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之半

韩国剧韩国2020

主演:丁海寅,蔡秀彬,李荷娜,金成圭,李成俊,禹志贤,南多凛,李尚熙,金宝妍,李洗赈,姜奉成,李姃垠,芮秀贞

导演:李尚烨

 剧照

半之半 剧照 NO.1半之半 剧照 NO.2半之半 剧照 NO.3半之半 剧照 NO.4半之半 剧照 NO.5半之半 剧照 NO.6半之半 剧照 NO.13半之半 剧照 NO.14半之半 剧照 NO.15半之半 剧照 NO.16半之半 剧照 NO.17半之半 剧照 NO.18半之半 剧照 NO.19半之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7 04:35

详细剧情

  丁海寅将在剧中饰演人工智能程序开发师河源,他是在人工智能领域独领风骚的企划者,也是M&H这个门户企业的创业者和首席执行官。简单来说他没有“火气”,虽然凡事很固守原则,但很善良且具逻辑性。他把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记忆和经验系统化并步入研究制作人工智能的道路,研究成功了从而展开了故事。  蔡秀彬将饰演韩瑞雨,她毕业于计算机系,是一名古典音乐录音师。她没有家没有家人,工作也有点迷茫,过着任何人都觉得不安定的人生,但她自己并不这么认为。肉眼看不到的积极的气运是她的养分。想散心的时候她就解答复杂的数学题,是一个除了疗愈自己之外什么都不想的29岁年轻人。  由《通往机场的路》、电影《柳烈的音乐专辑》编剧执笔,《认识的妻子》导演执导,Studio Dragon制作。

 长篇影评

 1 ) 半之半

目前第二集 看不懂中… 但是是我很喜欢的节奏和调调 可能等后面看懂之后会疯狂爱上 蔡秀彬好美好会穿🥺🥺🥺 第三集 瑞雨躲在夏园背后的时候 第一次激动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会喜欢🤤🤤 隔了好久继续来看 感觉是一部情感非常细腻的剧 所以连着看会更好一点 因为断了太久了有点前后接不起来 但是夏园跟着瑞雨第一次回襄阳 然后在车上说一个人搬沙发好累的时候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真的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好爱丁海寅😭他好适合这种角色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爱疯了 快点从1%变成100%吧 天呐第九集我尖叫 清晨起床发现下雪了 坐在落地窗前看着白茫茫的院子 女生蹑手蹑脚的走近但是早已经被发现了 男生拍拍身边 抬起毯子将女生包进来 我晕了 我做八百年美梦

啊啊啊啊亲嘴那里我鸡叫啊啊啊啊夏园问瑞雨要不要一起住那一段我真的爱疯了 怎么那么温柔5555“下班后可以回的地方 有人在等你”555555夏园和瑞雨是相互的救赎

文顺昊怎么回事😅😅😅😅明明一开始以为夏园对他多重要嘞 结果一知道钢琴家是智秀的老公就整个转变 啊啊啊气死我了 明明失去母亲的痛苦那么漫长 就因为钢琴家能够重新演奏所以这样吗 那夏园怎么办啊啊啊

夏园和瑞雨都好坚定啊55555永远不会将情绪带给对方的 即使发生了难过的事情 但是也能够想见就去见 不谈别的 只是在一起

看完了。好喜欢好喜欢啊,虽然剧里有些镜头拍的有点漫长而尴尬,让人脚趾抓地,但是不妨碍我爱死这种慢悠悠的爱情片了😭整部剧就有一种悲伤而又温暖的感觉。陷入母亲离世阴影的夏园,为了寻找真相而痛苦九年,还错以为自己爱着一起长大的女孩。遇见的瑞雨虽然开朗但是也内心有一大片阴霾。两个人就是相互救赎,陪着彼此寻找真相,而且从到到尾没什么冲突,都特别勇敢,想见就去见,喜欢就会拥抱😭😭而且最后说的夏园设备的反应点是妈妈不是智秀的时候,本纯爱战士哭晕😭😭好喜欢好喜欢这部

丁海寅真的好帅噢噢

 2 ) 不一样的角色,不一样的丁海寅

好些人太依赖视觉,看到相似的发型和衣装,就默认是同样的角色。其实不是的。文河源不是刘志浩,也不是丁海寅本身,虽然他曾在宣传里说过这个角色和他本人有90%的相似。我更愿意相信他在每个角色里混入了一部分自己的碎片,让他们沾染上丁海寅的气息,但又不能拼凑成完全的丁海寅。《春夜》和《半之半》或许能粗率地归为同一类治愈系韩剧,被赋予了类同的季节背景(有趣的是前者名字带“春”,实际是夏天播的,像是故意要在夏季的燥热里回味春夜的凉宜;后者名字不带季节信息,谈论隐幽“卑微”的单向感情,却像春风一样和煦舒缓)。同一个演员、差不多的发型、相似的穿衣风格,然而说话的神态、语气,眼神和行动线,太不一样了。复习的时候看到刘志浩不自觉地形容自己:好欺负。你能拿这个词去比文河源吗?必然是不恰当的。刘志浩说完这个词以后,被恋人的直白戳到了一直以来的委屈和小心翼翼,躲到一边直接哭了出来。河源呢?骄傲说自己从来不哭,结果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翻船了,被捉到马脚也会慌张不好意思,想通了就从容笃定地重复“留在我身边”。不一样的戳人。 因为收视率不高、被嫌弃节奏慢而砍掉四集真的无处说理,这剧明明就好在画面和情绪的留白、呼应。谢谢编剧、演员和团队选择并制作了这个剧,且在被砍掉了“半之半”以后,仍然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这在遍地烂尾的情况下多么难能可贵。希望看剧的人都能意识到这个剧的美好,包括所有角色的复杂性和各自的取舍得失,以及人与人之间细腻幽微、无法简单归类定义的情感。p. s有人知道韩剧播完后会发行套装碟或者剧本吗?这剧太上头了,以至于想收碟、收剧本、收OST,河源、瑞雨在配送地(好喜欢那栋房子和院子)的日常生活我能捧脸傻笑看一百集。


原文是剧刚完结的那两天,看到有评价说丁海寅在重复自己,一时气愤下抱着手机硬打字写的(我那么怕麻烦、不肯多花力气的人,为他写了一千来字短评和近万字长评,单方面宣布是真爱,不接受反驳),来不及展开就有点仓促。感谢豆瓣可以编辑,重新补充下细节,叙述两个角色的不同。

连续拍了《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春夜》和《半之半》,好多人说起丁海寅就是慢节奏文艺剧专业户。在《半之半》收视不好、被砍掉四集后,这一评价又滑落成“丁海寅再慢吞吞不转型就来不及了!”让我一个旁观的人都觉得焦躁。(对这些评价焦躁,而非对丁海寅和他接演的剧本、角色。我觉得他挑本子的眼光很好,目前看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以及所谓的“演员转型”,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因为这种观点默认他有个类型,且单一重复不好,所以要拓展或者转变类型。但实际能做到适配每个剧的气质就很不错了,没必要局限于这个“型”。或许这个问题替换成广泛考虑不同题材的影、剧比较合适,挖掘演技的可能性。)

实际要评价一个演员,尤其评价他演绎的角色,是要放到具体的作品里去说的。因为人物要靠他的性格设定、身处环境和际遇中的行为反应,以及与周边角色的相处和衬托来成形。单一靠剧的风格和角色乍一眼的观感来谈论,是无根之木,失去了比较的情境和评说的依据。

加上好多人依赖视觉,因为是同一个演员、发型衣装相似,就默认是同样的角色,有了他在重复自己的错觉。其实不是的。

文河源不是刘志浩,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眼神和行动线,太不一样了。只说一个细节:

《春夜》第9集,刘志浩给自己下了个定语:好欺负。而同一场景下,李静仁对他的描述则是“舒服”,像恰好服帖的枕头。

在此之前,两个人一直在为能否走到一起纠结,又担心在一起了能否处理好他们周边已经有的问题。在遇到李静仁之前,刘志浩是个有五岁孩子的单亲爸爸,随遇而安,不奢求其他。即便是希望他拥有家庭的父母,也是退而求其次地要求他找个人就好,所以在最初听到李静仁未婚而表现出反对的态度。男二也因为他有个孩子,觉得自己稳操胜券。👈这是社会现实的一面,对单亲家庭的有色眼光。剧里从刘志浩的体态动作、语言和旁人的话里,勾勒出了这个一直以来带着小心翼翼、委屈来生活的老好人角色。他鼓起勇气走向李静仁,给出了他的承诺,然后突然被她的告白戳破,一个人躲到屋外,在街边直接哭了出来。

同样的哭的场景,《半之半》第6集。在久等智秀未至的前提下,忽然被老板的话和现实刺痛:那个人不会出现,见不到了,他等的人不在了。骄傲地说自己从来不哭的文河源摒不住了,当着外人的面失态地流下泪水,独自在门外平复心情。或许在那个时刻,在他们约定的地点,他才不得不接受智秀的死亡。

后一场河源、瑞雨的戏也很有趣。河源一直不好意思,避开瑞雨探究的目光。

瑞雨取笑他,请问你是那位从来不哭的先生吗。河源窘迫又更不好意思,原来会哭啊,我今天才知道。

接着瑞雨又追着打趣,你不是担心我才来的吗。河源忍不住摸着脖子又擦鼻子地尴尬回应,本来没想这样的。

然后对着空气叫出租车,掩饰意想不到哭了翻船的羞涩,被捉到马脚的慌张。而后就是这集结尾从容笃定地宣告:希望你来来回回地出现在我面前,我需要你,留在我身边吧。

两个角色,细品之下,不一样的戳人。

韩剧常能描绘出理想的情感关系,尤其擅长写出普通人之间的适配感情模式,比如《春夜》里的李静仁、刘志浩,再比如《半之半》里的文河源、韩瑞雨。

剧的风格类似,也有不同。《春夜》和《半之半》虽然能粗率地归为同一类治愈系韩剧,也被赋予了相近的季节背景,但前者名字带“春”,实际是夏天播的,像是故意要在夏季的燥热里回味春夜的凉宜;后者名字不带季节信息,谈论隐幽“卑微”的单向感情,却像春风一样和煦舒缓。

都是丁海寅,也不全然是丁海寅。虽然他在《半之半》的宣传里说过文河源和他本人有90%的相似,但我更愿意相信是他在每个角色里混入了一部分自己的碎片,让他们沾染上丁海寅的气息,但又不能拼凑成完全的丁海寅。

另外闲扯一句,我觉得刘志浩、文河源的“锅盖头”是能最大程度发挥出他温柔包容气质的造型,所以相连的三部剧,我更倾向于后两部。漂亮姐姐里当然也有亮点,比如他们在饭馆桌下握手戳破窗户纸前的所有暧昧试探戏份。但真的,我喜欢锅盖头造型,眼镜更加分,再加上漂亮姐姐更偏现实的女主性格设定和由此引发的故事线和行动线,导致我没看完它,让我讲,我是讲不出一二三的。(飞速逃跑)

期待下一部作品里的丁海寅。

截图来源:《春夜》出自小玩剧字幕组,《半之半》出自神叨字幕组。

 3 ) 关于反应点和情绪的隐藏细节

提前预警:

1、涉及细节,会有剧透。

2、以下是我观察到的一些细节,是个人理解,是我觉得应该被注意到、没看到有人写、为此觉得可惜的部分,所以拿来细说一下。

3、为了说明这剧为什么要细看、不能二倍速,会顺带提下别的剧。

4、文中涉及的翻译和截图基本取自神叨字幕组。另有一版1080P翻译做参照,字幕组不明,先致歉。

5、本人写字的时候话多且极重细节,絮絮叨叨不如您意之处还请多包涵。此号放养,近期因为《半之半》频繁出没。

我喜欢《半之半》的主要原因是它对画面、情绪的留白处理和呼应。这种细腻风格是在前两集建立起来的,情绪需要铺排、画面要有连带信息和言外之意,这就使得情节线索被打碎了隐藏起来,直接导致剧的节奏快不起来。但这是缺点吗?我觉得不是。每个剧有自己的呼吸节奏和气场,人物、台词、行动、情节、画面、背景音、配乐,整个合成一体,只要它们之间是相适应的,就是好的作品。单独拎一个元素出来讨论而忽视整体,我觉得是不妥当的。(本来写了一整段前两集情节点的整理和分析,怕没人看,移到后边去了,先讲正文)

关于反应点:

反应点是核心内容,很多人都有解读。临到结尾,剧里也给了比较明确的交代:河源设备的反应点是妈妈、智秀设备的反应点是姜仁煜、敏静设备的反应点是恩珠、瑞雨设备的反应点是凌晨先生。

我想强调的是编剧和导演在剧中的有意误导。比如最初误导河源设备的反应点是智秀。

后面瑞雨有说,看见有人在楼下张望,所以特意提高了音量。放的是前老板细软跑、录音室最后录制的钢琴版Je te veux。而后河源在录音室看见钢琴,想起少年时和智秀练习弹奏Je te veux。紧接着河源出录音室,设备自己哼歌(哼的同样是Je te veux),河源也哼,设备没有反应。

河源设备OS:请尊重一下,我有自己的脾气。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触及了反应点,至少是酝酿或者临界的状态,直到出现明确反应:“闪电打得很厉害”。

这些与智秀相关的信息,都是在有意误导。“智秀在害怕啊”,是设备对河源询问的回应,而非反应点本身。也可以说这时候河源自己也没想清楚反应点的真正含义,毕竟反应点很复杂,非单一源头,就像人的感情和记忆一样,从一个点能联系到无数的画面碎片、场景对话和味道触觉。

“反应点”是贯穿全剧的核心之一,整个剧都在挖掘“反应点是什么?它包含了什么?能给予和回馈我们什么?”随着剧情缓慢呈现河源开发这个设备的初衷,以及逐渐摸索希望它能达成的功能。敏静学生设备就是比较成功的使用范例。

剧情渐开,编剧又误导我们智秀设备的反应点是河源的单恋。而这种误导,是通过细致描绘瑞雨的单恋来进行的。在她和设备的不断对话中,这份单向的感情被一点点开掘出来。

从瑞雨不自觉地躲进巷子,不想被室友发现自己和河源在一起,到河源用“我想知道”来传达所有未说出口的感情,瑞雨就那样看着他想念智秀,直到那句关键的“我很喜欢,就这样看着他,就这么看着寻找你痕迹的他”。

观众看到的是河源的单恋,听到的是瑞雨的单恋,从而掩盖了真正触发反应点的、存在于智秀记忆里的“姜仁煜的单恋”。

被自己误导的河源,以及因此误解的瑞雨

相比之下,敏静设备和瑞雨设备的反应点就很清晰明确,都是借角色之口直白总结。当然这时已经开始收束剧情,也就没必要和观众兜圈子了。

敏静设备的反应点

医生的解读、河源的总结

瑞雨设备的反应点和河源的解读(敏静对设备说“弥矢岭晚霞”的时候,有一声突兀的抽泣,大概也是酝酿或临界)

相比这一段,我喜欢的是前一场,河源给金勋解释那里。旁人看来,河源那么理直气壮反而让人觉得心酸,但他就是很笃定:“她会联系我的。我没法解释给你听,我们不可能分手的。”

关于情绪的细节:

我很喜欢蔡秀彬扮演的韩瑞雨,谢谢她的出演,与丁海寅共同完成了几乎是我理想中的情感关系和互动(让我嚎叫几遍都可以,配送地的河源瑞雨日常我能捧脸傻笑看一百集)。但必须承认的是,这剧一开始我是为丁海寅看的,就想缓解一下干啥都静不下心的春日拖延症,如果剧好就是意外收获,没想到《半之半》远超我的期待(然而也因为这样,整个四月我都沉迷磕剧毫无长进),所以对细节的关注和解读都是围绕丁海寅展开的,并不是有意忽略其他角色和演员。这个剧是少有的角色、演员我都喜欢的剧,后续全员的剧我都会关注。

细节经得起反复琢磨和发散,是这剧的魅力之一,也是主创塑造角色、观众理解角色的钥匙。比如诱使我写这篇长评的起点:第5集,瑞雨被戳破单恋后,河源想送她回家。(这一段整场都自然、可爱到让我激动得想出去跑圈)

河源:但是喜欢看着我,是指什么?一起走吧。我听你的,不做任何反应。不过我真的不用做任何反应吗?想说有没有什么可以为你做的。
瑞雨:看来心情很不错哦。得知智秀的反应点跟你有关,所以你心情很好吧。

实时追剧的时候,有很多人和瑞雨一样,觉得河源这里心情不错是因为反应点与之有关,但我觉得不是。我认为他开心的原因是瑞雨,是因为意外地听到了瑞雨的喜欢。理由是河源听到瑞雨的结论后,有个下意识的歪头抿嘴(看图↓),那是肢体的否认反应(我自己的想法,没有理论支撑)。

同款反应也出现在瑞雨对凌晨先生说初印象,误以为他不记得,河源嘴上没说,表情在反驳:那不是第一次见面哦。

也是从这里开始,河源渐渐知道了什么是“喜欢看着”(剧里明确说出来的点是第5集,但河源的潜在反应很早就有了,比如顺着智秀的痕迹寻找她留下的信息,以此来想念)。

在他以往的生活里,“能拥有半之半就好”是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和处事原则,就像顺好说的“他有自己的方式,并非全部,他会把珍贵的,正好分成一半的一半来守护。抓住了重心,实现了梦想,也守护了自己”。我觉得这种心态不是卑微,但在感情上,它确实太理想化了,是虚的,没有落在实处。

感情是有声音就好、有对方的半之半就好,还是需要相见、需要陪伴,是从第1集开始就隐伏着的一个问题。

河源一直是守着“一半的一半”走过来的,就像他对智秀的单恋,十年间不联系、不介入对方生活,只是想到对方,就能得到安慰,获得支撑。但是现在智秀不在了,想到她只有难过,必须要放弃了,那么放弃什么,怎么放弃呢?

河源的答案是不仅放弃智秀,还连从前“有半之半就好”的原则一起放弃了。

取而代之的是“看着”、是短信、是为你做什么、是半途相见、是直接地诉说想念、是“我想见你,想在一起,想牵你的手”,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双向的感情”。为什么第9集文河源忽然开窍了,高歌猛进地成了行动派呢?因为他想通了,做出了取舍。(谁不为此大叫一声“好!!!”呢!感谢他想通了,并且行动了,才有了后面神仙般的爱情和互动。然后再想想被砍掉的四集里会不会还有这么让人心动的细节,是不是很心痛!今天也是对他韩收视率不满的一天。)

短暂地、深情地半途相见

还有很多前后呼应、对照的细节。比如录音室里忽然栽倒的设备和姐姐形容瑞雨的话。

瑞雨安慰智秀,让她找一个高处俯瞰、大叫释放,最终交由河源带着智秀设备在天桥完成。

第3集瑞雨告诉智秀设备自己在找开心的事情,第12集瑞雨让河源找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反复出现的一些配乐和线索:Je te veux、《弥矢岭晚霞》、“像夜晚一般阴暗的下午”。

瑞雨、河源、智秀和姜仁煜各自需要的“一句话”。

第1集里河源和金勋疑惑瑞雨能与设备对话。两家字幕组翻译不一样,但同样指向瑞雨的特殊。

(不会韩语的苦痛QAQ妨碍我理解剧情为爱发电了)

河源在配送地待了那么久,一直是低需求,能待着就好。结果瑞雨一说冷,就说要买暖炉。

我以为河源知道自己为什么能睡着,结果瑞雨一说,他还真去实践排除,收获了各种睡不着。

关于悲伤和治愈:

这部分就逃不过要讲前两集和智秀了,铺垫会有点长。

好多人嫌前两集节奏慢、情节少、剪辑毁剧、看不懂,那我们就来理一理前两集。


个人理解的情节点,嫌烦可以不看这段

第一集的情节点:

·以河源为原型的新设备(雨夜*1、河源公司和经营内容);

·房东卷钱跑录音室关门瑞雨失业;

·河源设备找到了反应点(和智秀的挪威回忆、同事当着河源面问设备是否还喜欢金智秀);

·智秀和姜仁煜有芥蒂;

·热爱植物的顺好在农场待了9年(顺好和河源的关系、顺好奶奶在奥斯陆待了8年(意味着河源大概2005年离开奥斯陆));

·河源买下录音室(顺好离开农场成为录音室管理人、河源选中瑞雨帮忙买碗(河源的要求*1));

·瑞雨和智秀初见(瑞雨的初见理论*1、和顺好谈论智秀);

·瑞雨留在录音室开始新工作;

·凌晨先生和瑞雨初见;

·瑞雨在农场意外与河源设备对话(顺好讲跟叔叔的关系及其过去、找瑞雨帮忙给智秀录音(河源的要求*2)、设备叙述呈现奥斯陆回忆);

·瑞雨和凌晨先生第二次见面(瑞雨的夜盲症、疑惑凌晨先生就是河源、第一次深谈);

·瑞雨犹豫是否帮忙录音及生活状态(雨夜*2、反复听妈妈的录音、心怀愧疚被贴脸的全家福);

·河源和同事疑惑瑞雨能与设备对话【两家字幕组翻译不一样,但同样指向瑞雨的特殊】;

·瑞雨为第二次买碗见智秀及同意帮忙录音(智秀和瑞雨都去过精神科);

·河源在咖啡店外见到了智秀(BGM:be your moon);

·智秀收到了河源的信号(录音内容、配送地地址);

·瑞雨把河源设备与智秀联系起来;

·瑞雨和凌晨先生第三次见面(河源听到智秀的录音、瑞雨猜测河源性格、想促成两人见面、对河源讲初见理论*2、两人错位的初见印象);

·智秀和姜仁煜有芥蒂*2;

·雨夜*3(河源坐窗台、瑞雨听妈妈录音);

·瑞雨初次替姜仁煜录音混音;

·瑞雨替河源智秀制造见面机会(智秀避而不见、河源伸出手没能抓住智秀、瑞雨电话远观河源背影、瑞雨的初见理论*3)。


情节少吗?不少的,这还只是第一集的情节线索和关键点。该出场的角色、该交代的人物关系,其实基本已经说清楚了。有些弱情节的剧,可能一集还给不到这些信息量。当然,因为这些细节不是直接画人物关系谱那样清晰,而是被打碎了揉在整一集里,所以要安静看才能找到,一没耐心,很容易就被二倍速掠过去了。上面列的这些条目里,有些*2、*3的内容,是编剧和导演有意重复加深印象的部分,比如雨夜,比如各种途径播放的Je te veux,比如瑞雨分别对智秀、凌晨先生和河源的背影提到她的初见理论。这些也是和后面呼应的部分。我重看了才发现,第三集之后似乎再没有出现过让人难熬的下雨场景,一直像河源和瑞雨彼此治愈那样如春日般和煦,还有无数个像结尾那样完满的月夜。(写的中途看到篇评论,讲剧里的月亮隐喻,韩语里“文”这个姓写作“Moon”,第1集还特地给了“文河源”名牌的特写。录音室那幢楼的名牌也挂着“MOON”。真的妙极。)

第一集定调,第二集就是在这基础上补充完善。另有部分信息被有意地留在了后续,等待合适的时机作交代和打点。

顺说我觉得第二集,尤其第二集结尾,是放在韩国电影里也不输阵的。近几年看过的韩剧里,我不记得有能与之匹敌的情感打点和冲击力。如果说第一集只是合口味的喜欢,那么第二集给我的惊喜和伤害是山呼海啸程度的分量。坦白讲,不是为了写这个长评,短期内我是不会主动去碰第二集的。那么强烈的人死在你面前,但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怜惜韩瑞雨,现实中这样的情感冲击绝对会造成心理阴影。这也是瑞雨最后一集必须暂时分开,消解悲伤的原因之一。


个人理解的情节点,嫌烦可以不看这段

第二集不详细拉片了,只列些我觉得关键的地方:

·智秀电话责怪瑞雨(瑞雨悲伤的原因之一);

·智秀在弥矢岭告诉河源要结婚的消息;

·河源和智秀的数次通话和回忆;

·瑞雨和凌晨先生的咖啡店交谈(瑞雨无意识地将河源和凌晨先生联系起来);

·智秀的准备(植物们的自动浇水器和营养剂标签、姜仁煜的衣橱);

·智秀在咖啡店外遥望河源(回忆:智秀劝说河源离开奥斯陆和承诺);

·瑞雨和智秀的录音室深谈(智秀的‘问题’和‘一句话’、瑞雨父母的前史、栽倒的设备、尤加利和弥矢岭照片、致凌晨先生和流程图、智秀知晓凌晨先生的身份);

·智秀的和解之路(天桥、机场大巴、对河源妈妈的倾诉和道歉);

·河源的咖啡店等待和“终结”(咖啡店主的证明保证);

·姜仁煜的痛苦(对智秀离开的不解、低潮期开始、想着智秀弹琴、《弥矢岭晚霞》);

·“河源到底是谁?”(瑞雨解开谜题和收到的“留下吧”)

·最后一次通话(雪中的森林小屋、大自然的失误、河源的告别、瑞雨悲伤的原因之二);

台词和对话:(整理之后发现太长,基本删了,出于私心保留了这些)

“你知道源最后和我说的话是什么吗?不幸了再联系我。我不幸,却一次都没有联系他。我不会联系他,绝对不会。”【这句用的是另一个我不知道名字的字幕组翻译,感觉情绪更悲切一点】

“虽然我无法说我现在很完美地幸福了,但也无法说是不幸。适当的不幸,适当的幸福。(……)我过得很好。”【同样来自那个我不知道名字的字幕组翻译】

“智秀?(瑞雨?电话通了吗?我害怕,所以打了电话。)(……)(这里下了好大的雪。再往前走一点,就是我之前住过的地方了。)(……)(在听音乐吗?挺好的。)([BGM:弥矢岭晚霞])(本来害怕的。真好听。以前经常跟小源来这里。)联系救援队了吧?那里也有这种的吧。(说是在来的路上了。)那么挂电话吧,省一点电。(那样也好。)”

“再等一下,再等等!等一下……河源……河源!再等一下,再等等,智秀——喂,智秀——(好害怕。)[雪塌了]——”


前两集的细节清点完了。再强调一句,我觉得好多人说节奏慢、看不懂的前两集是这剧精彩且独特的部分,甚至说是最紧要的重头戏也不为过。当然这里有个人审美和取向的差异,不好强求,但因此而错过《半之半》真的太可惜了。

·为什么需要智秀出场且死在第二集末?

全剧12集,无论智秀以哪种方式出场,都有弹幕在刷“好烦”“水戏”“又来了”,被排斥程度和骂顺好长得老恋爱脑、姜仁煜自私自利小心眼的频度不相上下,真情实感且长情到让我叹服的程度。

判断一个角色是否必要,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删掉他/她,看剧是否成立。然后你就会发现,《半之半》的剧情要顺利推进,很难躲开智秀。因为河源十年的单恋对象是她、开发设备的直接原因是她、让河源瑞雨相识并牵线促成恋情的是她、过去承诺且最终推动揭开河源母亲去世真相的是她,所有的情节点和伏笔都与其有关。所以智秀存在的理由之一:情节需要。

那她不直接出场,从头到尾以设备姿态出现或者活在记忆里呢?不是不可以,但会影响整个剧的叙述方式和节奏,每次出现带来的信息量更少,剪辑会比现在被人嫌弃的更细碎,具体例子请参见《那个男人的记忆法》里,以雪夜为信号不断重复、逐渐给出信息,最终拼凑成的初恋死亡真相(这段只要出现,永远是该集里最让我暴躁不爽的弹幕刷屏时刻。这剧已经是近期节奏快、不狗血、男女主脑筋清爽不纠结的韩剧典范了,每到此刻依旧被骂成狗,主创被寄刀片无数,不敢想《半之半》这么操作会被骂成啥样)。吃力不讨好何必呢。所以智秀出场的理由之二:叙述需要。

那么智秀出场,又死在第二集末是为什么?情感需要。《半之半》宣传海报上四个主要角色,除了顺好是间接联系,另外三个都与金智秀密切相关,对应的是情感关系中最切己的部分:十年单恋对象、倾诉父母去世的朋友、挚爱却有芥蒂的妻子。智秀是支撑他们角色厚度的重要情感辅助,抽掉她,那三个角色的形象会被直接削弱。因为人物设定是死的,要通过人物关系才能活起来,性格、行动、前史这些附加元素想得再多、再合理,都不如直接呈现他和周边人物的互动来得自然立体。

第二集的核心是什么?智秀遇难身亡。这件事甚至是整个《半之半》情感氛围成立的至关重要点。如果智秀不死,河源的单恋不会变成连1%可能性都没有的执念和死局,它的结束也不会来得那么延宕和艰难;瑞雨不需要承受隔着电话听着将死之人的害怕而无能为力,幻听、失眠,再次面临有人过世的大自然失误,以及临近剧末被请求销毁智秀设备的痛苦;姜仁煜不会直接从低潮掉进坑底,被迫接受少年时的一次无心之失,间接导致两个人死亡的现实和累加的复杂情绪;顺好也不用抱着救活濒死植物的心态,不明不白地移情,介入叔叔和姜老师之间。他们都是很好的人,立体的、复杂的、不完美的人,才一直放不下智秀,需要她不停地出现。

编剧用一个角色的死亡和余韵,补足了文河源、韩瑞雨、姜仁煜、文顺好四个主要角色的情感成色,并且让智秀以各种形态串联情节,过渡情绪,多厉害啊。好的作品里,所有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

编剧的功力、制作团队的用心,一个电视剧做到这种细腻程度,还要求啥啊,多看一眼《半之半》吧!

·因何悲伤?如何治愈?

第12集瑞雨说“害怕悲伤”,因为看见河源就会伤心,所以要暂时分开。河源同意了,安慰她的那些话里,有一句很重要:“绝对不要因为悲伤就倒下”。这两个人都经历过导致家人去世的大自然失误,都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最重要的是,他们都知道悲伤有多大的破坏力。所以这次分开,并不是瑞雨矫情,更不是临近结尾为虐而虐。这是铺排了十一集的情绪隐患,不解决人是会垮的,也会拖累他们的感情。不解决这个问题会导致的严重后果,请参照智秀和姜仁煜,这四个人、两对关系,是很鲜明的对照组。

不存在“介意智秀插入他们中间”。就是这两个人的问题,或者更简单说,确实是瑞雨的问题。不仅是看到河源原谅姜仁煜觉得可怜,还有当初想让河源智秀见面的鲁莽歉疚、没让他们见到面的遗憾、隔着电话救不到智秀的无力、知道河源母亲同样死于大自然失误的三度暴击、被要求销毁智秀设备的压力……所有压垮人的情绪都不是一天、一件事造成的。

剧里治愈的方式:找到珍贵的人,拒绝让自己为难的请求,为自己着想、重视自己,从安慰的话语里获得力量,跟悲伤的过去和解,寻找让自己开心的事。

每个人都该配个瑞雨设备,治愈小天使

我看这剧最大的一次情绪缓解来自姐姐

·大概是多余的话,但我想说(表情:略略略)

所有的剧都在讲人和人物关系,但是剧本身的叙事是有侧重的。比如有同样气质的《春夜》,主线落在李静仁和刘志浩的关系变化上。虽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狗血冲突,但是剧里李静仁和同龄女性们可能遇到的困境、遭际,如何破解,连带着发生了什么变化,都是剧情的重点,是明确要讲的东西,所以它还是写实的,走情节线。这样的剧二倍速或者一边干活一边看没有太大的妨碍,因为重点是要看到变化(我坦白,《春夜》就是边干活边看的,但不耽误我喜欢它。这剧会变成我的韩语学习材料,所以会细看的……以后吧,毕竟我有拖延症)。但是《半之半》呢,我觉得它是写意的,旨趣在情感的流动、细腻的情绪变化、隐秘的情感创伤,它所呈现的东西不是那么明确,可能一个细微的表情、闪躲的眼神,那么这时候开二倍速或者三心二意,它就很快掠过去了,看不到就是看不到,自然会觉得闷、没内容。这不是审美的差异,而纯粹是叙述方式对观众的筛选,所以这剧评价两极再正常不过。

近几年看剧刷弹幕和微博上对影视作品的评价,常常让我很焦灼。其中一个原因是部分观众对脸谱化角色、固定人物关系搭配和单一情节模式的接受及要求。比如男女主亲亲抱抱举高高,坏心女二恶有恶报,功能情敌男二自动出现推进剧情,大度理解绅士退场,HE。看着弹幕里成片的“来个情敌”,真的白眼翻到天上去。讲道理,我也喜欢偷懒看不用脑小甜饼,但是换个脸的情节连连看真的有意思吗?还有越收越紧的对主角情感纯粹度的要求,继续白眼翻到天上去。人是复杂的,感情亦是。不要老关注纯不纯,更不必到洁不洁的程度,过于强调纯粹、要求正面,欠缺张力,易折易断易碎,一点趣味都没有。

用心做剧,不仅是设计巧妙的情节和转折,描绘感情,展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的复杂曲折,也是用心的一种。

最后的最后,《半之半》应该还有好多拍好的素材没放出来吧。第3集预告里瑞雨拿着花说担心河源、第12集预告里姐姐和敏静学生去爬山纾解,这俩都没出现在正片里。QAQ想买带所有未播素材特辑的套碟(嚎啕大哭)。

感谢看完我的碎碎念。谢谢有《半之半》陪伴的四月。

发现这篇又被翻上来了。当时还答应别的同好要做补充,结果我真的太懒了(羞愧。厚脸皮说我还写过《春夜》刘志浩和《半之半》文河源的角色比较,自我感觉还不错,大家走过路过看一眼呗。《不一样的角色,不一样的丁海寅》: //movie.douban.com/review/12559979/

 4 ) 强推好吗

其实 近两年丁海寅主演韩剧的风格真的都好喜欢 从经常请吃饭的姐姐到19年最喜欢的春夜再到20年的半之半 不是说节奏慢 治愈这么简单 每一部戏都有独特的魅力 主演的性格特征也大有不同 完全可以看到他对戏如此真挚的态度 我真的太喜欢了 我享受在一天工作结束后 躺在被窝里追他的剧 你真的会感觉浮躁了一天的自己会变得平静又温暖 春天如约而至般的感动.

 5 ) Rain or Shine

我很喜欢这种治愈片。

很喜欢的是结尾处

“分开之后时隔35分钟再会,原来一句请留步就可以分开啊。”

男主放下了过去,选择像天空中翱翔的鸟一样,飞起。

女主放下了悲伤,和智秀和解,和自己和解。奔向自己所爱之人。

所有角色都有它特殊的感情,每句话都好像保留了呼吸。十七度是最好的温度,纯净。

每一次脉搏和心脏的跳动,

都是爱你珍视你的信号。

很少看到这样清新的治愈片了,真的很心动。适合在一个慵懒的下午,旁边放着音乐,和喵子坐在阳台上看这部剧,微风袭来,画面跳动,每个画面都想捕捉,因为太美了。每句话都想记住,因为心灵得到了慰藉。

你说这部剧有什么好呢,我不知道。

某个凌晨会让我想起凌晨先生,某个抬头瞬间就想看看是不是树叶在晃动,某个上坡路上就让我幻想是不是也有人坐在凳子上在等我呢。

四月的风吹动着,庭院的晾衣绳空空的,话语细细软软的,治愈的救赎。似乎,也没什么好。

只是,我们一半的一半。

一半的一半。

 6 ) AI治愈和自然意象的半途相会,解析《半之半》短暂又依恋的爱

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

AI治愈和自然意象的半途相会,解析《半之半》短暂又依恋的爱

丁海寅、蔡秀彬主演的治愈系韩剧《半之半》(又名《一半的一半》)于12集完结了。这个故事关键词很简单——单恋。男主河源的单恋,女主瑞雨又单恋上河源,相互治愈的故事。豆瓣评分8.4。以下简称“半半”。

治愈系文艺基调,构图衬托半半巧思

半半是并不讨喜的慢节奏文艺剧,它在拍摄中途,因在韩国收视低迷而临时决定缩短,16集变成12集。

相比同时段的悬疑高能剧《无人知晓》和《365:逆转命运的一年》,半半开篇就显得太过柔弱,文艺片特有的慢节奏,缓缓地铺垫、渲染、带入情感。

而大部分的观众没有耐心和较强共情能力的话,面对竞争对手强,门槛高,题材又挑人,就会望而却步。“单恋”主题本身,也限定了这部作品的格局,容易单薄。

半半的看点,可以落在另一主题“AI療愈”上,独树一帜,几乎没有韩剧拍过。几年前流行的机器人题材的内核,不过是“复仇”、“恋爱”,没有进入療愈的阶段。

男主河源发明用于心理治疗的AI设备,一个长得像充电宝的东西。在我看来,这个设备的长相应该更具科技感。

他和AI对话,但必须找到“反应点”,AI才能“激活”。他用智秀的声音来测试,寻找反应点出现的规律。但智秀因为老公失误害死了河源妈妈,避而不见河源,不久意外死于雪灾。

没有被治愈早早死去的智秀,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她把河源的不幸、老公的不幸,都变成了自己的不幸。从这个两个构图可以看出,她是被框住的,甚至在大雪死去之前,她的空间被挤压到只有一个小缝隙,颜色也是冷峻的灰蓝色。

河源和瑞雨,构图上也有暗示,两人中间还有智秀的时候,是被窗户竖条的隔断的,代表被限制住的关系。对比在一起后,两人没有被框住的画面。即使,窗外下雪是冷色,但他们在窗内裹着一条毛毯紧贴在一起,两旁是黄灯,让通过冷暖对比,画面也有了温度。这些都是导演的巧思。

因为缩减4集,前半部节奏慢悠悠,后半部节奏明显飞快,主角配角比重不均匀,正是因为主线的情节推动,和冲突点放在了男二身上,导致他的戏份太多。真正的主角感情体现得不够。

结局虽然把每个人都治愈了,但明显最后几集的剪辑也显得断裂,仓促,是很遗憾的部分。

本色演员:丁海寅把徐俊熙、刘智昊、车贤宇、文河源都演成了他自己

评论里常有人说,丁海寅总接文艺爱情剧,只会演奶狗型暖男,他是不是定型了?

我真要为丁演员说一句话,在《认识电影》这本教科书级的电影书中明确指出,演员风格有两类,分别为本色演员和性格演员。

简言之,本色演员是用自己的气质和自我性格去创造人物的,演出来让观众认为这就是演员他自己;性格演员是指演员本身与人物很不一样,演谁像谁。

从目前丁海寅担当主演的作品中看,我认为他属于本色演员,并不是角色单一或者演技差。明明是不一样的人物性格,但他演出的感觉,可以让观众错以为那些都是丁海寅自己,和他独特的气质和演技有关。

例如丁海寅第一次演男主是在《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中饰演徐俊熙,活泼开朗,勇敢追求姐姐的小奶狗一只。即使是和韩国获奖无数的孙艺珍前辈搭戏,丁海寅也并不逊色。因此获得了导演安畔锡的青睐,又找他合作了第二部剧《春夜》。

《春夜》中他饰演单身爸爸刘智昊,展现了成熟隐忍的一面,从造型、穿着上面可明显看到,同样在微笑,不同于徐俊熙满满的少年感和横冲直撞的自信感,刘智昊更偏向是踏实、稳重的好爸爸形象。至于《漂亮姐姐》和《春夜》整个风格如此接近,则是因安畔锡导演的个人风格太过强烈。

《柳烈的音乐专辑》是丁海寅第一次在电影中饰演男主,是关于初恋的故事。亮点在电影高潮部分,他追着女主的车狂奔,试图挽留女主,他跑得整个脸、嘴唇发白,仿佛下一秒就会倒下。因这部影片,他获得韩国电影青龙奖的最佳新人男演员提名。还被这部电影的编剧挑中,继续出演她写的作品,就是《半之半》。

文河源,我认为是丁海寅演出情感最细腻的一次,大特写极多,河源又是情感复杂而不轻易表露的类型,几场哭戏感染力超强,看了也会跟着哭。我想丁海寅没挑错剧本,半半这样的宝藏剧,需要细品。

人文关怀与自然关怀,意象与立意的完美结合

AI是人文科技的产物,剧中提出用于心理治疗,是一种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要有多封闭,又多不想走出来,才孤独地,自己开始某段感情,又自己决定哪一刻结束,自己发明AI试图療愈自己,或抱着怀念沉溺下去。

剧中AI療愈展现的部分,很可惜没有更多展开,只有和瑞雨同住一个民宿里的敏静,她通过AI,解开了失去女儿的心结。

如果可以多几个例子,AI療愈的立意会得到更好的彰显。比如,瑞雨有一段妈妈的录音,她总是循环播放,思念自己因山火意外去世的父母。

半半的立意之高,除了AI療愈的意涵,与人为科技的介入不同的是,展现了对大自然的态度,自然关怀是韩剧中最少见的。

瑞雨的父母死于山火;河源的妈妈和初恋智秀死于雪灾;智秀最喜欢的诗名叫《弥失岭的晚霞》。

同时瑞雨拥有火的特性,温暖、明朗、对感情很勇敢。她的滤镜一直是暖黄色。

河源携带雪的特性,冰冷,忧郁,纯情,后被瑞雨融化。这样的意象结合影像,则如图顺序,一开始忧郁时的滤镜是冷色,初遇见瑞雨时变暖色调,但他仍站在黑暗的一边,可明显看到墙作为明暗的分界线,将画面刚好切成一半,这个构图有点明主题的巧妙,我特别喜欢。待到两人幸福的样子,则是非常明亮舒服的暖色调。从第1到12集,河源的色调肉眼可见地,从冰雪一样的男人,变成了有烟火气的男人。

智秀联结最多的是晚霞,诗意、温柔、闪闪发光的女性美,但稍纵即逝,似乎即将堕入黑暗。滤镜更加复古。

而瑞雨在一开始就对智秀说过:“大自然也会失误。”

这句台词出现时,瑞雨和智秀被框在录音室的方形玻璃中,这样的构图是为了让这句话更为沉重——自然的力量是沉重的。

结尾的时候她又一次提到了自然:“回家的路上,回头一看,天上挂着特别漂亮的晚霞。同一个时间去上班,昨天还很黑,今天却很明亮。每个季节都在自己变化,我喜欢看它变化,一直在一点点地改变,就是在和世界玩躲猫猫。会好起来的。这世界会自己改变的啊,就去依赖它吧。我会好起来的。今天很冷来着,明天,会很温暖。我会好起来的。我最喜欢17度,很适合散步啊,正适合恢复的天气。”

自然会失误,也会改变,我们可以依赖它,如同时间、季节的流逝,过不去的事物,也会过去的,是可以被治愈的。

这也是我认为半半最治愈的地方之一:不强调人性本身的冲突,而把人放入自然世界中,既表达人的渺小、无助,也表达了幸运、不幸都是生活本身的自然性。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如同河源所说的:“适当的幸福,适当的不幸。”

山火、雪灾、晚霞,最后还有一个属于自然的意象——濒死的植物。

濒死植物的象征代表是女二顺好(河源侄女)和男二姜仁煜(智秀老公)。他就是那株濒死的蓝桉,花语是霸道、寂寞孤独。

顺好知道姜的真相后,首先选择帮姜隐瞒,实际上是出于私心,不想她自己拯救的“植物”再次枯萎。

同样她也把自己当做植物,在她低谷时,她说:“如果有人给我浇浇水、晒晒太阳就好了。

植物可以浇水、晒太阳救活,人枯萎的时候要如何自我治愈呢?在这里,人文关怀和自然关怀又微妙地联系了起来。

半半有着与众不同的关怀,同时又带着令人惋惜的不完美。这样的半半,不知道怎么的,似乎有了人情味,有了意义,舍不得放下。

“我们半途相会吧,短暂的,依恋的。”拥有这样温暖的《半之半》,是或许某个春天会再打开的作品,是可以只喜欢一半的作品。

 短评

谁不想被小时候长成南多凛长大长成丁海寅的小哥哥暗恋十年呢

2分钟前
  • Danparo
  • 推荐

不是丁海寅总接一样的角色,是丁海寅把角色都演成了他的样子。

4分钟前
  • 曾小欢
  • 推荐

美。虽然美得有些梦幻,有些不真实,有些乌托邦,甚至有些善意安抚的“假”——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美就足够了,不止是演员美的外貌与举止,整部剧从镜头语言,到置景布光,到服化妆造,到情感氛围,已然达到了一种和谐天成的境界——短短十二集,我无意识的发现自己也看得很慢很慢,而“慢”下来本身就很美,让人有充足的时间来欣赏,亦有漫长的余韵去回味。

6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我终于看进去这剧了,还是很好看的。丁海寅的剧果然没有不好看的,这个女主也好可爱啊。是很暖的治愈故事。

10分钟前
  • 明天开始戒db
  • 推荐

只要一半的一半便满足了。一部超级治愈的电视剧,在夜深人静的时刻抚慰心灵

12分钟前
  • 凌枫
  • 推荐

画面很美,我也想有一家树叶影子可以印到天花板的咖啡厅。午后摇曳的树叶,特别的美好。人工智能有点强加进剧情的感觉。看完第二集,我感觉除非女二死了很久很久或者男主失忆这种剧情,男主女主怎么也不可能走到一起吧。男主女二羁绊了三十年了吧……

16分钟前
  • Justina
  • 推荐

这个编剧其实还挺强的,前作《通往机场的路》、《柳烈的音乐专辑》探讨的都是爱情在个人私欲社会规则层面的挑战,出轨、分手戏什么的,写得惨而不烈又透着淡淡悲悯。《半之半》看了一集感觉也要往这个方向发展,就是速度有点慢了。另外,从《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到《春夜》再到《半之半》,丁海寅能不能不要接这样温柔挂的戏了,真的很容易丧失性魅力啊……哪位编剧给安排个变态杀手啥的角色,我愿意众筹。

20分钟前
  • 沈持盈
  • 还行

虽然丁海寅总是接这种剧但还是好适合他!!!我好爱这种慢节奏的剧啊!

21分钟前
  • clairo
  • 力荐

看到某个人很安心,难过时听到声音就会得到治愈,真的是无敌幸福的事。男女主相互治愈,相互成为对方的力量和温暖,简直人生理想cp。男二和女二有点无语,设定的之前的事故也假的很,可是这部剧即使砍了4集,还是硬生生因为音乐,服装,场景,台词和男女主颜值和CP感给拯救了。另外,恩珠民宿里的每个人都真实且可爱,其实可以单独衍生出另一个剧。anyway,总的来说,还是符合治愈系韩剧的行列,且女主打败之前丁海寅的所有女主,成为和他最搭的第一名。音乐真心太好听了。感觉低谷时,推荐看~

23分钟前
  • 宝妮的幻想
  • 推荐

太喜欢这种慢节奏的治愈感了 影片刻画的非常细腻 开篇剧情剪辑有点跳跃 可能不是特别容易看懂 耐心看下去的话到首播Ending部分差不多就能理解了 人工智能程序开发师✖️古典音乐录音师的角色设定很新颖 如果说隔壁《天气好的话,我会去找你》是温柔的冬日气息 那么这个就是满满的秋日气息 ost一如既往好评 ps:南多凛真的太帅了 男主初恋的侧颜惊艳

24分钟前
  • 주예야
  • 力荐

很舒服,慢慢的节奏~

28分钟前
  • grapefruit
  • 力荐

好喜欢这种慢节奏,文艺的剧,感情细水长流的,很治愈,里面的bgm我好爱,海寅欧巴还是那么帅,太深情了,女主我也爱了,漂亮妹妹谁不爱呢,追剧追剧

32分钟前
  • OrangeSoda
  • 力荐

果然是《通往机场的路》的编剧,观感太舒服了,男女主性格刻画也讨喜,弥漫着春日暖洋洋的气氛,而且视角也还算独特

34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无敌爱丁海寅小哥哥,小眼神不要太迷人。演的太好了。深情角色看的又痛又浪漫。画面唯美,天花板上的树影,编剧和导演真的是温柔浪漫的人。声控迷倒,深情梗还是戳我。我也曾像女主一样很喜欢看着他,想起他的时候会自顾自的笑,希望他不要知道,让我一直能留在他身边。我也曾经只是听他叫我的小名就会被治愈,只要不停呼唤我,就可以被安慰。编剧和导演太懂了单恋了。或许这就是所谓为了感动自己的单恋吧。喜欢导演镜头下的主角视角,一个人爱一个人的样子,怀念一个人的样子,珍惜一个人的样子,陪伴一个人,很美好。期待那1%的可能性会变成什么样。他们的爱太温暖了,别忘了让自己快乐,也别忘了拥有你爱的人给你的重心。

37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力荐

节奏刚好、力度刚好、情节刚好

42分钟前
  • Dazy
  • 力荐

正儿八经是一部用了心的韩剧。不浮躁的,不徐不急的展开和发展。但这类剧的通病就是高潮只有有限的几个点,那些点以外的内容,需要咱观众极大的平静才能达到共情。

47分钟前
  • 飘摇的芋头
  • 推荐

头两集确实没处理好,才致收视扑街吧。但是恋爱细节及寄宿家庭美好到我。就是女二的处理有点迷。因为砍了4集的原因也不能这样。导演还是拍电影吧。电视剧不能这么来

51分钟前
  • 楼道里的蘑菇
  • 推荐

看了三集,有的剧高开低走,有的剧低开高走,我觉得它是普开高走,第一集云里雾里,第二集懵懵懂懂,第三集渐入佳境。丁海寅现在能把一个困了没睡醒硬撑着站在外面聊天的眼神都琢磨和演绎的那么真,可以啊。他真的是越来越可以了,一直在认真演戏的好演员。

56分钟前
  • 伦敦孤独患者
  • 力荐

就是冲着丁海寅来的! 1开看前可先阅读剧情梗概(否则第一集容易看不懂)2在线观看最好不要开弹幕(因为ZZ太多)3能下载1080观看最好(滤镜有点厚不清晰影响入戏)4晚上临睡前看,或者一个人的时候比较静的下心(这剧不适宜追直播,8点家里吵吵闹闹根本静不下心来配合以上四点服用入戏效果最佳!

57分钟前
  • 永远芽郁
  • 力荐

从70%的徐俊熙到80%的刘志浩再到90%的文河源,你将自己融入角色,像春天里写不完的情诗

59分钟前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