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寻梅

悬疑片中国香港2015

主演:郭富城,春夏,白只,谭耀文,金燕玲,邵美琪,李逸朗,杨诗敏,蔡洁,吴嘉星,何卓霖,艾迪,谭炳文,梁小冰,车保罗,太保

导演:翁子光

播放地址

 剧照

踏血寻梅 剧照 NO.1踏血寻梅 剧照 NO.2踏血寻梅 剧照 NO.3踏血寻梅 剧照 NO.4踏血寻梅 剧照 NO.5踏血寻梅 剧照 NO.6踏血寻梅 剧照 NO.13踏血寻梅 剧照 NO.14踏血寻梅 剧照 NO.15踏血寻梅 剧照 NO.16踏血寻梅 剧照 NO.17踏血寻梅 剧照 NO.18踏血寻梅 剧照 NO.19踏血寻梅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19:54

详细剧情

2009年,十六岁的湖南女孩王佳梅(春夏 饰)追随改嫁的妈妈和姐姐的脚步来到了香港,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她感觉到格格不入,与家人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志愿成为模特的佳梅以助理身份入行,尝尽了圈内的苦辣酸甜,最终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出卖肉体。直到某天,她认识了拥有悲惨童年经历的肥仔丁子聪(白只 饰),两人的命运同时朝着悲剧的方向转变。繁忙的警署内,肥仔前来自首,负责此案的臧SIR(郭富城 饰)针对相关人士展开调查,在此过程中,佳梅和丁子聪个人的故事交替展开。有如两条悲伤的河流,最终汇成混杂着血污与泪的黄泉之水……  本片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长篇影评

 1 ) 踏血尋梅(導演版)

當年,我十分留意案情發展,一來近年本地已很少殘忍碎屍案,二來我不明白社會迴響怎麼這樣少,是因為大家對死亡已很麻木?三來兇手將人頭棄於九龍城碼頭的大海,我好幾天乘船上班,都看到海警船在搜索。自然,一無所獲。此後已很少人談這起案件。我偶爾會想起,不知她的頭到哪去了?無主孤魂,魂歸何處?沒想到,原來有人像我一樣念念不忘,還拍了電影。

這位被指認為援交的少女,肉身被切碎沖進馬桶,有的丟棄在路邊肉檔,頭部漂流在大海,就此湮滅在人世。案情血腥,疑點重重,電影本來可以很奇情,但拍得很憐憫。看電影時,不其然想起“兩顆絕望的心(Leaving Las Vegas)。絕望源於寂寞,寂寞皆因無人了解自己,或者無法得到特定的一個人的關心。像佳梅,她的寂寞去到盡頭,便不得不如此。

 2 ) 阶层,愚蠢的善良和业

以前的我,会认为丁子聪是个寂寞痴肥杀人狂,佳梅是个肤浅迷茫援交少女。

说来好笑,我和佳梅的生活有着些许重叠。佳梅是新移民来香港上学,我有一双好父母让我可以安稳读书考来香港;佳梅听粤语歌,我上粤语课学广东话;佳梅粤语发音不正确会被笑,我用粤语做报告时时语塞;佳梅打工援交想挣更多钱,我努力实习想要毕业有份不错的工作;佳梅和妈妈姐姐住公屋,我蜗居在4平米的小房子早出晚归。佳梅会羡慕那些能照好看相片,能当明星的女孩子,我会羡慕那些从小国外长大,英语流利口音好听,父母见识广博,不用费力就可以出入大场合,就可以在投资银行找份好工作的同龄人。说来说去,也只是些许重叠,我始终是过得比她好,也不是好得惊天动地。并不是因为我如何如何比她好,说起来也简单,我的父母把我生在一个衣食无忧但也不是大富大贵的阶层。

阶层是个看风景的小房间,你看到的风景与你所在的小房间有关,也就是说你的看法受制于自己所在的阶层,而每一个阶层都是有自己的局限的。而香港畸形的经济结构让社会流动性降到了最低,通往不同房间的门已经被默默关上,除非你孔武有力强行撞出一道门。公屋父母养育的小孩要付出惊人的努力也许就能跻身中产,半山豪宅父母轻轻松松就能养出富贵儿女。我听说过某管理层说当年自己要在中学时出去打扫厕所才能保证自己读书,我听说过富二代从没有父母疼爱担心自己被兄弟姐妹挤出遗嘱。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阶层里执着和醉生梦死。

所以呢,大家都固执于自己的想法。佳梅做援交,以为有了钱可以给爸爸打钱,可以给自己买好看的耳环,以为自己死去就会幸福;丁子聪以为佳梅想死,喜欢她就应该满足她让她去死;工作狂警察就执着追求一个真相。人生如戏,大家都入了戏,入得很深,用愚蠢的善良去救赎他人。

看戏的时候,很多想法闪过我的脑海。佳梅好好读书啊,找份好工作嫁个好男人;丁子聪喜欢佳梅就好好对她,像对慕容一样和佳梅一起消磨时光。依我的想法,故事肯定能从碎尸案变成励志鸡汤无疾而终,而我始终是个期待社会公平的普通人,什么都不能改变,却总是心软,时时圣母心。正所谓看戏的人假正经,说故事的人最无情。说到底大家不过是在自己的阶层和眼界中寻找最好的解脱罢了。

你以为你能救世人,而世人不过是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付出代价罢了,毕竟每个人每件事都有个价码,不是吗?因果循环,业障太深,世事太过复杂,改变不了掌控不了,不如学会理解和接受,好吗?

《踏血寻梅》绝对是近几年难得的佳作,演员表演不俗,故事说的引人入胜。春夏很美,很有灵气,白只金燕玲也是演技了得,丁可得音乐与电影搭配完美,无槽点。

 3 ) 港人还在缅怀着大陆妹来港做鸡的时代。。。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带着另一种偏见。其实我只是单纯不喜欢这部电影本身而已。无关其他。当年的论述,反映的是彼时的认知和心态。留着自我警醒吧。——2020年4月。

———————————————————

《踏血寻梅》不是很喜欢。警察妓女黑社会,基本上就是第六代的视野。故事的拧巴感,跟第六代导演也不相上下。 我感觉大陆去港女性成为妓女这样的题材很讨好香港,说明香港人的骨子里依然自大。 据说不少香港人喜欢这个调调。毕竟导演设定的角色都是失败者这一点,多少影射了香港的现实和香港人的心态。这个故事发生在2009年,导演完成这部电影是在2015年。2015年的大陆人连购物都去日本了,香港还在缅怀着大陆妹来港做鸡的时代,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和自怜自伤。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香港人视角的一厢情愿的共死的假想。而这种假想在我看来,是虚妄的,是好笑的,是不爽的。当然,这部电影的编导本来就不在乎大陆人怎么想,因为这部电影不可能在大陆上映的。 除此之外,有的地方趣味很糟糕,比如故意卖弄色情这一点,基本上保持了当年香港咸湿片的品味。不谈春夏的援交,就说开头胖子拉货遇到的老板在行房。第一个镜头是正常的,是胖子的视角。下面接了一个全知视角,近景拍摄苟且二人,我想完全是为了挑逗观众吧,对故事本身没有意义。 被人称道的故事嘛,打乱了顺序而已,斧凿痕迹过重,不够自然舒展,简单直接就更谈不上了。因为故事的顺序乱了,这个故事的力量也就没有了。力量是需要积聚的,但是这里没有积聚的过程。杀人那段只有恐怖,没有心灵的震撼,因为观众不知道为什么而杀。虽然后面交代,但是已经晚了,观众的情绪被提前消耗了。看到最后,不知道导演到底要说什么,仅仅把这个悲剧归结为家庭的破碎、贫穷和儿童时期的心理阴影,意义不大,不需要这么虚张声势。 又,郭富城基本没有什么演技啊,都是背影侧脸什么的,看不到正脸,也看不见所谓的表演。那段跟前妻在一起的哭戏,反而无助于表现他沉迷案情的性格,因为他想到了现实。 公众号:电影拉片室。

 4 ) 残酷的,并不是杀人本身

她想找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十六岁的贫穷少女
有一个满身戾气的歌女母亲,喜怒无常,会下班后突然甩她耳光。
一个视她为空气的继父,在她死后,第一时间向小报爆料。
有一个很正常很普通的姐姐,在偷听到她接嫖客电话后,不管不问,并略有嫌弃。
她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
姐姐跟随妈妈改嫁先来香港几年,才接她过来,生父远在湖南。
王佳梅像一个弃婴,她想念父亲,只能用发短信和寄钱的方式表达。
她想要爱人,而一个援交少女,能得到几分真心?
得不到爱,也不知道应该把爱付给谁。
她冷漠、辍学、打两份工,曾幻想依靠自食其力获得尊重。

电影几次强调,王佳梅渴望被人看见。
她跟最后一个援交对象在交易前的网聊时说:我长得也不好看。
她的墙上挂着一张陌生的美人照片,她从照相馆买回这张照片是因为,想要拍张同样美丽的照片。
王佳梅并不知道,她自己跟照片里的姑娘一样美丽动人.......

站在风口,不知何去何从。看不到风景,触不到未来,没有人指引。
她丧失活下去的信心,不懂未来的意义,生命本身的美好,王佳梅体验不到。
于是她选择了一个同样绝望的人,帮自己结束生命。
甚至她都不知情,自己已经怀孕......

谁都有一个狼狈不堪的青春,不同是
当堕入巨大而虚无的生命空洞中时,大多数人都能走出来,成为一个社会动物。
而王佳梅和丁子聪,都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
丁子聪陈述杀人动机时说:我不是不喜欢她,也不是不喜欢女人,我只是不喜欢...人!

说寂寞可以杀死一只苍蝇,那空虚一定可以吞噬灵魂。
这部电影套着凶杀、分尸、援交这些耸人听闻的外壳,却讲述着一个残酷青春的故事。
一个鲜活而美丽的生命,如何一步步走向消亡。

结尾处回到时间轴的前端,王佳梅刚刚来到香港,与阔别已久的母亲和姐姐团聚,亲人背着她偷偷抹泪---------她不是不被爱着,只是生活产生的戾气,让每个人都释放不出爱,感知不到对方。
王佳梅也不是没有被看见,那个她想要谈恋爱的嫖客,看到她在地铁广告上的照片,十分惊艳。丁子聪开门第一眼见她,露出惊喜的笑容。

我有什么?无非是一大把的青春,放在我这里也没有用,你要就拿去吧。

愿世上每一个王佳梅,都能找到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5 ) 去尼玛的真实事件改编

半夜看完下载版,嗯,或者说盗版,马上去翻了当时的案件资料,果然不像评论中一水的语焉不详,什么动机不明啊,悬而未决啊,追求真相啊,全是扯淡,然后实在搞不懂这种片子为何被如此多的人跪舔。 导演很聪明,如果全部还原案件本身,充其量就是韩片“追击者”结果,不会如此多的光环加身,而且要把故事讲得精彩很难,对演员的要求也高,所以走了个很炫的方式,文艺,用社会底层苟延残喘者的窘迫来唤起文艺分子心中逼格很高的孤独感,让文艺贩子自动或者被动的产生认同感。 片子里把王佳梅的死写成了自杀,只是因为坚定的信仰让其无法亲自动手,于是屠夫丁子聪就洗白了,这不是谋杀,这是一种爱,宁愿被终身监禁也要付出的深深爱或者对精神同步值很高的王佳梅认可,然后碎尸、剥皮也就有了另一种诠释,“我爱你,但是不想你生为人,所以我要把你 毁!尸!灭!迹!挫!骨!扬!灰!”很炫是不是,有点冰恋的感觉是不是,而且凶犯还自首了,因为出于爱么,当然要自首啊,潜逃算什么鬼。 哦,至于说王佳梅为啥要自杀的原因,没见章节目录里面大写的孤独么,港漂、社会关注度不高、父母离异、性格沉静、爱情受挫、亲情疏离、意外怀孕(当事人可能不知,片子里也没有大写)、生活无以为继、现实与理想的脱节,看,这么多理由,随便有个两三条就足够去死了,对吧,对吧,对吧。但是其实呢,就港漂而言,有房子住,有亲人在,已经不错了,而且尽管母亲更年期,继父自闭症,但是谁又没经历过更年期的咆哮老妈呢;然后什么社会关注度不高啊,生活无以为继啊也都是扯淡,我16岁的时候是没有零花钱的,并且就算逃学也没有啥社会关注度;亲情疏离?三四千的耳环自己先戴,父亲收到个短信就很开心,姐姐也从来不跟自己争执,母亲一直想办法把自己接去香港,就这样还亲情疏离?扯淡吧,导演你是多玻璃心啊!!至于爱情受挫什么的,我就不说了,这不是孤独感,这是作,按照女主的逻辑,如果上门看到的不是丁子聪,而是陈冠希,没准就可以“一起飞翔直上天堂”了,麻蛋! 就算以上的设定都没有问题,孤独文艺兼职女遇上了冷面咆哮寂寞男,一种不可自拔的厌世感油然而生,“这世界太生无可恋了,还是去死好,死了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需要承担,请帮我,请帮帮我”,OK,这个设定很赞,导演先把自己感动了…… 但是,but,你去拍你的文艺片就好了!好么!请尊重死者好吗!好吗!好吗!如果说艺术加工,请换个女主角的名字好吗!好吗!好吗!请不要连罪犯的供词都一模一样好吗!好吗!好吗!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真实的案件详情吧,你们就知道为啥我间歇性使用咆哮体了。 王嘉梅:16岁因生母改嫁港人而赴港,原本成绩优秀,但是因为家庭条件较差,无法支持其模特明星梦而辍学打工,后开始兼职应招,换句话说,是因为钱而出来讨生活。 丁啟泰:靠贩私烟买盗版为生,但是收入颇丰,月入2万以上,独居套房,估计就是有卧室有厅的公寓吧,喜欢招妓和嗑药,每月收入近一半用于招妓和嗑药,这方面可以说是资深人士,杀人动机不明,但是无非就是嗑药嗨了不能控制力度、嗑药嗨了不能控制脾气、嗑药嗨了不能控制情绪而已,杀人后冷静毁尸灭迹,甚至将人骨混入肉档,并在翌日于原住宿继续招妓。不管如何,其杀人动机都没有那么高大上,而是极端残忍的杀人毁尸。 这么一宗让人毛骨悚然的案件,被导演加了个文艺光环后变得风花雪月,变得柔情万种,OK,你的片子你随意,但是请不要随意践踏被害人临死前的绝望,然后美其名誉,这是艺术!

2020年10月23日更新:

当时一时愤慨写了这篇东西,那时候还没有发生2019年的香港动荡,部分港人莫名的优越感和双标还没有这么让内地人反感,现在是2020年岁末,恰巧之前在动荡中莫名活跃的港龙永久关闭了,我希望翁子光之类的所谓金像奖导演,可以从这一系列更深层的事件中去”沉淀出更多的社会意义“,而不要去洗白一个碎尸的人渣并美其名曰沉淀。

以下是对影片主创的访谈中翁子光的一段话,全部引用,并无断章取义: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观众有去到现场的感觉,我很希望这个电影让观众知道,它是在这个社会里面发生的真实事件,就在你面前,如果你有这个经历的话,你是一辈子不会忘记的。我们需要去正面看它的意义,所以我觉得那种真实的感觉是很有必要的。”翁子光希望,《踏血寻梅》能使那些骇人听闻的案件引来的不只是几天的“舆论哗然”,而是沉淀出更多的社会意义。

然后他就沉淀出了杀人犯和被害者之间是因为孤独感的共情……

 6 )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2008年,香港深水埗发生一起援交少女被杀后碎尸案,头颅被抛入九龙城码头,作案细节,骇人听闻。不管是因为猎奇心驱使,还是出于对死亡的关注,很早之前,这类真实残酷案件,促使香港产生了一系列“奇案”电影,大多贩卖暴力与情色元素,[屯门色魔]、[羔羊医生]、[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等都是由真实案件改编。观看这些电影,多少会让我想起卡夫卡的一句名言:“我们容易从现实生活中制造出许多书,但却不能从书里引出生活。”呈现暴力现实的电影是否真能把人引向对其背后深层原因的关注? 根据深水埗这起援交少女遇害案改编的[踏血寻梅]也具备了暴力和情色的话题性,尤其是分尸镜头,在灰色的画面基调和主演白只那透着怨愤的神情的演绎之下,让人无比恐惧。于香港的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时,不算是一次很好的体验。不是因为影院的服务质量差,而是时间选择的不合适。因为排片量少,不得已选择了八点多钟的早场。清晨,从酒店出门,旺角的街头,大部分店面仍然关着,相比夜晚密集的人群,彼时,街上行走的是真正生活在这里的街坊邻居,从大厦、从巷内、从茶餐厅里走出走进,面孔淡然。

对于游客而言,这算是一次感受本地人开始一天生活的初始时刻,不静不闹。之所以要特别强调清晨旺角街头的景象,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跟电影中的凶杀案发生的地方太过类似,是普通市民拥挤生存的地方。遇害少女王佳梅跟随母亲移民香港,住在古惑仔电影里经常出现的,被敲门催缴保护费或高利贷的公共屋邨中,十几二十平米大的地方住着一家四口人。在许鞍华的[天水围的夜与雾]中,嫁给任达华的内地女孩张静初就是住在类似环境的地方。 在香港,存在着这样一个老夫少妻的现象:想移民到此地的内地妇女嫁给了这里上了年纪的男人。各自的生存条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很多只能住在香港政府兴建的廉价公共屋邨内。影片中的母亲在王佳梅很小时就改嫁到香港,直到她十几岁时才把她接过去一起生活。王佳梅的粤语说得不好,跟继父的关系也很差,早早就想要出去赚钱。影片从王佳梅去到香港后不久便遇害开始讲述,倒追起凶手丁子聪的杀人动机。 表面上这是一部追究案件背后真实原因的电影,但是三段式的结构(寻梅、孤独的人、踏血,据说还有一个版本里会多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一章),慢慢揭示的其实是几组人物的生活困境:王佳梅的贫穷与梦想,凶手丁子聪的暴躁与不满,负责此案的警察臧Sir的执着和孤独。王佳梅想做模特不成,出于对金钱和更好生活的渴望,沦为援交少女;丁子聪是名送货司机,电影中一出场便与老板大吵一架,后来认识一个女孩,发展了一段暧昧关系后,无疾而终;臧Sir和妻子离异,只能偶尔去探望女儿,所以他很能理解王佳梅死后,她在内地还不知情的父亲如果知道消息以后的心情。

影片区别于大多数香港“奇案”电影的地方是,它精心设计了故事结构,强化了每个角色的现实感,削弱了案件本身的猎奇性质。新移民王佳梅和香港底层青年丁子聪置身在不满的生存环境中,自身的性格、抉择和环境中的偶然因素促使了悲剧的发生。案件既是一场谋杀,也是自杀。正是它的现实主义底色,导致了前面说到的清晨观影后的“不佳”体验,在最熟悉自然的环境里滋生了这样恐怖的悲剧,令人无限唏嘘。然而,我也不能确定,看这样一部透着无望的电影什么时候会是合适的观影时间。

从电影中走出来,再看看周身的穷街陋巷与高楼大厦,行色匆匆的路人,奔波忙碌的年轻人、中年人和老人,不得不去想像他们中的许多正也经历着王佳梅、丁子聪那样的生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走上那条路。影片有好几处镜头特意游走在普通市民的生活面孔上,不过,它不是把悲剧的责任推给“社会/环境的压迫”,而是冷冷地展现了其中的真实和个人的处境。臧Sir最终没有找到丁子聪谋杀的动机,但是找到了生活更真实冷酷的触感,他用相机定格了自己在每个悲剧中的“在场”。 (原载于看电影杂志2月中)

 短评

80年代那场女童目睹的碎尸案是臧探长(同时也是位父亲)孜孜不倦“踏血寻梅”的初衷。男二号自白灭尸过程的表演甚好,探监戏码令人想起《一级恐惧》里的爱德华诺顿。片尾打出纪念佳梅,由影片回想佳梅身世,令人唏嘘。剪辑漂亮,配乐佳。

10分钟前
  • brant
  • 力荐

请告诉我一个正确打开的方法:吃饭时看,会反胃。睡觉之前看,心神无法安寝。假期看,抑郁到厌世。就连以前听到烂熟的《娃娃看天下》,从此也染上心理阴影。但好电影大概就应如此,它不是施予,而是攫取;它不解决问题,只制造问题。它是卡夫卡所说的那种“应该阅读的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作品”。

14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我常常想,为何有人会跟首次见面的人说自己想死,对方又为何真的相信?」——因为他们彼此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里。

18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王佳梅和小胖的交集太苍白了,QQ聊天就互相信任了,初见面就把命就交给对方了,王佳梅的可悲几乎变成了傻。窥探出很多社会问题但都不深入,人与社会环境看不出什么关系,着实差口气。新晋导演为赋新词强说愁。看的90分钟的版本,难道导演版超神了?

19分钟前
  • Jorrow
  • 还行

片头一小段哼唱《娃娃看天下》之后整个电影淹没进绝望的配乐之中,“这人生可轻易吗,这些你到底明白吗”。剥除电影惹人注目的社会话题和奇情血腥,《踏血寻梅》的内核其实很文艺,你如何面对捂住口鼻令人窒息的寂寞,在黑暗的世界里人有可能活得光明吗?

24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相当沉稳细致充满耐心的一部探案片,错乱交叉比照的时序有效拼贴出了角色丰富的人生以及多义的人际关系。有涉中港角色,但绝对只是个体化的经验,没有掉入大而无当的概念化陷阱。

26分钟前
  • LOOK
  • 推荐

講真,寂寞比死亡更痛苦。

31分钟前
  • 迷走人形。
  • 推荐

半夜一个人看完《踏血寻梅》。看着片中那些血腥的镜头,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一点都不怕。看着片中那些裸露的镜头,一点性唤起的感觉都没有。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氛围,看完后沉浸其中久久无法自拔……

32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我不恨女人,恨的是人。所以我杀了她。”两个边缘人的自白,一个找不到认同感的他,和一个心冷致死的她。在这个血腥的案件中,他帮她完成了解脱,她帮他找到了认同。这是一间寂寞的看不见风景的房屋

35分钟前
  • Marilyn
  • 推荐

喜欢,我们云南姑娘春夏灵气逼人,演素人像素人,本色背后韧性的涟漪荡开,眉目之间有隐形波澜涌起,这个身条,细看简直是另一个满岛光,希望继续有好片发挥。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片子是好片子,演员是好演员,但是仅从90分钟版本的故事来看,王佳梅的绝望显得有点浅薄,仅仅是因为恋爱失败,就自我放弃了吗?毕竟家里的亲人都还算不错。ps:春夏这个女演员,真的感觉很适合王家卫不知为何。

42分钟前
  • 小岩井
  • 推荐

改编自轰动一时的王嘉梅命案,案情简单且明了,于是导演选择了一开始就把案情讲掉,然后以臧Sir的视角来探讨案件发生的心理原因,分段,分层,分述,最终完成对凶手与死者的心理建构,兼反映社会现实。导演版的手法带有很重的作者意识和个性,而且很黄很血腥,想必不会是最终公映版。【香港文化中心】

46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3.5。120分鐘版。雖然處理得有些零碎,但仍是值得肯定的新銳作品。兩個寂寞的邊緣人,一個太入戲的警察。重點不在追兇,而是從心理狀態去細細描繪。犯人被害者有塑造起來,反而郭富城角色不夠立體。血腥程度超乎我的想像,不只畫面,連犯人陳述都讓人發毛,難怪白只演完吃素.....

47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原来一个这么瘦的人,也有这么多脂肪。有形无神,有魄无魂。

50分钟前
  • Obtson
  • 较差

整个片子就是一个特稿。郭富城作为特稿记者(误)推动故事进展,多重角度,受害者、嫌疑人、受害者家属、嫌疑人的原生家庭、各自的前女友前男友……信源丰富!王佳梅买耳环,贴上陌生女子的肖像照等等,细节完整!郭富城说我不是想知道你为什么杀人,就想知道事情怎么发生的。完完全全就是一篇特稿!

55分钟前
  • Donuts🕳️
  • 推荐

电影不算差,但拿这么多金像奖,实属牵强。

59分钟前
  • 车木人
  • 还行

#HKIFF# 新晋导演用大牌演员拍作者电影,恐怕是近来港片的新潮流。全片分四章,反高潮(安排凶手片头就自首),而以心理状态切入人物,探讨罪案背后的起因,塑造人物形象很成功。郭富城、谭耀文和白只都演得很好。

60分钟前
  • btr
  • 推荐

喜欢这样的群像戏,交叉登场、互相制约又不失平衡,每个人都有故事。从豆瓣走红的春夏、豆瓣大福唱片发行的电影原声带……千丝万缕的联系让这部电影更加真切,也是真切才让人如此代入,表演、配乐、摄影大赞。今晚田原也来看了唉,曾经的金像奖最佳新演员(《蝴蝶》)。120min DC版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为什么看完之后空落落的.....

1小时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带劲,结构和立意都挺喜欢,哪怕许多地方与“孤独的人”这一章名字一样,太直白。碰上导演谢票,导演呼吁着观众要支持这部纯正“香港人”拍的“香港电影”,似乎要洗脑观众让我们忘记它的主角只是一位新移民,以及该片对香港的悲观态度。可悲的王佳梅。

1小时前
  • 小溪笑嘻嘻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