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

战争片丹麦2015

主演:米克尔·福尔斯加德,乔尔·巴斯曼,

导演:Martin,Zandvliet,

 剧照

地雷区 剧照 NO.1地雷区 剧照 NO.2地雷区 剧照 NO.3地雷区 剧照 NO.4地雷区 剧照 NO.5地雷区 剧照 NO.6地雷区 剧照 NO.13地雷区 剧照 NO.14地雷区 剧照 NO.15地雷区 剧照 NO.16地雷区 剧照 NO.17地雷区 剧照 NO.18地雷区 剧照 NO.19地雷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31 21:22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大批被捕的德国士兵成为了俘虏战争期间,德军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而其中一些被俘虏的年轻德国士兵,则被迫成为了活体地雷探测器。在丹麦军官卡尔的带领下,那些尚且只是孩子的俘虏们开始了排雷行动,他们用双手,用双脚,甚至用生命,一步一步的净化着长长的海岸线。然而,当任务结束之后,当幸存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以为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回到故乡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另一项同样残酷的任务。

 长篇影评

 1 ) 从《开战日》到《地雷区》

看完《开战日》再看这个《地雷区》,相信你会有很深的感悟。大大小小的战争大抵如此,丹麦人在二战时没有怎么抵抗就窝窝囊囊地投降了,等到战争结束,一个个的腰板儿立马挺直了,一边打骂战俘,一边喊着什么“勿忘国耻”什么的。 请记住,国别是人类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最虚伪的谎言。战争来来去去,受苦的终究是百姓,不过是一个国家站起来了,另一个国家倒下了,口口声声呼喊的爱国什么的屁话,都是统治者麻痹大众的工具(虽说我认为“爱国”这个品质作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来反抗是一个优秀的品质),是以亿万同胞的骨血作为代价的,打来打去,死的都是地球人。没有国家,固然不妥,有了国家,更加难过。 《地雷区》这里需要声明的点:“埋地雷的,是纳粹,我们痛恨,挖地雷的,是德国人,我们应该感激。” 像苏联大兵,丹麦政权那般征发苦力,而希特勒那家伙早已经脑袋打洞,不过是前人的错,后人承担罢了,不存在什么因果与责任,许许多多的少年都是无助的牺牲品罢了。

影片最后,还让我们一窥丹麦军官大言不惭的嘴脸。这样一部佳片,对我国人实在是具有针对性,有一些价值观还是需要广而告之的。

 2 ) 美丽的沙滩上,无数孩子像狗一样死去

这是一部很少人知道的电影,这也是一段很少人知道的历史。这是一部令人心碎的电影,这也是一段让全人类蒙羞的历史。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二战结束后,德军战败。丹麦当局强迫大量德军战俘去清理他们在战争期间埋在丹麦海滩上的地雷。据历史记载,大概有2000多名德军俘虏徒手排除了大概150万颗地雷,而其中死伤达到一半以上。

更可怕的是,这群战俘中大多都是孩子。

这部电影中,也正是一群还未褪去稚气的孩子,作为战俘来到异国他乡,从事着最危险的工作。他们的对话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句子是:我想回家。

电影从一个新兵拆弹部队的训练开始真正进入剧情。教官一开始就告诉他们丹麦人不会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只是来拆弹的。

短暂的模拟训练之后,排成一列的新兵们开始轮流进入一个半封闭的环境练习拆除真正的地雷。

一个接着一个,这一段在电影里足足持续了近十分钟,简直是一个巨大的flag。

在没有确定主角光环的前提下,我们都心知肚明,接下来肯定会有一个人不小心成为“第一个死去的人”。

漫长的等待,所有的观众都在煎熬。一方面有些“期待”那声爆炸快点来,但又害怕那声爆炸的到来。

果不其然,那声爆炸终于来了。这群孩子直面了他们第一个死去的伙伴。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里没有人在乎他们的生命,这里的所有人似乎都在期待他们的死亡。

电影就在这样悲伤的音乐正式开始。

完成训练之后,他们被带到一片沙滩,在士官长的监督下开始排雷。士官长是一个极度仇恨纳粹的军人,甚至对着德军战俘拳打脚踢。

白茫茫的沙滩,远处的天和海一样得蓝,风景美得就像度假区一样。然而,也正是这个地方被德军认为盟军会登陆的地方,从而被埋下了成千上万的地雷。这片沙滩将是他们与运命、饥饿、疾病、地雷还有仇恨纳粹的丹麦人民和军人“战斗”的地方。

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二个死去的伙伴。在严重的饥饿和疾病的困扰,不小心触碰了一个地雷,双手被炸得面目全非,最终死在了医院里。第三个伙伴死于一个连锁雷,直接被炸得尸骨无存。他们开始害怕,开始丧失信心。他们害怕他们回不了家,他们担心实现不了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最惨痛的损失发生在故事的最后,在他们都即将完成任务的时候,最终把所有拆下来的地雷搬上卡车运走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群孩子死于这次意外,简直就像地狱一般地场面。

伴随着见证一个又一个孩子悲惨的死去,仇恨纳粹的士官长也开始对大家变得温柔起来。他给大家偷来了吃的,带着大家踢足球。

电影有一小段反转的剧情。原本已经开始善待这群孩子的士官长因为自己的爱狗不幸被地雷炸死,又开始变得狂暴愤怒,甚至开始把孩子当狗一样地虐待。或许在他们的眼中,纳粹的生命确实不如一条狗。

当然,电影终究宣扬的是人性的光辉。故事的最后,这名士官长完成自我的救赎,最终帮助了最后幸存下来的四个孩子逃回了德国。

整部电影的节奏都很缓慢,在剧情上也没有什么高潮和冲突。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每一分钟都可能会有一个孩子“领便当”,这便是这部电影最令人提心吊胆的地方。满满一卡车的孩子来的这片美丽的沙滩,最终有机会回家的只有少得可怜的四个。

但回过头来想,丹麦军人也并没有错。纳粹在二战前后一直都被当作是魔鬼来看待,即使是孩子,那也是魔鬼的孩子。战争机器驱使着敌对的双方不顾一切地仇恨对方。

在战争中,或许无论是纳粹还是盟军,其实对于敌人是毫无人性可言的。《狂怒》中的皮特可以毫不犹豫地枪杀投降的敌军,而纳粹也可以毫不犹豫地屠杀犹太人。战争就是这么残忍,甚至战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还是同样的残忍。

但在这部电影里,孩子们用自己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唤醒了士官长内心的人性。随着一声声的地雷爆炸声和孩子们无助的哭声,士官长慢慢地从一台战争机器中脱离出来,变成了一个活生生有人性的人。

战争已经过去,是时候放下仇恨;或许战争还会来临。

最后,安利一下,这部电影在今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有两场排片,或许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在大银幕上感受一次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光辉。

 3 ) 反战、人性、自我救赎

影片简介:

二战后,丹麦政府迫使2000多名德国人在丹麦西海岸排除雷区的150万颗地雷,而其中很多都还是十几二十岁的孩子,电影「地雷区」(Under sandet)就是讲述的其中的一个排雷组的故事。
整片讲述的是一名丹麦军官在带领一群德国孩子在西海岸排雷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描述他是如何由对德国人的无比憎恨,到对自己人性的思考,进而在不断有孩子排雷被炸死的整个触目惊心的过程中,他又是如何一步步玩成自我救赎,最终帮助幸存的四名孩子逃回德国。

反战、人性、自我救赎。

整个二战前后大家都觉得德国人是魔鬼,殊不知,每个人都有魔鬼的一面。即使你不是德军,你是盟军,也可以在战后这种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崭露出你邪恶的脸庞。

同时你会发现在影片中,但凡是亲眼目睹了这些爆炸的场景,且了解到这些孩子的经历的时候,即使之前你扮演的是魔鬼,扮演的是沉默的农场主,你也会自然流露出自己人性中善的一面。

当然还有一点,也是我最想说的,就是大家的焦点不一样,不站不到那个位置,你看不到那样的场景,你就了解不到那样的人性转变,我想我们应该尽量多的在人生中寻找机会能站到一些不一样的位置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你就不会一直是那个局限在军中帐篷里的邪恶军官,你也不会一直是那些其他海岸线的冷酷军仕长,你也许就有机会和片中军仕长一样得到某方面的升华。

同时这也让我想到了百度卖吧事件,百度中的员工都不觉得自己在作恶,只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就好比这里面所有的军官都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大多数不觉得自己有问题,也不会去作出改变,毕竟像片中的军仕长能最终获得人性解放的毕竟是少数。不过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这两个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如果觉得这个集体、这个集团的整体方向是违背人性的,那我们能在之中做什么呢?如果说把这种反人性的大环境理解为一个短期的大势,单个人无法扭转,那是不是应该像李笑来老师说的那样:

不要问自己,这个大势如何才能为我所用?
而要问自己,这个大势中我们去做什么才最划算?

是趁着终于德国人战败这个大环境,把那种硬气拿来,欺负折磨无知的德国孩子?
还是在战后如何维持我人性中善的一面,不去毁了更多人的人生,更不会毁了自己的人生。

我跟这个世界,我跟我曾经的敌人,我跟未来的自己,我跟我的孩子,我跟我的亲朋好友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联结」?我在这个大势中做的事情,对今后的世界、今后的自己、今后的孩子、今后的亲朋好友会有什么影响?

让今后的自己备受折磨?让自己的孩子为自己困惑?让亲朋好友难以启齿?让世界上邪恶的种子越种越多?

人原本就是趋利避害的,我们在对自己人性的审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成本考量的过程,你是贪图一点眼下的利益,还是要一个长久的幸福。

更进一步说,你是否能转换到正确的「焦点」、做正确的「联结」,来区分出什么是利,什么是弊?

同样的逻辑我想百度员工也应该好好思考。

不要再被公司的价值观所左右,我们应该有自己健全的人生观,加入公司,与公司结合,那只是你人生的一段与这个公司有共同的走向,或者说有共同的利益关系。当你思考到「联结」的时候,也就是你能转换「焦点」的时候,你就会重新来权衡利弊,是让自己的家人甚至是自己都生活在这样一个虚假广告满天飞的世界,还是想想在这个大环境下应该做点什么才好.

 4 ) 《地雷区》看完后,对战争中该承担责任的一方,你是什么态度?

这问题太难回答了,无论哪个国家的战士都是在为国家行为负责,有的战士,就像片中的小孩们,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让他们为战争买单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战胜国的人民又哪个不是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呢,他们平白遭受的又让谁去承担呢。 ————————1-11———————————————————————

 5 ) 这才是好电影!!!打脸商业大片!!==

某天晚上看了一部丹麦的影片,名字叫《地雷区》。

这片儿,真的是相当不错,让我回味无穷。

片尾音乐

起初打动我的是影片的摄影构图,像这样耐看的片儿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影片的好多镜头都极为动人!色彩、场景布置、虚实、大小、远近变化,让人领略到了摄影与摄像的艺术感染力!对美术理解力是有深刻提示的!

关键一点,影片的节奏极为舒缓,情节发展自然而然,感情变化自然流露,没有商业片的矫情,更没有无脑明星的光溜,但却是让人内心紧张不断加剧!这并不矛盾!因为大海的平静一时掩饰了波涛的汹涌!

细细的品读故事,内容更打动人!这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时,欧洲战场刚刚结束战斗,丹麦的西海岸有大片的雷区需要人排除。主人公是丹麦的一个军士长和一群德国的小士兵。对于德国小兵,当然这都是很无奈,很悲催的,他们要排除的地雷正是他们的同胞长辈埋下的(丹麦是军事弱国,所以留下少年兵排雷,童子军容易控制,这应该是个原因)。

影片从败退的德国兵队伍开始,慢慢的引入故事情节,慢慢的交代故事的人物。镜头和故事情节,节奏比较舒缓一点儿也不快,像一个细细道来的故事,一点也不像商业片那样的浮躁。(全是内心戏!商业烂片怎么比???)

而且配乐低沉而悠扬,和着极为广阔壮观的场景让人很舒服。

德国小兵命运当然很悲惨了,既没有什么尊严,还要饿着肚子去排地雷。而且随时都会被炸得血肉模糊!但这就是报应吗?是自作自受吗?德国纳粹给世界带来的痛苦!!唉,悲惨的人类啊,再不要有战争了,这是最终幻想吗?呜呼哀哉!人类的语言能够说的清人类的悲惨吗?

我不想骂那些所谓的商业大片什么大制作了,什么神剧了,因为我骂的太累了。

大家想要得到真正的享受,还是自己看一看这个片儿吧!(奥斯卡外语片提名,真值!)

在影片故事结束之后的片尾字幕音乐,极为动人啊!是一首忧伤的吉他曲。诉说了那些悲惨的灵魂!

当当当当!!!!!------------------------------

影片从一队德国的败兵开始!然后!

军士长遇到了被押解途中的德国俘虏!

看到一名俘虏手中的丹麦旗帜(大概是),军士长难以抑制内心的仇恨!
怒斥着
军士长先来到了雷场!进行了前期的勘察!
这海景,大气!!但这是雷场!
败军之师!(童子军易于控制和管理,被留下进行了细致的排雷工作)
悲惨的双胞胎兄弟!!(二战后期,德国的兵源已经枯竭)
内心的梗!
工兵排雷教官!! 丹麦一方的!(二战之初,丹麦很快崩溃,马上投降,国家遭到了德国纳粹的蹂躏)
小心翼翼 拆除引信
引爆了!死人了!吓死人了!
上阵
小兵们来到了雷场驻地
壮阔的镜头,军士长乘风而来!
初次见面
军士长来了!他怀疑,他困惑,怎么是一群孩子?并非他之前遇到的成年士兵!
依然是满怀仇恨的军士长!!怒斥着这帮孩子!
我们该如何...............
总戴着钢盔的小兵
沮丧忧郁的孩子
黄金分割的镜头!负有艰巨使命的硬汉!!经典构图!景深运用突出主体!
来到了雷场! 很有苍凉感!
开始排雷作业!地雷如繁星密布!
清理完指定的雷场,就可以回德国了,所以大家都以命相搏!
得不到给养,太饿了,偷拿小盆友的面包!
兄弟两个闲暇时玩小虫!他们的命运,不如虫子!!运用了小景深!!
黄金分割和景深营造了这个镜头!
精心布置的场景,有主有次,这个摄影构图给多少分?
雷场复杂,突然的意外!双胞胎的哥哥(或者是弟弟)死了之后!剩下的那个也失去了魂魄!!几次不幸的悲伤使军士长心生怜悯!内心的仇恨已逝去,留下了忧伤而纠结的同情!
孤寂的雷场!!那是一座新坟嘛?
内心矛盾痛苦的煎熬,军士长扮演矛盾的角色,既给小兵灾难的任务,还得偷食物给他们,也给他们一点生的希望,还在最悲惨时,给他们人的尊严.......
迷茫的未来!迷茫的梦!(主角之一,很聪明有责任很善良,发明了一种方框来提高排雷的准确度并提高了效率)
孤零零的身影衬托着孤寂的荒原!
全是内心戏!商业烂片怎么比???
心灵的理解之后!仇恨渐平!生之希望!
内心的仇恨与戒备的移除!
孤独的兄弟!!
这大场景!悲壮苍凉!
动感的镜头!! 毕竟还是孩子
成为了朋友!!在扫除了地雷的沙滩上,大家内心是舒畅的,充满希望的,小兵们感受到了成长与成熟!
和谐的场景!镜头极美!没有了地雷,和谐的玩耍!尽情的释放!(某片排雷作业完成的区域)
真是畅快!
欢愉之后!
一声巨响,军士长的狗死了!小狗触发了地雷,因为德国小兵没有排干净地雷!
心塞啊,这时候是拔凉拔凉的:(
遭到了训斥,并遭到了军士长的羞辱、侮辱,因为军士长的孤独伙伴小狗死了!
以身试雷!!遭到了残酷惩罚
军士长的惩罚!!
雷场踱步
男人心的纠结!!
惩罚小兵!可是内心悲伤!(远景近景的对比)
逆光的运用!!
小姑娘出事了,妈妈来求救!
小姑娘误入雷区!
一同营救!!
无法走出阴影的兄弟!!
一点点的营救
老天保佑,孩子别动!
剩下的兄弟,无所顾忌的雷场漫步!!走向了小姑娘!
对话小姑娘......
小姑娘得救之后,生无可奈的兄弟选择了.......
.......
化作了一缕青烟,兄弟在天堂相聚了!!
消失了.......
悲伤的小哥
逆光的运用!生无可恋!由仇恨转而生怜悯!
雷场巨大,地雷密布,任务的艰巨,简直不可完成!伤亡不断,打击不断,小哥受不了了......
若慈父般的军士长,给小兵 生的力量!
......
检视着用血肉生命趟过的雷场
雷场快清理完了,拆除引信的地雷要装车运走
工作的成果,内心的期待!
结果,刹那间什么都没了!突然地雷引爆了!
摧毁了一切
......
......
剩下了4 个!
木然、茫然......我还活着???
说好要放哪四个孩子回去德国!!可是却又被派出执行扫雷任务!硬汉不干了!
怼!没有一丝同情心的上司!
德国俘虏,哪有人权可言,这是报应?!军士长在煎熬!!
这就是我的命运〒_〒
不解命运的安排(っ╥╯﹏╰╥c)
小兵们又开始了排雷作业!内心极寒!
4人被重新集合!很是纳闷不解
原来,军士长的努力使他们重获自由!!
......
......
回望一眼............
消失在森林中......

 6 ) 伏地之魔——“地雷电影”与电影中的地雷

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2016年第6期,限于杂志社规定的篇幅,总觉得没有说透,颇为意犹未尽:

2015年,丹麦可谓是战争片市场中杀出的一匹“黑马”。从《开战日》到《战争》,一路高潮迭起。2015年12月30日,《地雷区》在年终岁尾上映,为当年丹麦的战争片做了完美的收官。以《地雷区》为代表,在战争片中,看似不起眼的地雷,却从未缺席……

恶魔在脚下

对中国观众来说,提起电影中的地雷,恐怕首先想到的是黑白电影《地雷战》。很少有人知道,《地雷战》实际上是军事教学片。只不过在特定的年代,也作为爱国主义故事片放映,并加入了耍弄侵略者的情节。在真实的战争中,地雷却不会带来丝毫戏谑。很多反人员地雷的装药量刻意设定为不会致人死亡,但一定会致人伤残。这使地雷对步兵产生的心理威慑力,有时甚至不亚于狙击手。从这个角度来说,地雷才是真正的“伏地魔”。

所谓“布雷容易,扫雷难”,《地雷区》正是将焦点锁定在了“扫雷”上。电影的历史背景取材于真实——二战结束后,丹麦政府命令德军战俘,清除德军在丹麦布设的地雷。德军2000名战俘以半数伤亡为代价,清除了150万颗地雷。这看似“活该”的情节,却被影片以特殊的设定所化解。二战末期,德军已经山穷水尽,甚至将少年儿童也推上战场。他们的“无辜”,也正是后来同情他们的丹麦军官“人性爆发”的根源所在。如果战俘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党卫军看守,那么无论是电影中的人物,还是观众,都不会产生丝毫怜悯。

与《开战日》《战争》一样,《地雷区》充分体现了北欧国家的精工细作,道具的使用非常准确。德军战俘扫除的大部分地雷,都是T42“圆盘”式反坦克地雷。海滩的反登陆障碍上,插着M43式桩雷。在几个一掠而过的镜头中,还出现了S式跳雷。在电影中,这种地雷看似毫无独特之处,仿佛生锈的罐头盒。实际上,一旦触发了这种地雷,其会弹到1.5—2米的空中爆炸,杀伤力非常恐怖。盟军称其为“弹跳的贝蒂”。枪械道具更一丝不苟,电影中出现的M1910/21“贝格曼—巴亚德”式9毫米手枪,丹麦仿造芬兰M31“索米”式9毫米冲锋枪研制的M/41式9毫米冲锋枪,瑞士生产的M1896“毛瑟”式6.5毫米步枪,都极为罕见。甚至连电影的摄制地点,都选在了当年德军战俘曾经作业过的雷区所在地——丹麦奥克斯布恩·莱福吉兵营。

《地雷区》片段,德军“少年儿童”战俘趴在海滩上,用铁棒搜寻地雷。

《地雷区》片段,德军“少年儿童”战俘正在移除找到的T42“圆盘”式反坦克地雷。注意地雷下方连有引线,与下层地雷构成了串联的诡雷。扫雷人员没有发现,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炸你没商量

军事中有“攻势布雷”之说,但从个体来看,地雷仍然是静止的防御武器。虽然看似被动,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孙子兵法》中“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的概念。在特定环境下,甚至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与《地雷区》相同,2014年的英国电影《卡贾基》也是不折不扣的“地雷电影”。只不过雷区不再是风景如画的北欧海滩,而是阿富汗山谷中的不毛之地。

《卡贾基》的可贵之处,在于电影完全取材于真实事件,人物甚至有对应的原型。2006年9月,在阿富汗的卡贾基水库附近,英军第16空中突击旅第3伞兵营的巡逻队确实遭遇了电影中的窘境。作为纯粹的“直男”电影,影片中没有任何女性角色,并不遗余力地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血腥。每次地雷爆炸时带来的绝望与嚎叫,让观众的五脏六腑都随之扭曲。就还原战场的真实状况与特效的逼真程度来说,《卡贾基》绝不亚于以“战争片里程碑”著称的《拯救大兵瑞恩》。

更令人惊讶的是,困住他们的地雷,甚至不是“塔利班”针对他们埋设的,而是1979年—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遗留下来的。在电影中,“塔利班”武装只在遥远的外围出现过,没有发起过任何进攻。他们根本不知道英军的困境,甚至也不知道这片雷区的存在。英军伞兵不过是误入未标记的雷区,就已经伤亡惨重了。

电影的结尾,没有使用任何音乐歌曲,而是随着滚动的字幕,播放了英军在阿富汗战场上真实的无线电通信录音。通常来说,音乐歌曲是富有感染力的,在电影中能起到情感导向的作用。《卡贾基》反其道而行之,却着实能令人对战场产生不寒而栗之感,让刚刚“爆炸与断肢起飞,火焰共鲜血一色”的镜头“余影绕眼三日而不绝”。

《卡贾基》片段,英军伞兵被地雷炸得血肉模糊,负伤之际仍然挣扎着相互救助。

雷劫难逃

2001年,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推出了电影《无主之地》。与其他“地雷电影”不同的是,《无主之地》中的人物并不是受困于大片雷区的海量地雷,而是受困于一颗地雷。在塞尔维亚与波斯尼亚交战的战场中央,一名塞尔维亚士兵与一名波斯尼亚士兵相互对峙,而另一名一度昏死的波斯尼亚士兵身下被塞了一颗南斯拉夫PROM-1式跳雷。在极具黑色幽默的剧情中,电影讽刺了联合国的无用,媒体与记者的添乱,以及南斯拉夫内战的荒唐。在这个“三不管”地带,三名士兵最终命丧黄泉。

在电影中,联合国维和部队找来了德军的排爆专家,但他表示实地情况,使他无法排除这颗地雷。某些地雷采用了较为精巧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排雷的难度。扫雷工具的欠缺或简陋,也能增加扫雷人员的危险。例如《地雷区》中,德军战俘只能用铁棒一寸一寸地刺探雷区,以寻找地雷。有些地雷是以“雷下有雷”的串联方式布设,德军战俘移除上层地雷,就会引爆下层地雷,被炸得尸骨无存。

由于地雷的廉价与易于布设,扫雷的难度还体现在地雷布设的数量规模、区域广度与不确定性上。伊朗电影《乌龟也会飞》中,男主角少年“卫星”,率领着一群孩子,以捡拾伊拉克北部战场上的废旧武器装备为生。其中不乏架着拐杖,缺手断脚的儿童。最终,“卫星”自己也在救助他人时踩上了地雷,变成了当地随处可见的地雷致残人员。

正是战争中遗留的人员杀伤地雷会在战后引起大量的平民伤亡,国际上曾不止一次发起过反地雷运动,并签署相关公约。至今,仍然有40个国家拒绝签署《禁止地雷公约》。其中不乏一直处于紧张关系的敌对国家,以及军事大国,包括美国、俄罗斯与中国。

《无主之地》片段,联合国部队的法国维和士兵,向德国排爆专家展示找到的PROM-1式跳雷。

“神功”VS地雷

现如今,大部分地雷都是压发地雷,即“踩上去就爆炸”。美国电影《太阳之泪》中,美军布设的M18A1“阔剑”式定向地雷,则拥有更多的引爆模式。可以由操作员以电子遥控起爆,通过绊索起爆,甚至压力释放器、红外线感应器或声振感应器引爆。这种地雷的危险极大,令人防不胜防。有些旧式地雷,属于松发地雷,即“踩上去,脚离开才炸”。这种地雷的存在,造就了很多战争片中紧张的“雷口救命”桥段。

电影《集结号》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化妆成韩军深入敌后,结果踩上了一颗法国制造的旧式松发地雷。“谷子地”用刺刀割下战友踩到地雷的靴子鞋底,保持着对地雷的压力,以使地雷不爆炸。但是,后来他如何脱身的,则没有正面表现。地雷爆炸后,只炸伤了“谷子地”的眼睛。这就只能用“主角光环”解释了。

电影《战狼》中,主角“冷锋”的能耐就已经不是“光环”那么简单了,而简直就是“开了外挂”。他曾以后空翻滚落山坡的方式,躲开了松发地雷的爆炸。在实践中,这种方法只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才有过成功——就算发生了小概率事件,那么后来“冷锋”以血肉之躯趟过诡雷阵又该如何解释?就算诡雷是用手榴弹制作的,难道炸药爆炸产生的破片,还不及人的奔跑速度快?这简直就是义和团宣传的“刀枪不入”的神功!1980年—1988年,在两伊战争中,狂热的伊朗少年士兵倒是使用过“人肉扫雷”的方式,在打通了伊拉克雷区的同时,自己也被炸得血肉横飞。

实际上,中国早在1996年就拍摄过更大场面的“地雷电影”——李启民导演执导的《征服死亡地带》,以中越战争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南边陲扫雷为历史背景。在电影中,能看到20年前就在银幕上联袂出演的吴若甫与王千源。20世纪90年代的国产战争电影,还深受苏联战争电影的影响,惯于表现大场景。解放军扫雷,动用了车载火箭炮发射的扫雷火箭、火焰喷射器与扫雷工程车辆。就大面积扫雷来说,这些手段效率更高,也更安全。即使是人员直接扫雷,也配备了现代化的探雷器、防爆头盔与防雷鞋,而不是依靠什么“神功”。

《战狼》片段,“冷锋”以血肉之躯,只身闯过5颗手榴弹布设成的诡雷阵。你有诡雷,我有“神功”。

 短评

丝毫不煽情依然有力量(所以用力过猛的韩国电影可以学学这一点我知道你们委屈)短评写不下感想了,等姐姐有空了跟9. April合并起来写个长评吧。

6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地雷區》具有着深刻的反思。最後那個違抗命令救出德國孩子們的卡爾中士與最開始的樣子相比已經判若兩人,全片的重心就是卡爾如何在與這群掃雷德國兵相處的過程中發生改變,這實際也象徵著人性在傷痛之中的回歸,拋開戰争後對於生命的尊重與救贖。

9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影片切入的角度非常棒,这种把孩子和战争放在一起的片子简直就是直奔泪腺而来的。从这点来看本片无疑很成功!我左手边的妹子一直在默默啜泣,右手边的小哥也在几个爆点留下了泪水,影院里很多人都在暗暗的抹眼泪,融入进去,你就会被虐的体无完肤!难得的佳作!映后采访男主的口条蛮厉害的。

12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最毛骨悚然的莫过于长评底下的某些评论

13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具具炸碎的尸体。一位喜怒无常的丹麦军官,一群可怜的德国军虏。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却让人看得心酸的电影。我想回家,最后又有多少人能回家。我们都没有错,错的是时代和战争。

14分钟前
  • 三三
  • 推荐

四个人跑向森林的时候,还在等“嘭”的一声....

18分钟前
  • 狂抽猛送三千下
  • 还行

“你回家想做什么?”“我要去做建筑工人,德意志需要我们去重建。”少年战俘说。

20分钟前
  • 琼游
  • 力荐

大海在这里显得安静许多,一切风景都是静谧的,地雷的爆炸声因此显得太过刺耳……和平中显现的暴力与血迹或许要比战争中更为可怖。战争之后对战争的遗迹的清除,地雷显然上升为一种遗迹的象征。

21分钟前
  • 独孤奴
  • 力荐

纳粹不是某个人群和民族的特有,可能是德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也可能是丹麦人,位置换一下,纳粹人群就换过来了。

25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8/10)改编自真实事件,很压抑的一部影片。多年后丹麦和德国都能冷静下来看待这些历史问题了,相较之下某几个东亚国还在互相上演怨妇大戏。最大的反战不是口头的谴责,而是引人思考。

27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终于达成观影愿望!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丹麦和德国的片。绵延的丹麦地雷海岸线,是战后德国排雷少年们的漫漫回家路。“求求你不要讨厌他!”沉浸于悲伤中无力呼喊的年幼男孩对丹麦中士的话使我潸然泪下。军官大叔的情感变化耐人寻味,鲜肉们只是一群可怜的战争替罪羔羊。Louis Hofmann真的太像托雷斯了!

30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CCTV6国配版,真人真事改编。视角独特的反战佳作,看完后竟无言以对,结尾处的“放生”是神来之笔,人性首先应该是敬畏生命。“战争结束后,两千多名德国战俘在丹麦西海岸排雷150多万颗。其中一半人因地雷死亡,这些战俘大部分是青少年。”这是结尾处触目惊心的一行字。一场不落俗套的演绎,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并未止步于主题先行的反法西斯套路,而是走得更深更远,走进了每一个德国战俘的内心世界,每个排雷少年都是立体鲜活的独立个体,和所有少年一样,他们有爱恨有无奈也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并没有刻板地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上,而是从一群年轻人的际遇(深陷绝境被迫赎罪)来探讨战争的本质与残酷。某种意义上,战争无所谓孰胜孰败,只有被碾压被践踏被愚弄的蝼蚁一般的惨白生命,正如那些被永远定格在海滩上随风而逝的年轻灵魂们。

34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心中的地雷无法排除。(音乐非常棒)

37分钟前
  • 南赫
  • 力荐

13:04 32:28 53:45 65:45 81:12 84:43

39分钟前
  • 十禾
  • 推荐

通过排雷讲述二战后德国与丹麦的关系,那时丹麦对德国有深深的仇恨,德国俘虏去丹麦排雷,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丹麦也曾受到非人道的待遇。这是丹麦德国合拍片,两国家都挺敢于正视自己曾犯过的错误。而孩子般的俘虏在排雷中死去,会引发你思考,战争到底是谁的错,这是对战争的反思,最重要的是这点

43分钟前
  • 纯属巧合
  • 推荐

这种小男孩和狗挨个被炸死的电影我的心脏无法承受😭

44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战后的创伤无处不在,年轻的生命为此买单。丹麦人的恨,男孩儿们的无辜,无从指责也无力反驳,唯有无奈与心疼。愿世界和平,阳光沙滩足球永存。

46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反战题材。战争的受害者也好,始作俑者也好,都会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这些少年们用血肉之躯赤手挖掘数200万枚残余地雷,在二战后期,德国参战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他们本该不用承受这些苦难,看着海滩上被炸飞的少年真是心惊肉跳。纳粹造的业障,始终还是要日耳曼民族偿还,很钦佩德国人的态度和坚毅。

48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看完敦刻尔克看地雷区,战争由老一辈的人发起来,却要年轻的一辈去送命,战后去赎罪

51分钟前
  • 脩鲲
  • 力荐

一直悬着一颗心看完,每一次爆炸都心碎一次。希望我们除了抗日,也学学人家是怎么拍反战的。

56分钟前
  • 宋小君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