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1991

爱情片法国1991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让-弗朗索瓦·巴尔梅,克里斯托弗·马拉沃伊,让·雅南,卢卡斯·贝尔沃克斯,克里斯蒂娜·米纳佐利,让-克洛德·布约,伊夫·费尔赫芬,玛丽·莫吉,弗朗索瓦·麦斯特,托马斯·夏布洛尔,亨利·埃托,路易多·德·朗克桑,勒内·马尔雅克,多米尼克·扎尔迪,雅克·迪南,弗朗索瓦·佩里埃,Florent Gibassier,Jean-Louis Maury,Sabeline Campo,Phillippe Abitol

导演:克洛德·夏布洛尔

播放地址

 剧照

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1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2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3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4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5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6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13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14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15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16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17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18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19包法利夫人199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08:35

详细剧情

  一次出诊中,包法利医生(让-弗朗索瓦·巴尔梅 Jean-François Balmer)和年轻的女孩艾玛(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 饰)相遇了,艾玛的纯情和美丽让医生迅速坠入了情网,两人随即结婚。婚后的生活并不如艾玛所幻想的那样充满了乐趣和激情,是帅气的雷翁(卢卡斯·贝尔沃克斯 Lucas Belvaux 饰)的出现让艾玛重新快乐了起来,但他的离开带来的则是更深的痛苦和绝望。富豪鲁道夫(克里斯托弗·马拉沃伊 Christophe Malavoy 饰)贪恋艾玛的美色,给予了她诸多的空洞承诺,而为了配得上鲁道夫,艾玛不惜赊账购入首饰与华服。在约定好私奔的那一天,鲁道夫失约了,大受打击的艾玛一病不起。  在丈夫的照料下,艾玛渐渐康复,在一场音乐会上,她与雷翁重逢了,与后者打的火热的日子里,艾玛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早已债台高筑。而当催债的传票出现在眼前时,被所有男人抛弃的艾玛选择了死亡。

 长篇影评

 1 ) Madame Bovary极其失败的女性代表

电影中程实在枯燥的要命,我各种觉得椅子难受,几欲先走,但后来想想筋疲力尽我都坚持下来了,这个算什么,于是坚持看到了令人无比气闷的结尾。

包法利夫人首先是每个女人的缩影,她身上有着太多女人们的共性,爱慕虚荣,喜欢热闹有趣味的生活,贪图享受,控制金钱的能力很差,对漂亮的衣饰箱包没有抵抗能力,一辈子都企图逃离枯燥的现实,寻求所谓的真爱。

并不是每个女人都会如此悲惨,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是把女性的这些缺点推到极致的后果,对大多数女人来说,她们可能只比包法利夫人聪明一点点,或者善良一点点,就坚持下来,继续自己平凡快乐或者是悲惨的生活。

可能是我比较极端,也可能是没看过原著。至少现在,除了美貌,我没发现她身上有任何一个优点。最大的根源是自私冷漠,她不爱她丈夫,不为自己选择的婚姻负责,不爱自己的女儿,不爱身边的任何人,只爱她的那些情人。但这看似强烈却微弱的爱也只是基于情欲而不是责任,两者区别就是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只爱身体的人跑的比兔子还快。然后是笨。有句话说过,美女如果聪明,就可怕,如果傻,就可怜。包法利夫人如果真有什么地方值得同情,也就是她的可怜。她可怜在被人算计还不知道,为了衣服和鞋子倾家荡产,而到了最后关头,居然只信任那些露水情人。绝对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绝佳代表。

这部颜色灰暗的电影看完之后唤醒了很多不好的回忆,包法利夫人是一个女人最坏的样本,但我们很难在漫长的要死又枯燥的要命的人生中,不做一次Madame Bovary。

 2 ) 追求美好爱情自由灵魂的包法利夫人

  看《包法利夫人》本来是冲着BBC而去的,网上首先搜到的是91年于佩尔演的法国人拍的版本。可能是我看的视频画质比较渣。整部电影色调比较暗。再加上于佩尔多数时间沉着脸抑郁寡欢,清澈却忧郁的眼睛看得我有点心塞!
     后来,我又找了BBC拍的,弗朗西丝主演的《包法利夫人》。两个版本一比。从女主角的选角上说,弗朗西丝和我喜欢的一个香港歌手——邓紫棋有些神似,都有一种不羁和狂野的眼神,这和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形象更契合!但就电影而言,我反倒觉得法国版的更像BBC一贯的拍片风格:含蓄、内敛、隐忍。作品不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更有英国人惯有的严谨风格!弗朗西丝演的爱玛比于佩尔演的多了一份浪漫与奔放!
     于佩尔版的着意于情(看里面的台词)弗朗西丝版的着意于性(看里面的激情戏) 。
     当我看到爱玛参加完舞会和包法利医生一起上马车回家时,脑海里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莫泊桑《项链》里的马蒂尔德。多么相似的情节与画面。都是不甘平庸的已婚女人,在一个华丽的贵族舞会上,让其清楚而具体地知道了自己向往的高雅奢华、诗情画意的 生活。但是,现实的生活水准、社会地位不能匹配她的精神需求时,不幸就产生了。
     马蒂尔德比爱玛幸运,因为她比爱玛更有理性,用十年时间辛勤劳动和爱自己的丈夫一起还清债务,重新生活。因为珍贵的项链丢失后,她 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调整到一个可以实现的适合自己的标准,这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生活智慧!
     过于理想主义的爱玛,不但要面对经济债务的逼迫,还有对两个情人——鲁道夫、莱昂的失望,尤其是难以面对对她宠爱有加的包法利医生的愧疚。。。所以,最终只能选择绝望自杀。
     自始致终我都不觉得爱玛是一个爱慕虚荣,贪图享受的淫荡的女人。她 只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主义者,可惜遇人不淑。
     她嫁给包法利,是因为厌倦了农村枯燥无聊的生活,想包法利给她一个新的充满激情和 快乐的生活,这也没什么不对。和现在社会上好多女孩子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相比,爱玛的选择可不是功利与市侩。
     就算债主逼上门,她也没有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身体。因为爱玛找情人不是因为钱,只是希望自己能拥有美好的爱情,自由的灵魂。而法兰西真正的核心价值观也不是我们所以为的浪漫,而是自由!
     从乡下搬到小镇,下马车时。爱玛眼中闪现的充满希冀的眼神,包法利手术成功时,对丈夫的拥吻,具有清晰轮廓,深邃眼神的于佩尔演得很棒!还有痛苦时,想找神父告解,神父说:有好多女人吃不上面包,没有取暖的火,你拥有这些东西,还想什么?爱玛愣住了,流下了绝望的泪水,哭得那么的梨花带雨,看着都叫人心疼!演得不错哦!
     我发现19世纪的文学作品好多都是揭露人性恶的一面,还有就是对当时社会的嘲讽。但带来的却是文学的繁荣与昌盛。反观现在国内的文学作品,好多都是,或者胡乱编造历史,或者为政府唱赞歌。再加上文学禁区又多。真正有思想内涵的作品偏少。就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来说,获奖的也是其早期作品。现在许多作家,知识分子已经融入了既得利益的群体 ,不再是民族的脊梁和社会的守望者。而知识与权利结盟则导致社会的沦落与腐败。
     记得马丁-杨克曾经说过:女人是一个国家的风向标,女人追求知识,这个国家是进步的,女人崇尚自由,这个国家是文明的,女人崇拜金钱,这个国家是腐化的,女人攀附权贵,这个国家是堕落的。想想最近落马的贪官,哪个不是钞票成“吨 ”情妇成群?就拿落马的徐州的组织部部长——陆正方来说,先后与一百多个情妇发生关系,并且那些女人都是自己开好房,等着他前来宠幸。
     难怪去年有一美国人为中国女人叫屈,说中国男人容貌、修养、气质 都配不上他们身边的女人。其实他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男人只要有钱有权,再漂亮的女人也会被其秒杀!
     什么时候中国女人们都开始追求知识、自由,而不是金钱、权贵, 那中国就真正开始走上民主文明的道路了。现在似乎还走在19世纪的法国的老路上。
     扯得有点远了。继续说电影。
     91年于佩尔版的《包法利夫人》,里面舞会的那场戏最让我称道,那些跳舞的女士身着维多利亚长裙,真是飘逸优雅,美轮美奂!爱玛 华丽丽的头饰更是韵味十足。和爱玛跳舞的子爵,虽然导演甚至都没给个稳定的正面镜头,依然觉得其风度翩翩,气宇轩扬。连座在舞池边上,带着假发拉小提琴的都是一排帅哥啊!
     前几天我在亚马逊上买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特意选的李健吾的译本 。就想更加彻底地了解爱玛。总觉得经典的名著看电影不如看书来得透彻,文字总能给我不一样的收获!

 3 ) 即使不喜欢也是一个足够引发思考的电影改编文本

读过小说也在文学名著的影像改编课上看过另一个电影版本,抱着忠实于原著文本的期待观看发现特别难以忍受,犹记得教会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氛围使Emma对婚姻、浪漫爱情和上流社会生活怀有的期待,于是在另一个电影版本里,Emma怀抱着一套银质的餐具跟着乡村医生的丈夫进入新居,随之而来的是无聊苦闷的婚姻生活和期待的错位,包法利先生总是在刻板地讲述治疗病人的细节,毫不回应Emma的任何情感表达,银质餐具无处摆放,到夏布洛尔的版本里,面对总是不断回应和满足着Emma情感和物质需求的包法利先生,Emma多少表现得有点神经质,她并非被爱的本能驱使(甚至爱的表达更多是身体欲望的满足),而是沉迷扮演和靠近一种社会建构的想象中的浪漫爱情和上流社会生活,批评的重点就发生了转移,矛头指向虚伪的上流社会的同时,一些指责也很容易转移到Emma身上,因为她“爱慕虚荣没有感情不负责任”,而这正是对女性的一种主流书写脚本,这是对原著精神的一种背叛

直到同天晚上看了《冷酷祭典》,开始思考也许夏布洛尔一开始就无意于复原一个忠实于原著的版本,他就是想表现无因和失控的恶,如戴锦华所说,是表现一种后弗洛伊德式的犯罪心理学特征(犯罪一词用在此处有些重了),意思是说追逐的不是诸如谋财害命式的形而下的依据,而是追逐单纯的快感和单纯的心理满足。在观众为Emma的所作所为感到错愕并试图不断为她寻找社会层面的犯罪理由的时候,其实就落入了夏布洛尔的一个圈套,他用影像文本和观众玩着一个游戏并发出质问:你在试图为犯罪者找出犯罪理由吗?

相比法国的犯罪片高度自觉地捕捉、观察、勾勒社会阴暗面并展示社会问题及其成因的传统,夏布洛尔的电影表达发生了几点重要的偏移,其中一个就是延续法国犯罪片对于犯罪罪行成因的追寻,将侧重点转移为对于“罪犯”罪行的社会心理同时尤其是个人心理(扭曲、变态)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记录并包含有一种理解性的同情,这种理解性的同情并不发生在伦理、道德或者社会立场层面,而更多呈现为一种对于心灵个体差异的同情和理解。在夏布洛尔的笔下,犯罪的内驱力可能也正发生在高度个体同时也是高度隔绝、孤独的心灵内部。(参见戴锦华豆瓣时间大师电影课《52倍人生》·《克洛徳·夏布洛尔<冷酷祭典>:犯罪片的双重认同》)

在夏布洛尔作品的序列里似乎能够更加理解这个版本的《包法利夫人》,只是作为女性还是始终无法在观影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何况在主题的表达上,我并不认为《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最合适改编的文本,电影表达也还并不成熟。

 4 ) 女人不要对爱情抱有太天真浪漫的幻想。

电影《包法利夫人》1991,2014两个版本,91的更接近法国风情,14的略感华丽。是谁害了女主艾玛?教育?社会?奸商?老实懦弱又无趣的丈夫?两个花言巧语的渣男?还是女主内心的欲望?越来越难满足的欲望?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艾玛算是一个女文青吧,喜欢音乐,读书,刺绣,受过贵族式的教育,一个乡下姑娘为了进城生活嫁给了一个她不怎么了解的男人,她以为可以开始她憧憬的浪漫生活,但是她的丈夫木讷、呆板又无趣,三观与她严重不符,她感觉自己婚后的生活简直糟透了,她无法忍受这种折磨,去找神父,神父告诉她还有很多没有面包吃的人呢,对,她应该满足好好过日子,可心底里的欲望不能抑制。所以,当她有机会参加贵族舞会时欣喜若狂,而后开始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赊账买买买![偷笑](估计那奸商放现在能成为马云)然后打扮漂漂亮亮滴开始偷情,第一个情人是律师小鲜肉,俩人都喜欢诗,算是有点共同爱好,但还停留在精神出轨阶段。第二个情人是老司机,还没开始就想好事后怎么甩掉她了,女主太可怜。可怜的是她像个孩子一样憧憬爱情,她相信男人撩妹时说的话,可能是上学时读了太多浪漫爱情故事。女人大多是听觉动物,几句赞美,心花怒放,丈夫不能给的风情最终害了她。想和老司机私奔,没想到老司机跑路了,第一次偷情被人骗。而后机缘巧合又遇到了第一个情人小鲜肉,这次不是停留在精神恋爱了,又一次的出轨,但她内心还是相信这个男人是爱她的,直到她破产去找小鲜肉借钱才意识到自己又被骗。她放下尊严去找老司机借钱,以为那个男人会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帮她,结果那男人就一句:我没有钱,真的!其实,他相当富有。她彻底绝望了,对爱情绝望,对生活绝望,服毒自杀,而守在身边的是她的丈夫包法利先生,最爱她的人。不久,包法利医生也死了,她们的女儿被人收养。悲剧完毕[抠鼻]
总结:1.别对爱情抱有太多幻想,激情浪漫不是天天有的。2.找老公还是找三观相近的吧,要不然比不结婚还难受。3.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日子,借高利贷不会有好结果。4.别相信男人撩妹的鬼话,没几句是真的,真的对你好的人是会真心付出的。5.有了孩子就别作了,为孩子想想吧。

 5 ) 因为死于绝望

    自始至终,我都没有觉得包法利夫人是个坏人,或者说荡妇。更多的,是觉得可怜与悲哀。当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被婚姻的枷锁无情的禁锢住的时候,当一个个兴趣和爱好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被消磨掉的时候,首先她本身就是最痛苦、最可怜的了,无论她在婚外恋中得到什么样的快乐,那都是短暂与虚无的,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那种幸福就会消失,像梦一样,随时都会醒来。
     相反,我认为包法利先生是幸福的,虽然她一直活在妻子的谎言中,但是他没有丝毫的察觉。在他看来,妻子有了婚外恋之后更加愉悦的精神状态,反而让他们平淡的婚姻生活更加快乐。妻子从来没有这么体贴,这么百依百顺过,什么大事都由包法利先生一人说了算。在一个强势的女人面前,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多的自尊和满足,妻子外遇的这段时间,毫无疑问是包法利先生婚姻生活最幸福的一段时光。更何况书中提到过,包法利先生的童年和学生时代一直是受压抑的,他的第一段婚姻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幸福和满足,反而想早日摆脱那个老女人。在遇到爱玛之前,他的人生暗淡无光。只有到了贝尔托田庄的时候,夏尔才兴高采烈,他爱上了爱玛小姐,也就爱上了田庄的每个细节,这种单纯的爱慕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快乐和幸福。在顺利的求婚后,这样一个鲜活的宝贝真正属于她的时候,他的人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就算是茶米油盐的琐碎也变的充满激情。
     所以,如果不是从伦理道德,而是从人的内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爱玛的痛苦是远远超过夏尔的。书中一段写道:爱玛变的乖戾任性。她给自己点了几道菜,却碰也不碰;第一天光喝牛奶,第二天连喝上十几杯茶。她通常赌气不出门,临了又嫌气闷,便打开窗户,换上薄衫。在爱玛眼中,世界的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这样的煎熬和死去又有什么分别。而她是勇敢的,是渴望自由的,所以她敢冒险,她敢于做常人敢想而不敢做的事。就算是飞蛾扑火,其实又何妨呢,反正活着也如死尸一般。而在做了这一切之后,面对巨额的借款,她的快乐已经走到了尽头,她再也没有了突破现状的机会,所以只有死路一条。她也眷恋这尘世啊,她也曾是个有着美好梦想与追求的天真少女,而当自己所追求的一切都化为泡影之后,这潦倒贫瘠的人生,还有何意义!

 6 ) 她像我妈又像我

她其实是想要小白脸男,甚至不止一个,我很理解。因为我也想,我妈也曾有。她丈夫不帅,满足不了她。
瘸子脚烂的一段可以看看原著怎么描写周围人的。嫌弃脚臭的,骂他还不起来的,牧师只会说狗屁的这是上帝的旨意,他改得对来探望的包法利夫人说谢谢,只有女护理说应该请高明的医生看看。后来锯了一条腿后还得搬行李。
她被骗光了钱,却无所谓不报复。我妈被二姨拿了20万,反而被二姨骂,我妈跟我说就当没了。可这样的方式只是亲者痛仇者快,怎么对得起自己和照顾她的我。我妈死前还叫我不要恨他们,还叫我有事跟他们商量,他们不会害我的。愚昧,心痛。
也许福楼拜写的也是他妈的故事。
两个情人要钱都跑了,我妈也是,情人有但从来没得到什么钱,从来不懂利用自己的美貌去他们那挖钱,反而钱还被骗走。我也爱小白脸,但我绝不会给他们钱,以前想相敬如宾,以后必须要钱。绝不给钱,这是底线。
我在我妈身上看到的让我警醒。我妈其实非常漂亮、善良、老实、甚至可以说端庄(其实我猜她跟我一样只想要个爱自己的男人),我爸有抑郁症而且身体差估计那方面也不好。
最后死得这么惨,被砒霜烧死。
我妈最后也死得很惨,皮包骨。肚子痛。
我好爱我妈。比起她狡猾凶狠自私的兄弟姐妹,其实她是最善良的一个,却落得这样下场。
包法利夫人,真像我妈。
我妈死后,真正苦的是我和妹妹。
她对娘家人的任劳任怨换来的只是自己的死亡和爸爸的死。

 短评

电影本身实在乏善可陈,于佩尔的表演还不错,她年轻的时候还算是个美人儿

5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还行

以西方价值观来看包法利夫人是个追求自由、理想而不得的女性悲剧,影片「身为人母」中小区主妇间提到这部小说,代表世俗的女人们抱持尖酸的批评态度,身处婚姻困境的女主人公则暗自共鸣,但那些明显困于无聊的主妇们谁又不更渴望生命的充实?...而在我们的价值观,包法利夫人只能是被批判的靶子。

7分钟前
  • 小灰烬
  • 推荐

当一个拥有个人意志和想法的女人生在一个没有独自谋生权利的环境里,就是囚禁和寄生的一生。夫人遇到的三个男人,可能都不是她灵魂真正的爱人。第一个男人是能够给与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丈夫,第二个男人给了她爱慕的虚荣和色欲的享受,第三个男人带来的是征服感。没有这些男人,她如同被囚禁的灵鸟,任凭脑中的个人意识和生命力在婚姻的桎梏里枯竭。她的数学证书、阅读奖状除了证明她的天姿聪慧以外,没有一点用武之地,琴棋书画也便成了打发时光的无聊把戏,她很快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既然当时的社会没有给予她发挥个人价值的空间,男人们间接成了她掌控自己命运的唯一载体。至少在这种事情上,没有世俗标准的干涉,只要不被人发现,她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活法,在真实的喜怒哀乐里感受自己的生命力。然而一个老实的丈夫是善待也是毒药,她最终脱缰。

12分钟前
  • 微光
  • 还行

抛开原著改编的褒贬,本片在人物塑造上还是非常形象的,而服装和布景看胶片版真的质感很棒,可惜豆瓣图片太少。两段镜头印象很深,在最美好的一天舞会里互相撞击的裙摆还有拿着信上楼梯读到后的影子。旁白和几段幻想也让偏流水账的叙述里更加有趣和讽刺,为伊莎贝尔·于佩尔打满分。北京电影学院。2021.1.30资料馆4K修复版二刷。欲求未满于阿姨,庸医绿帽包法利。

16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于佩尔演技是自然的,可我心中的包法利夫人线条更柔美啊!

18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还是挺贴合原著的,但是的确不是很喜欢

19分钟前
  • 乔植
  • 还行

在丈夫的照料下,艾玛渐渐康复,在一场音乐会上,她与雷翁重逢了,与后者打的火热的日子里,艾玛丝毫没有察觉自己早已债台高筑。而当催债的传票出现在眼前时,被所有男人抛弃的艾玛选择了死亡

24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乡村医生夫人的命,命比纸薄;贵族妇人奢靡的心,心比天高。填不满欲望的沟壑,说不尽人性的虚伪。原著深刻,改编成功。

26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对于男人来说,当炮友向你要钱时,他就会认为你和妓女一样,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在于把激情当爱情,又妄加金钱物质,他们都不爱她,她也不爱他们,她享受的是刺激的生活。于佩尔演技真棒,但是我心中的艾玛,不是冷若冰霜。。。

31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夏布洛尔仍然是不温不火地讲了个实际上细腻中藏着血泪的故事。比起其电影生涯的伊始《漂亮的塞尔吉》,愈发流畅的叙事里却少了发于心止于影像的冲击力。更落差的是,于佩尔的现代式面孔和凌厉的举止,都离小说中的可恨又可怜见的包法利夫人相差甚远

32分钟前
  • 白斬糖
  • 推荐

3.5;几乎复刻原著,或许也正因太执著于文本呈现,而显得过于四平八稳。较少着墨于爱玛在修道院留下的阅读偏好而产生的旖旎幻想,以及省略了死后丈夫看到情敌产生的“亲切感”,很是可惜,在我看来那是高光时刻之一。原著真是完美,每个环节都严丝合缝,细细密密地箍住每件事的核心与演变逻辑,顺着命运的漩涡,共同流向悲剧;几乎一开始就是不可逆向,有几个特别节点:参加舞会、骑马、治脚失败、听音乐会,无一不和丈夫有关,他和她一起完成了一项命运交付的任务,毁灭的因子第一面就定下。于佩尔的演技真是惊人,很少看到如此痛得心甘情愿的濒死情状。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3.5 影片古装质感挺美的,重点基本是个人秀:柔光下的于佩尔美,泪眼盈盈的于佩尔美,更别说时装无数套;但是就从情节来说,是无比忠于原著的叙述,可只还原了原著的外在,原著的精神内核还原力度较弱,包法利夫人的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性悲剧女性形象,影片里却显得只让人无比同情她丈夫 @艺术宫

39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还行

可以说是十分尊重原著了

42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影片相当忠实原著,但处理得十分沉闷,女主角于佩尔的表演太冷,连孩子出生的场景都没有显示一丝生气。

43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还行

感觉有些太尊重原著了,闭着眼睛都知道下一幕是什么,闭着闭着就睡着了。。。

46分钟前
  • Hephaestus
  • 还行

一个贪婪无度的女人、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一个悲哀一生的女人,和一个最悲惨的男人。都是欲望惹的祸。。。一部让人感觉真实而又很有震撼力的片子,语言文字很棒~很值得研究~

50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又一部精良却平庸的文学改编。我对原著电影版的想象,就像是包法利夫人对爱情与婚姻的幻想一样充满落差与失望。原著中逐渐加速坠落的节奏感,在电影里变成了把20余万字塞进140分钟的焦虑。读书时我盼望爱玛的解脱,观影时我只祈求电影的结束!

51分钟前
  • 防寒对策
  • 还行

不知道珍惜啊,每个人都曾像这个女人一样过

56分钟前
  • 推荐

有原著的深刻 从开始就意味着结局的冷漠 好看

57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影片相较于原著处理得十分沉闷,女主角于佩尔的表演太冷,连孩子出生的场景都没有显示一丝生气。

59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