去世之前把Ben叫来,要把所有的手稿都托付给他。Ben非常羞愧的说,我曾经背叛了你。Edward说:I have made it my life's work to know the character of men. I know you. You may have betrayed me, but you will never betray my words. 这里真是值得拍案呀。他也终于没看错人。Edward对于自己的剧本为William Shakespeare这样的垃圾所占领也很无奈,却对Ben说我知道你很讨厌他,谁又不讨厌他呢,但他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并把李尔王连同其他剧本一起交给了Ben。Ben发誓不会说出William Shakespeare剧本后的真相,并且果然不辱使命,在Robert Cecil的严刑拷打下机智的说服了Robert,从而保住了所有手稿。
Robert Cecil在James为王期间实权在握,可没想到James也是个戏迷,所以戏剧就越来越流行。William后来没的东西再发,就离开伦敦回家做了商人。Ben则发奋图强成为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后来还为以William Shakespeare的名字发表的作品集写了献词。
The End。

 4 ) 俄狄浦斯成了莎士比亚的袖口花边

灾难片导演终于对英国国粹下手了。还好年代久远,莎士比亚无论是谁都不足以造成一场灾难。不知将来是否有人会质疑红楼梦与曹公的亲子关系。东方的这片大地,容得下一阵清凉的小风吗。小风刮过,连落叶都卷不走,连土缝都侵不进,真正巍峨的东西永远屹立不动。现在韩寒的事件还在续着。在过去,任谁也不会想到今年会生出这样一场浩荡且荒唐的大灾。灾至每一个因此事而将“文字”抛之脑后的人。人类历史那么长,有那么多美好瑰丽的文字供我们阅读,我们何须要把眼力心力和时间耗费在观摩一场无意义的笔战上。文字当与其它艺术一样纯粹。无论一个人的立场为何,都不应失去面对文字的敬畏之心,更不能使用它去实现自己的恶意。
是吧。
怎能忍心呢。

偏题了。
还是说回电影。

本片中的牛津伯爵对文字的真爱最动人。他仿佛是在文学缪斯的怀抱里奋笔疾书着。剧作落幕,他落款,他不在乎莎士比亚是谁,也不在乎自己是谁。观众的反应令他的眼泪滚烫,这温度,足以温暖他。无需再从别处寻得更多。
Rhys Ifans天生一对沧桑温柔的眸子,再愤怒,眼睛里的光都锐利不起来。他的举手投足同样圆润。一个人对世上的某种存在抱有谦卑之心,便会使其自身酝酿出温良柔软的气质。这气质是吸引人的,并与智慧同调。他恰巧是牛津伯爵最适合的模样。

再说女王。我见过那么多版本的伊丽莎白一世,心中挚爱依然是凯特·布兰切特。本片中的女王年轻时浮华了一些,色艳情浓,年老后色衰情却更浓。她是一个一惊便鹊起的女人吗,女王毕竟是女王,‘女’字占一半,怎么能把后面的‘王’字彻底弱化了呢。

还有,那些这些的高贵英挺的男子们居然都是她的儿子,这个创意太惊悚。牛津伯爵成了母子乱伦的俄狄浦斯王,只是没有在得知真相后刺穿自己的双目,没有走向地狱。他一路罪恶着。或许是为了使这个角色更丰富,从写作到乱伦,本片的编剧让他罪恶到了万劫之底,并且每一项罪孽都指向伊丽莎白一世。而这个女王却被隔断在真相之后,都没有机会用一尺白绫了解自己。她在这个点上并没有因此而饱满更多。
所以觉得,有点多余。何必染指戏剧之源的古希腊精粹。创作者还是要有舍得放弃多余创意的勇气,无论它灵光一闪的时候多么惊艳。

总体来说,主线不够厚实。莎士比亚的真伪终究成了噱头。什么宗教,什么宫廷,什么爱情,都如花似叶地长在一根脆弱的枝茎上。这枝茎脆弱得仿佛是另一片狭长的叶子。大家都摇摇欲坠,经不起风浪。
所以这又是一部终将被时间风干的电影,当观众们还在匆匆拾起被大风刮落的帽子的时候,它就已经只剩下干裂的碎骨头了。

 5 ) A Play Within The Play 电影的背后

《Anonymous》(2011)大概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能够反复看,看到末尾还感动得稀里哗啦的电影。除却男主是华丽丽的文艺大叔(Rhys居然可以美成这样子),作为肤浅的颜控一路走到黑;最打动我的大概就是这段似是而非的历史。虽然《Anonymous》在当年时报评论中被称为精致的烂片,但每次返煲都不会厌,并认为电影界就应该有多点这种需要点脑才能看懂的片子。影片从剧场展开,Derek Jacobi为大家带来一个17世纪文艺穷三代的故事。故事一开始就将时间推移至5年前,又在牛津伯爵的记忆中回到40年前。a play within a play是我十分感兴趣的手法。倒不是说这电影拍得有多好,我的评价有多高,相反,将其与我看过的许多好片相比,它实在没多少胜算。但因为某些原因,辗转反复,到底最爱它。就像无意间获得的小物件,虽然带有瑕疵色彩斑驳,这么惊鸿一瞥却勾起了相思;于是,无论后来多少珍奇,也除却巫山不是云了。 片中的高潮,真正的作者写了一部戏剧控制舆论,以反抗伊丽莎白身边的谗臣。这场戏煽动了观众,愤怒的人群向皇宫涌去,要求声讨奸臣。喜欢这个桥段,突显了戏剧的魅力。而这改编自历史事实。伊莉莎白长年重用军臣埃塞克斯,埃塞克斯最终踩过界,成为女王政治上的对手。野心勃勃的他集结了权贵预谋政变。就在政变的前一晚,他请贵族们去看戏。这部剧就是《Richard II》。从历史角度看,剧中理查和波林勃鲁克,正是女王和埃塞克斯再现。最初排演时,为了避免风险,莎翁剪掉了其中废黜的戏份。而据说在那天晚上,剧场将之前被删掉的废黜场面,原封不动地还原了。 而电影所说的,真正的莎士比亚是伊莉莎白的私生子——牛津伯爵,也不纯属瞎掰。西方真的有部分学者倾向于将牛津伯爵当成真正的原作者。而片中那句All art is political, otherwise it would just be decoration.也很好地解释了借莎翁名字出版的理由。 威廉·莎士比亚在一个低收入家庭长大,父母及孩子均目不识丁,很难想象他能精确运用诗中那些音律和韵脚。而后进入剧团成为演员,后来开始写剧本。但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些剧本出自他亲笔。当他11岁的儿子Hamnet夭折后,就出了那部逢人便能来一句To be or not to be的《Hamlet》。很困惑,如果剧本出自他人之手,为何要用他过世的儿子命名?莎士比亚从未接触过皇室,怎么会这么了解详细的皇室内容。哪怕是想象,思想岂能突破局限。就像我们接触不到的那些不知“沃尔玛”为何物的有钱人,我们根本无从了解上流社会人们的生活。并且,他的剧本涉及反动,人人都看到了这一点,但他竟然从未被监禁与拷问。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他的遗嘱中,将所有的财产留给了遗孀,但对自己的作品只字未提。也许是本身作为写作者,特别重视自己的成果,怎会任由自己的作品散落在人间,不做任何安排。 自从喜欢上Ben Whishaw就掉进了莎坑,说不上是否因为莎士比亚而爱上这部电影。只因自己入了戏,作为同是搞创作喜爱文字之人,不禁感慨,几百年前的人都能让现代人如此记挂。多神奇。而其中最打动我的,是片尾牛津伯爵所说:“When I inherited my earldom I was one of the richest men ever to breathe English air. And at last breath, I shall be one of the poorest. Never a voice in government. Never a sword raised in glorious battle. Words, merely words shall be my sole legacy.”仅以电影来看,甚至连执笔者临终时都不觉得自己是个成功的人。然而这唯一的遗产,游走在枯黄手稿上的墨字,演绎着爱情与恩怨、野心与皇权、幻象与谎言、憧憬与彷徨、阴谋与背叛以及对于人性的思索(看似遥远,其实恰是我们的生命本身),夹杂着都铎王朝最后的精致与浮华,被后世铭记了整整400年,继而伴随着受众的呼吸直到世界消亡的那天。黄碧云说:“(不要)说什么伟大的文学是不朽的,文学当然朽,文学和他们社会物质一样腐朽,只不过人所能有的处境是那么的有限,我们又回到了从前的地方,朽不了。” 若要窥探莎翁的人生,最不能忽视的是他最后一部作品。《The Tempest》之后,莎士比亚就不再创作了。如同笔下捐弃魔法的普洛斯彼罗,放弃了仇恨,放弃了荣誉,放弃所拥有的一切,放弃了凡尘所有的纷扰。《The Tempest》是他最后的个人传记,如同是对自己的劝解,只有将内心的声音倾注于纸上,内心才得以平静。 2010年,戏剧《The Tempest》在环球剧场上演,戏中的普洛斯彼罗谈到生命的易逝——这世间所有事物最终都会消失,包括——前所未有的,他加了一句——The great globe itself。在此,巧妙的是The Globe不仅是指这个地球,也是这间戏院的名字——即大家熟知的环球剧场。 这个改编将台上的表演者与台下观众微妙地联系在了一起。“All of our shows, all of these things that we’ve created here will disappear, they won’t be around anymore.”你所在之处,你所看之物,正如莎翁所写:“We are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 and our little life is rounded with a sleep.”犹如做梦般,当你醒来,一切幻象便消失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们存在过。然而,我们终将沉睡。如同对于睡眠者而言,醒着的生活是一场梦。 人们大半生执着于功名利禄,荣誉与仇恨,至年迈之时,是否可以像普洛斯彼罗一样,看化所有的一切。捐弃魔法的普洛斯彼罗,在扮演普洛斯彼罗的莎士比亚,以及莎翁本身都令我着迷。很多时候出于对原作的尊重,会特别执着于弄清真相。出自我手的作品,而后人祭奠的却是另外一个,多么有失公允。然而或许莎翁本人已经不在意这些了,像最后一部作品所写,如电影所示,一切终将逝去——我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最后亦是过眼云烟。恰似飞鸿踏雪,鸿雁已去,而印记,犹若世人执着的功成名就,不论多深刻多美,终将熬不过这个冬季,雪融不知影踪。 “Now my charms are all o'erthrown, And what strength I have's mine own...As you from crimes would pardon'd be, Let your indulgence set me free.”——The Tempest

 6 ) 时代的灵魂,英国版鲁迅

当时看到匿名者的海报,我就立即决定要看这部电影了。
不得不说,这海报制作的太精美了。海报的画面被一个霸气侧漏的背影所占据,他身着华丽的贵族服饰,手里拿着羽毛笔,周围四溅的都是墨渍。我立即就被这个背影锁征服咯,不用看到他的面容我都可以猜到这是怎么样的一位美男子。
这个海报体现了电影的特点,复杂,华丽,阴暗。这不是一部传奇的光荣故事,而是关于一个天才的悲剧。说匿名者是英国版鲁迅其实还不是很合理,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因为两人都发现了语言的力量,发现了语言对于革命的导向煽动性。可惜的是,抛去大时代背景,鲁迅成功了,但匿名者被阴谋陷害了。但是匿名者向我们传递了导演的思想:所有艺术都是有政治意义的,不然就成为了平庸之作。一部好的作品,要懂得启迪广大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好的喜剧。在影片开始,主人公Johnson的喜剧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也是有局限的,没有产生轰动是效应。这是因为,在一开始,他的作品只是为幽默讽刺,没有思想、没有自己的意志。(Edward:Voice?You have no voice!That`s why I choose you!)而edward的作品很懂得煽动群众,启迪人民,所以可以有那么大的轰动效应。我不太了解政治,更不太理解英国历史,所以关于电影中的阴谋我就不多做阐述了。
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因为使用插叙二很有参差感,但我的感觉是,这部电影人物关系、剧情都比较复杂,使用这样频繁的切换会对剧情理解有一定的影响,稍显凌乱。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Rhys Ifans的牛津伯爵实在是太美了,这个造型美得让我有点hold不住啊。他的一举一动中透出的那种贵族气质和诗人气质让人欲罢不能啊。另外的两位英国小生也很美。总之这种复杂华丽的古典造型,实在是太和我口味了!

 短评

一部试图用颠覆莎士比亚来赞颂莎士比亚的影片。只要气息尚存,文字依旧,他就会被世人永记,因为他所塑造的那些活生生的丰碑……

7分钟前
  • BIG-O
  • 力荐

热爱摧毁世界的罗兰.艾默里奇这次试图摧毁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名声,不过故事的主线发展到最后,爆点已经不是莎士比亚是否是欺世盗名的卑劣小人,而是这背后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各种宫廷争斗,爱情和凶杀。

12分钟前
  • 青貓
  • 还行

看这个剧的纠结之处就在于,不看剧透你会如云里雾里,看了剧透你又会觉得索然无味。关键字是:乱伦、颠覆、仇杀、诗与戏剧。

1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电影拍摄本身亮点不多,前后穿插剪辑与演员变化使叙事的连贯性大打折扣,且并未增加故事本身的悬疑色彩。但对莎翁作者论悬案而言,这是一次精彩的视觉论战,尽管过于戏剧化,但疑点与相应推理的展示合乎情理,对语言魅力的刻画也称得上可歌可泣。

15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阴谋论!乱伦!

20分钟前
  • 星月日
  • 力荐

关于莎士比亚的真相探讨了好多年了,除了牛津博士、马洛、培根等人也被视为莎士比亚的真正作者。影片用了很多插叙的内容告诉我们牛津博士为什么不愿公开自己,且让莎士比亚钻了空子。莎士比亚则是十足的自私虚伪狡猾小人,呵呵

2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么多评论,就没有一个人把这其实是个乱伦电影这件事说出来……太囧了……

22分钟前
  • 水女
  • 还行

莎士比亚这棵树太大,招风也很正常,你大可以不在乎这个故事几分真几分假,但这绝对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好故事,一个莎士比亚式的乱伦悲剧。阴谋论的故事,一场人性的暗斗,除了优秀的剧本,影片在技术上同样优秀,特别是特效制作出来的伦敦外景和泥泞的街道。故事真假无所谓,导演还拍过2012呢!★★★☆

2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真是拍得不错,这种忤逆历史/冒犯粉丝的题材,居然能拍得这么动人心弦,导演的功力不容小觑。许多场景都很值得品味,尤其不少远景更是美轮美奂。道具服装很有味道,人物心理的推敲很细腻,而故事本身也扣人心弦。但是到底有多少人会信莎士比亚是个鸠占鹊巢偷窃别人成果的小人呢?至少我看完有小动摇。

30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不管各方理论历史真相是如何,片子本身实在是太成功了!Emmerich真的是一切为成品服务(好像是他要加入prince tutor这条线的,本来剧本里没有)。看好之后我对Oxfordian Thoery异常感兴趣,就跑去听了很多编剧的采访……然后我觉得这人应该是好莱坞most annoying screenwritr。算了,作品和人要分开看

35分钟前
  • bayer04
  • 力荐

咱们也拍部《关汉卿》吧!

39分钟前
  • 透明
  • 推荐

其本身也如诗歌的叙事。

43分钟前
  • 猛猪卧荒丘
  • 力荐

视江山如浮云,只求一生艺术抱负,可惜生错年代,诸多名著蒙其出身本相。宫廷阴谋、乱伦爱情,加上莎翁作品的万古流传,反衬一个可怜的文艺范。

45分钟前
  • Louis
  • 力荐

敢情莎士比亚是个公用马甲呀,呃……

46分钟前
  • JulyChan
  • 还行

电影有新意,而且剧本也很有特点。导演不仅敢于以也是传闻来拍摄伊丽莎白一世的王位传承,更敢于把莎士比亚描写成一个三道贩子。

49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力荐

这位老兄的大部分电影都在2小时以上,不过娱乐性都还挺强。上联:莎士比亚小剧场;下联:宫廷纷争大舞台;横批:乱伦皇家。

54分钟前
  • tintin76
  • 还行

让人舍身忘死沉迷其中,全情投入无欲无求,这大抵是传统戏剧在最初给他的创作者以及受众带来的最大乐趣。罗兰再将此带入到宫廷缠斗的全景中,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时代造就了人们渴求观赏美学的崛起,又在与世俗禁忌的拉扯中引申着快感惯性。这片子要是想在当下找一个病毒营销案例,那就是韩寒事件了

57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2012年看2012的导演怎么把莎士比亚给灭了...方韩之争的时候看这片子真应景啊!不待见JCB这个小金毛,看看人家中年牛津伯爵多么妖孽,被Rhys Ifans叔的眼线和贵族范儿彻底秒杀, 私心多加一星!秒杀的直接后果就是隐约开始质疑莎翁,还跑去研究了各种质疑理论。颜控就是没原则,我森森的鄙视自己!

1小时前
  • 弥呀
  • 力荐

三星打底,虚构故事与《莎翁情史》相抗衡,就像豆友所言胜在黑历史和乱伦。一星给画面,《巴里-林登》丝绒般的烛光令人动容,外景处理则如特纳画布上的雾蒙感。

1小时前
  • somnambuleNRR6
  • 推荐

最后20分钟一直在飙泪 然后惊讶的发现自己一点不恨驼子了

1小时前
  • [已注销]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