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综艺大陆2019

主演:于谦,李诞,吴昕,池子,马东,王建国,程璐,庞博,王思文,杨磊,陈嘉桦,于小彤,梁海源,冯提莫,郑钧,张博洋,胡豆豆,卡姆,徐峥,于文文,信,汪苏泷

导演:谭晓虹

 剧照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2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3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4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5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6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3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4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5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6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7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8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19脱口秀大会第二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8 08:35

详细剧情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是由腾讯视频、笑果文化联合出品的中国最好笑的脱口秀竞技节目。  节目由于谦、吴昕和李诞一起组成“领笑团”,每一期评选出一位“爆梗王”,建立起中国脱口秀演员排行榜,并在最后一期节目中选出本季最强“爆梗王” 。  该节目于2019年7月21日起每周日20:00在腾讯视频 播出 。

 长篇影评

 1 ) 于谦的“神回复”能不能圆李诞的“梦”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开播。

半新阵容:除了熟悉的李诞之外,新加入了于谦和吴昕。

全新赛制:演员需经过开放麦竞演获得出场机会,表演后在场观众直接投票得分,压力空前大,比拼白热化。

铁粉表示兴奋和忐忑交错并行,一边高兴又能看到老朋友一样的演员登场了,比如Rock、卡姆、庞博、思文以及思文老公(笑而不语)……一边担心新加入的MC气质能不能和节目贴合,会不会尬。

看完第一期,放心了。

作为低笑点担当的领笑员吴昕,很合格,不难受;

而高笑点担当——我们于谦老师,堪称最大亮点,现场告诉你什么叫TOP级的“神回复”。

内行看门道:于谦的评价精妙

新一季每期共有7位脱口秀演员通过开放麦的测试登场表演,第一期话题是“有本事再刷存在感”,领笑员有给演员爆灯的权利,于谦爆给了思文、张博洋和卡姆。

他说思文有“有观点”,妙语连珠。

在于谦老师看来,能不能对一个事物有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是一个喜剧剧本优秀与否的关键。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思文的作品从独立女性角度出发,而程璐正与她相呼应,走的是“软饭硬吃”也能刷出一波存在感这个点,于谦说,夫妇俩的表演都特别接地气,所有的段子也都有内心支撑,而之所以没投给程璐是因为思文在思路上更巧妙一些。

他说张博洋“有技术”,已经不是生活流。

在于谦老师看来,相声和脱口秀臻于化境时并无区别,但相声是“技术”先行,而脱口秀想要达到更高的层次,除了剧本的打磨外,也需要用技术去形成自己的个人魅力和风格。其他演员还是生活流,但张博洋已经开始运用技术了。

相声是一种技巧,通过前辈的总结提炼总结包袱达到了技巧,有活保人,人保活之说;脱口秀只追个人魅力和剧本的打磨,靠剧本来说一些社会当中的热点;如果高技巧的人能把语言融合到技巧当中,汇通精化,做到化境了,把节奏融入到血液里,最后其实都是一样的,能做到返璞归真。

他说卡姆“有风格”,代入感极强。

于谦老师认为,作为一个在舞台上的演员,卡姆能把所有的观众拢在他自己的风格当中,拢在一个视角上,沉浸式的表演,是他最特别的优点。

此外,还有一处觉得谦儿大爷特别牛的地方在他对Rock的评价,这段表演他没拍灯。

他说Rock开始的剧本都很好,正想爆灯的时候,剧本急转直下,进入了一个无厘头的情节(鸡开vlog做可乐鸡翅),结果情绪就断了,还得重新跟着他进入,但还没等进入剧情呢,表演就结束了,所以没有爆灯。

是真的一针见血。

讲真,Rock这期前面一路很都很顺,节奏把控极佳,本子也巧妙,是反着来说存在感这件事的,对vlog的抨击也很到位,但作为观众,就觉得结尾有点儿不顺畅,差点儿劲儿似的,但说不出来问题在哪儿,听完于谦老师的讲解,顿时有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

所以自此,看于谦老师的“神回复”,成了期盼下一集的最大动力之一。

责任扛在肩:推广脱口秀是李诞的野心

节目开播之前李诞就说他自己去年一直存在感很高,不止出现在各大综艺节目里,还出现在电梯里、深夜的酒吧里……很多人认识了他,但对他真正想做的脱口秀却没有任何帮助,脱口秀的存在感依然很低。

他希望以后大家能把对他的关注都转移到脱口秀这件事上来。

如果说李诞的理想和责任是推广脱口秀,可能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这帽子扣得忒大了。

但其实我觉得这真的不算上纲上线,一个人承载的光环到了那份儿上了,那个责任自然而然就在肩上了,何况他是真的很喜欢这件事情。

脱口秀大会新一季的价值主张就看得出有更深的思考——“用笑点暴击痛点,用幽默跟生活和解。”

笑点是辅料,真正的部分是痛点。

痛点哪里找呢?生活里找。

脱口秀演员来自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比如庞博和韦若琛是IT男,思文之前在深圳的一家央企工作,Rock开自己的健身房,张博洋也是前国企员工。

他们不是明星,是我们大家身边触手可及的人,有跟我们一样的痛苦和欢乐。

就像这一集张博洋说的,看了当季的衣服,很合适,但你知道价格,又要装作不合适的样子放回去,又心酸又真实又好笑,不论男生女生都表示,这说的是我本人了。

痛了,有共鸣了,加上段子的辅助,笑了,重点是,这不是一个低级的玩笑,是一个集体的心照不宣

老舍先生就曾说: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就是说,这个幽默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同情的,写一个可笑的人物的时候,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我和你都有可能成为他,或者他就是我和你。

所以,笑完之后我们都能抹抹泪,放松一下疲惫的精神和身体,不耽误明天继续搬砖。

而且这一季推新演员的力度明显加大,第二期看到了很多新面孔,比如车间工人晓卉,双胞胎姐妹花,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我都很喜欢。

这不只是让观众看到很多人在做脱口秀,还让在场其他演员有了新的压力,哈哈,这简直不要太好。

更上一层楼:于谦老师助力蛋总圆梦

说回来,为什么说请于谦老师来很对呢,就我自己的理解,无论在哪个国家说哪种语言的脱口秀,剧本都是第一重要的。

举个例子:

2016年5月6日,一段名为《Ali Wong: Baby Cobra》的视频上线播出,时长60分钟,表演者是一位即将临盆的中越混血编剧黄阿丽,她挺着大肚子,拿着一个连线的麦克风全程站立表演,段子海纳百川,再搭配她独有的微表情,台下的观众从头笑到尾,掌声络绎不绝。

这是一场标准的“Stand-up Comedy”,很多人说,她这个形象一站出来就成功了,我不认同,外在表演都是配搭和锦上添花,最根本的还是她的本子精妙。

所以找于谦老师来帮演员打磨作品,提点表演节奏,太合适了。

有人说捧哏很容易的,台词也没有多少,无非就是“啊、嗯、哎、好么、是啊”这些,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捧哏有时候比逗哏还重要些,一个包袱响不响,全靠捧哏对节奏的掌控。

逗哏负责对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发展进行描述,捧哏要找到合适的爆发点一语击破,还不喧宾夺主,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个分寸极难拿捏,而于谦很早就得个中精髓,以捧哏扎实、台风稳健被称为“小赵世忠”。

这期节目里马东就说:没有于谦,郭德纲就是个脱口秀演员。

当然这是调侃,但谦儿大爷担得起一句夸:如果没有于谦,郭德纲的相声水准也要打个折扣。

林语堂在《论幽默》里写过:“人之智慧已启,对付各种问题之外,尚有余力,从容出之,遂有幽默。”

一句话写出幽默的俩必要条件:一个是从容,一个是智慧。

于谦老师俩都占。

所以选他,值!

王建国就坦言,录制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向于谦老师请教交流喜剧表演心得,受益匪浅。

有了好的把控老师,剧本更扎实,每个人都不断进步,整个项目便能走得更远。

这一季蛋总也有明显变化,开始做小科普了,虽然是插科打诨用播广告的形式讲了call back,但一点儿不讨厌。

有于谦压阵,李诞可以蹦跶,可以诙谐,可以自嘲,也可以嘲嘉宾,这节目就瓷实好看了。

最后说一个我自己的变化,看节目久了,就不止代入观众,还会想,如果今天这选题给我,我会怎么写,说真的,太难了,要有逻辑性,要贴合主题,还得好笑,最后还得上台演,啧啧,得掉多少头发,但眼看台上老几位头发还都挺多,我也就放心了,脱口秀的明天是茂密的,没有脱发的危机

 2 ) 如果面对了父母的离异你怎么看?

“我的父母离婚了。”这句话好像很轻松地就能从很多孩子口中说出来,轻飘飘的几个字,在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的社会里漂浮着。父母离异,的确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就像思文说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样的一个社会现象随着时代发展变得有些普遍,我周围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在成长的漫长岁月里,最终也走上了“单亲家庭”这趟不归的人生火车。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报道,里面有讨论过:“家庭——这一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细胞,不稳定的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加,家庭破裂呈不断上升趋势,对孩子造成了心灵上的破坏。”但其实在我看来,家这个概念,是可以被打破和重建的,家的定义不一定是三个人或是四个人组成,当它因为某种原因被打破后并无法复原,你亦受到了不可避免的伤害。但正如它可以重新建立一样,作为孩子,你自己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适应力去感受新的元素和生活———两个人也是一个家,重组家庭也可以是一个家。父母的离异,并不能说给你造成了不可磨灭的缺陷,你只是经历了一次命运给你安排的某种程度上的重生,与你父母一样。

我的父母是在我高考完结束的第三天去民政局办的离婚,具有喜感的是我妈穿了一身大红的裙子去的。坐着我爸的车,满脸的欢喜,笑得比结婚照还开心。那是我最后一次看他们两同框。

我当时觉得极其夸张,但也没想到这样的画面有一天也会出现在我身边。而且据他们描述是当时民政局离异的人并不少,“高考完的离异”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了。

离婚的前一天我爸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妈也把我拉到房里说了这个事情。当时我内心丝毫的波澜也没有,因为他们已经分居快一年了,16年我们还在一块儿去海南过冬,17年就很少在家里见到我爸了,准确的说是再没有见过。这份面对家庭解散的煎熬,早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慢慢磨损殆尽了。和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样,时间是一个麻醉剂,我渐渐遗忘了三个人在一起的感觉,习惯了他们自己的决定,也做好了成为单亲家庭孩子的准备。

但其实我有一段时间因此特别沉沦,在我高三的时候,我父母完全没有避讳地告知我他们的感情即将走向了分崩离析,我其实很是挣扎,脑海里时不时浮现出之前家里还是完整时的一些场景,我也不清楚他们怎么了,更不敢去再多问,因为我知道对我自己来说了解得越多只是百害而无一利。

我还感激他们告诉我真相,因为这些迹象我都可以察觉。如果他们不说,我只会在不断地猜忌中战战兢兢,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接受这个事实。

一切看似都特别的平静,但是爸妈离婚这件事情,我自己感觉到对我的影响是长期潜伏着的,一些感情观发生了天差地别的变化,但似乎更加成熟和独立,脱离了一些很不切实际的东西。

不仅是在日常生活里,在娱乐圈,离异不是新鲜事。几乎微博每月总有会有“一离”,而这个时候,除了离婚原因之外,身为明星父母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吃瓜群众讨论的焦点。记得前段时间贾乃亮和李小璐的新闻出来之后,很多人都在关注女儿甜馨的动向,毕竟在离异的家庭里,面对突如其来变化最难以接受的可能还是处在未知状态里的孩子。

父母离异本身是无法改变的,但如何对孩子的做法,却是讨论价值极高且经久不衰的话题。真正对他们最好的保护,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这一期思文的观点真正的触动到了我,令人感同身受——告诉你真相,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无所告知进行欺骗,你一直活在一个表面平静实则爱意全无的家庭,你的父母很累你亦在一次次的猜忌和被他们否定的无奈下自责和挣扎,无法真正学会去接受这个过程。

我最为感激的就是我的父母告诉我了真相,无论是行动上还是言语上,没有进行隐瞒,并且在离异后他们也尽可能的给予我鼓励和爱,使得我拥有了一个无奈却也可以说是成长的缓冲期,学会接受了这件事情而不是欺骗过后发现真相的当头一棒。

就像思文说的:“父母离婚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但如果他们骗你,那才是最难受的。”父母的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和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做法,真正以一颗真实的心面对孩子,才能让他们更加坦然地接受,坦然地成长,坦然地重生。

 3 ) 看完了

我一直觉得喜剧的表达形式有一个终极拷问,就是输出这一切的人的真实状态和追求是什么,目前来说,我作为一个浅薄的人,理解的表演最理想的状态就是你花50%来传达想说的东西,花50%来琢磨如何取悦,平衡而且保持自己的舒适。有些人一定会偏重于我要传达,有些人也一定恐慌于我无法传达,只关心如何取悦。

在喜剧里你能清晰看出来,这个人对愉悦他人这件事有没有障碍,他对人群的态度是什么,是随和还是对立。

有些人站上去,是为了自己,就算他在做一件令你笑的事,他很有能力也很有技巧,但是他不关心你。你可能就会失去链接,但是还有一些人,尽管已经这样,你仍然感觉到台上的他的内核没有敌意,没有防备,有时候敌意没有针对性,是他自己有恐惧,但是恐惧其实就隐含了针对外界的敌意和防备,如果他没有,你坐在台下,就会隐约觉得不受冒犯,亲近的观感好像也能成立。

台上卿卿,台下我我。

我作为一个观众,能看出他们的傲慢,倦怠,这些都可以赏玩,只有冷漠和肤浅最无情。尤其是屏幕这种媒介的传导特质,削弱了所有的表演的现场感,只有真诚的东西可以穿越天堑,所以一旦他们不能,就会被放大。

在喜剧的观赏中,目前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可以非常准确的看到有些创作者和表演者,他们的核。

有些人的核的气质天然无趣,这个和人是痛苦的还是开心的不是一回事,和人有没有才华和欲望也不是一回事。哪怕你是一个痛苦的人,你仍然有可能是一个喜剧大师。无趣好像就是无趣,很难解释这种无趣是如何造就的,跟受教育程度没关系,跟地域没关系,跟他爱不爱搞笑,懂不懂喜剧,有没有勇气没关系,好像就是一种天然的,他在这个世界自处的状态。

这一部分自身气质问题者,用了很多喜剧技巧,用包袱,把自己的表演和内容做出来,花团锦簇,并保持友善的传达的欲望,但是我还是能看出来他们的核的气质的困难。

观众不接的都是对的,舞台和表演如果没有承接就失去价值了。只是你在做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台上台下都该好好心知肚明。

坟头孤独就是第二季里我喜欢的内容之一,是一个技巧极弱的内容,但是有一种纯真的气息,真是粗糙但可爱,十分动人。

而从此这种程度的舞台,再也没有出现可以超越张博洋的演员。

 4 )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的保护色

偶的公主号:qqdxzk

第三期《脱口秀大会Ⅱ》的主题是:今天你人设崩了吗?

变相变成了“诉苦大会”。

七个段子手在舞台上用轻松幽默地方式说着以前的种种“不幸”。

庞博说他以前的人设是好孩子。听话、懂事,不会拒绝老师、家长的不合理要求。

明明喜欢篮球,但是老师要他去跳健美操也去跳了,虽然他长手长脚穿着紧身衣极其尴尬和傻气,也都默默忍了。

后来机缘巧合拿了上一届脱口秀大会的大王,压力陡然变大,老板讲一些笑话如果太冷,就会让他帮忙接梗、圆梗,搞得他不胜其烦。

这一季脱口秀大会,前面两期都被淘汰了,反而轻松了,失去了逗人开心人设,但是拥有了不用再逗人开心的自由。

Rock顺接着庞博说。

说明明他讲得比庞博好啊,为什么庞博上了两三期就是“大王”,他苦哈哈的,腿都断了,却早早被淘汰。

这些话半真半假,虚虚实实,让人觉得又搞笑又心酸。用于谦的话说就是,“展现了一个小人物的阴暗面”。

谁心里没有过至暗时刻?谁没个辛苦被打水漂的时候,只是囿于面子不得不装大度罢了,Rock这番话说出了多少人想说不敢说的心声,超爽der。

庞博和Rock都是脱口秀老手,节奏把握得很好,所以这场积分赛,他们俩分列第一和第二。

新人杨笠讲述的是单身狗被逼婚、催婚的日常。

说他弟弟问他为什么没有对象,她直接怼回去,那你为什么没有考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

想想也是,有些人没有对象,一方面是因为不肯将就,另一方面是因为实力不允许,有头发谁愿意当秃子啊,没有能相中自己的,逼婚也逼不出个老公来啊,七大姑八大姨费那事干什么。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张博洋的吐槽。

他说他小时候有点结巴,有次换新班主任,要求每个同学起来起来做自我介绍,别的同学都利落干脆、口齿清楚地介绍完自己。

轮到张博洋,他结巴连说了四个“我”。结果全班哄堂大笑,笑了足足有十分钟。

张博洋自嘲,这是我有生以来逗笑最成功的一次了,是我喜剧史上的巅峰。

我听着有点怅然。孩子的自尊心要强于大人,被群嘲的时候,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是还要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我记得有次老师布置了四道题,我好巧不巧全做错了,上学时我并不是个差学生,但是那天就是这么寸,老师批评我的话说了一半,同学的笑声已经此起彼伏,我的眼泪在眼圈里转了又转,忍着不肯让它掉下来,也许老师看到了我的红眼眶,咽下了另外一半话。

虽然我现在也会拿这个当段子来调侃或者自嘲,但是那种心痛的感觉一直都在。

所以,我不认为张博洋把这段经历用轻松的语调讲出来是完全放下了,他只是某种某种程度的释然了。

那个自卑的小孩儿一直缩在最角落处,浇了水、施了肥,遇到合适的机会,它还是会蓬勃地长出来。

张博洋还说有次和同学去新西兰的米其林餐厅吃饭,饭菜很贵,但是很咸,餐厅经理来询问意见的时候,他们俩谁也不提意见,他同学说可以,他的英语比同学还要好一些,缀了一句delicious。张博洋说的时候大家都get到笑点都笑了,但是不知怎的,我的眼睛热了起来。

吴昕在点评的时候,说张博洋你还是不自信。你说的时候,一开始一直盯着地面说,就是听观众的反应,如果反应好,就会抬点头,其实我也是这样的人。不是说人必须自信,但是不自信有个问题就是特别容易讨好别人。

我惊愕地嘴巴张成O型,怎么会?

一个是名主持,一个是“脱口秀老炮”,居然会自卑、不开心,但是吴昕的那番发言,没有锥心的感同身受,是不会说出来的,这是一些别人或者书本不会告诉你的细节。

我立刻找了一篇张博洋的采访听。

谁能想象,一个在舞台上有点微醺状态又唱又跳的人在采访中表现得极度悲观与消极。

主持人说,你介绍一下你现在的婚姻状况。

他说我现在是已婚,保不齐下个月就变了。

要知道,他那个那个时候刚结婚。按理来说正处于甜哥蜜姐的状态。

他说我从小就以为自己不会结婚。

另一半是能接住他的梗的人——在我看来这已是难得的心有灵犀,但是他的语气还是遮掩不住的丧。

他爱自由,世间的种种枷锁将他五花大绑。

他想舒适,现实的鞭子高高扬起要他快马加鞭。

张爱玲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张博洋还年轻,但是已经流露出夹心层的颓势,让人有种干什么把好好一个男人逼成老公的不忍。

主持人问他为什么男人对另一半、对现实不十分满意,但还要维持现状,他说那是因为这已经是男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选择了。——一种凛冽的清醒。

这样的答案让人一时间难以消化和接受,但是却又是难得的真诚。

他看清了这个世间的本质,然后把这凄凉的底色幻化成一个个段子,逗大家开心。


与张博洋同时接受采访的还有思文,一个女脱口秀艺人。

女人搞喜剧通常会很难,因为尺度比男人小,男人讲个带色的段子讲不好也顶多是油腻而已,而女人就会显得轻浮。而且女人脱口秀的话题范围也逼男人窄。

所以思文大部分的段子都是讲他和他老公程璐的。

最经典的有两个段子:

一个是

另一个是

她讲这些的时候,我基本上一走一过一听一笑就完事了。

有时还想,两个段子手的生活应当是段子齐飞很欢乐吧。

其实思文比张博洋还要悲观。

张博洋只是不相信自己会结婚,思文从小就认为自己的第一段婚姻一定会离掉。

她说她和程璐闹离婚闹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几乎天天都会吵架。

她在国企工作,程璐不事生产,专职在家写段子,几乎没有收入。

一直到思文跟着企业的项目去了哈尔滨,程璐必须自己赚钱养活养活自己,两人才算慢慢和解。

思文说这叫过了权力争夺期,这是几乎每对夫妻都必须历经的阶段。

女人向来比男人更加焦虑,这是原始社会打下的烙印。要是男人没有工作,女人心态就崩了,哪怕她是个特别幽默的段子手。

再加上生病、单亲家庭、结婚时没有物质做保障,所以思文的焦虑并不比普通女人少。

思文出身于单身家庭,从小就会察言观色,妈妈每次把不同的叔叔领回家,她会说,你不给我五块钱,让我出去买点吃的吗

只是,在上一次婚变中,思文懂得了人在婚姻中要放弃依赖心理,彼此支撑。

思文说,现在他们常常轮流崩溃,我回家就抱着他哭,他就摸摸我头说没关系啊,我可以帮你去。他崩溃厌世,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不想做这份工作,我说没关系啊,等到年底再看看?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人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哪怕是段子手也不能幸免。

小丑往往逗乐了观众,但医不好自己的悲伤。所以有人说没在深夜痛苦过的人生,说不好脱口秀。

我们往往因为一个人嘻嘻哈哈就断定他没心没肺,平日里也不大去关爱他的心境、顾及他的感受,其实生活中越是开朗的人,越是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反而更容易抑郁。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最近发现我们家经常“狗精神”的那一位也有不为人道哉的困苦,而这样的人想要想通,可能需要比常人更多的时间,走更多的弯路。

李诞说:“人间不值得”。

我愈发坚信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笑中带泪是对喜剧的最高奖赏。

一个历经苦涩、酸楚凝练出的段子、一个让痛点撞击过的笑点,才会格外得引人发笑,又引人思索。

一个脱胎于真实事件的段子或者吐槽,比不经大脑的“屎尿屁”“伦理哏”的相声,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在这个残酷的社会,把自己的糗事用段子的方式讲出来,或许是与世界和解的最好方式之一,而听别人讲段子则是最低成本一种减压的方式。

就冲这,那些不遗余力逗乐我们的人,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珍惜。

 5 ) 《脱口秀大会 第二季》里我记下的句子

1.冷战的实质是比谁更不在乎谁。——皮球 2.生活是残酷的,喜剧只不过是展示这些残酷,甚至化解一下。——王思文 3.自信是对于自身境遇的不纠结。——张博洋 4.以颓废为美,以不友善为酷。——王健国 5.更好的自己,太难了。——Rock 6.骗过自己才能活着。——王健国 7.人越年轻,越热泪盈眶。——庞博 8.社交软件让我们越来越没有耐性。——Rock 9.相对与这样的表面繁荣,我更喜欢孤独。——孟川 10.在我心里,我一直是那个守墓的人,这个世界是我看的坟。——王健国 11.在火光中我看见过我的爱情,我看见过我的事业,我看见过我的理想,但全部都幻灭在现实里。——梁海源 12.你必须真正努力过,才有资格佛系。——王思文 13.很多时候我们努力,就是为了放弃。——王思文 14.干你自己喜欢的事就不叫努力。——李诞 15.很多问题放一放就没有了。——Rock 16.APP,拍照……摧毁我们对事情的感受。——庞博 17.放下负担的同时,又捡起新的负担。——王健国 18.我很享受快乐,但是我又无法承受快乐的代价。所以我就只能这么不快乐着。——王健国 19.既然听这么多道理,都过不好这一生,还不如笑着就来过这一生。——呼兰

20. 拍照的意义由留住美好变成了制造美好,活在制造的美好并信以为真。——Rock

21. 人就是这样,只要在金钱上有纠结,就根本酷不起来。——张博洋 后记:喜欢博洋,喜欢呼兰,健国,也喜欢思文,晓卉,杨笠……每一位脱口秀演员在这一季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哪怕那些只出现了一期的演员。幽默是一种素养,感谢你们带给我的每一次快乐。

 6 ) “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人生有美。”——《笑场》

“取悦自我才是品尝人生之美最需要的东西。”

有天读到一个事件,百味杂陈。

**************************************

上周我们给一部动画电影做内部测试,当天给120个小学生分两场放映两个不同的故事版本,想测试出哪一个版本更受小朋友的欢迎。

结果出人意料。

两个版本一样好。一场好评率97%,一场好评率98%,差距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尽管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剪辑方案,完全可以视作两部不同的电影,但从小朋友的调查问卷和现场反馈来看,它们得到的好评几乎一致,甚至在“感动程度/好笑程度/可理解程度”等更具体的维度也找不到明显的差异。

这当然不是因为我们的主创团队天赋异禀,把电影做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效果,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参与测试的人没有表达真实的感受。

没有任何引导,没有交换意见,小朋友们就不约而同地在问卷上打出了绝对好评,甚至在“你觉得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开放题下面都默契地使用了“勇敢”和“聪明”两个词。

可能他们把问卷调查这个陌生的形式当成了又一场需要标准答案的考试。

另一个令人难过的细节是,有一个小朋友写字比较慢,看到其他人的问卷都填完了,急得大哭起来,回收问卷的同事费了一番口舌才让他相信这不是一场考试,慢点写,真的没有关系。

他们早早学会了成人世界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正确比真实更容易被人接受。或许他们写在问卷上的每一句正确的话语都是在照顾我们这些大人的脆弱情绪。

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就算全世界都不觉得正确,那些真实的喜欢和讨厌,对自己也相当重要。

**************************************

正确久了,就会麻木。

小朋友因为太靠近人性最初的样子,看到他们自我意识也只是刚刚萌芽,便开始急速褪去,不自知地放弃凭借神奇的直觉带领自我真实的情感,去感知和探寻世界的能力,令人难过。

真实的喜欢和讨厌,没有既定的标准,自己的身心感受是唯一的体现。人是通过伸出喜怒哀乐的触角,才遇见友谊,爱情和一切美好的情感。如果没有人敢呈现这个部分,生活丢却人性里参差百态的碰撞,所有人只追求正确的目标和漂亮的人设,便无法连接生活,和好好体验只有一次的生命。

看了第三期《脱口秀大会》,这期的话题是:“你的人设崩了么?”

有大胆的选手选择的表演主题,把自己很真实的生活态度,幽默又直白地表现了出来,大有先把自己说爽了,这次定要取悦明白自己,其他的爱咋咋地的气魄。让我有点意外,也相当感动。

袒露自我,如今也许是最需要勇气的事情。

张博洋是逻辑和思路都特别优秀的人,你会很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这期的段子,在人设的话题上剖白出来真实的自己,和长久以来住在自己心里不时会蹦出来的自卑和解,看得出走下舞台的博洋,脚步轻快。

看到吴昕这样说就会有些心疼,她说不见得每个人都要特别自信,也不是说不自信就是不好,收回讨好的点就好。可是一个人自信不自信怎么会不重要呢?行走江湖的安全感几乎全部依靠内心强大提起一个人的气,这个强大是相信自己得来的,相信自己的与众不同,判断力,能力和魅力都是独特的,就算不是大众意义上“对”的东西,也不纠结。

很可惜的在于,自信又不是一个只向内努力就可以求得的东西,需要内的坚定和外的认可。即使不上升到自卑型人格,人人都有自卑的时候,这种寻求认同的时刻,会不自知的划大需要认同的领地,行为和气场走样变成讨好的线,是扯在了一种认知上,妄图作人人都爱的雷蒙德。

没可能,大众太重了,人永远都是小众动物,有因为你美的点爱你的,就有因为你美的点讨厌你的,反之也成立。

所以,管它干嘛,要自信,相信你自己这件事,应该没人比自己做得好才是,因为自己自在的不美而遇见的认可,更是弥足珍贵的人间一大美事,也会长长久久。

庞博撕开“完美”的外衣,可爱,坦诚作为第一季的大王两期被淘汰,搞到怀疑脱口秀的人生。如果是自知的,认真对待自己真实感受的,都站得起来。卸下众望所归的压力,走下神坛,王的气息同样风范犹存,即使第一次欣赏庞博的表演,在专业敏感的于谦老师那里也是一嗅便懂的,稳,栽,再稳,跟着直觉摸爬滚打出来的稳才是真的稳,历久弥新。

Rock太精彩了,表情和动作抛弃了以往的干净利落,细腻的表达却将这次的主题烘托得格外到位。他对揭示一个人最不愿意让他人看到的阴暗面的内容,靠着自己真实存在的内心强烈的感情,就可以打到人心的某个隐藏的角落,自信这样的段子能成。对同伴庞博必然成功的信任,惺惺相惜的东西,很多人都收到了,这一期的爆梗王实至名归。

被她的同行们推崇备至的杨笠,是本期的私爱。她说到导演组告诉她,不能挖鼻孔,她说没准儿人家会觉得:这个女的手长得还挺好看的哈。这种厚厚小脸皮里强大的自信气场,特别喜欢,喜欢自己能关注自己感受,自嘲到刚刚好的脱口秀演员的气质,令人着迷,段子里单身女孩,不将就的三观,透过普通的外表,同样接收到了一位单身贵族的思想。

让观众抱着看你就是想大笑的心思去表演,比让人准备好哭一场看个东西要难多了,哭不出来就哭不出来了,笑不出来就是台上台下一起尴尬。

喜剧演员需要很多专业的能力和舞台的掌控力,最重要的是成长力。因为上一期知道了漫才的形式就喜欢,看得出昌叔梓浩是非常有实力的表演者,从出场,节奏,内容互动的设计比起上一场有很大的飞跃,把他们想要表达的很深刻的东西,都表演得更好了,这场被他们逗到笑翻。舞台就是用来让人努力和熟悉的东西,虽然这次票数不是很理想,仍旧相信他们会厚积薄发,走得更远。

李诞在他的书《笑场》中说到,他在写段子的时候收获到了人生里“美”的东西,如果有人听过也能有一点点“美”的感受就更好了。一句“未曾开言我先笑场,笑场完了听我诉一诉衷肠。”忽然感觉懂了喜剧演员那份独有的追求和辛酸……

 短评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第四期庞博cut

7分钟前
  • NARUMI
  • 还行

我居然是奔着马东东来看,追了那么久的奇葩说,最喜欢的就是他了,幽默有才又有人格魅力,这次奉献了首次脱口秀,依旧有梗机智优秀的马东东

12分钟前
  • 尹天雪
  • 推荐

有点快乐就会笑,太幸福了却想哭。Banjitino为啥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互联网?啥意思呀?不如跳舞。我流下两行独立的泪水,世界是我守的坟。这里怎么会有一本这么好笑的书,阿信让你交头接耳了吗?你笑的像朵花儿一样,答应我,让我们做彼此的最好的苏格拉底。

16分钟前
  • 力荐

必须应该是卡姆第一呀,想什么呢。大家的水平就这种程度就别比谁更高级了吧。。。

21分钟前
  • ┢落┦
  • 还行

真的觉得卡姆好神奇 从特别反感他的表演到好期待他

23分钟前
  • 石小po
  • 推荐

喜欢 卡姆 张博洋 赵晓卉不喜欢 Rock 思文 王建国这一季竟然一集不落一顿暴看卡姆

28分钟前
  • T.V.Zoe ி
  • 还行

第一季在一片嘘声中落幕,导致我对第二季期待并不高。不过看完一期,建立在“不高的预期”上的平常心反而能看到一些细微的闪光点。比较看好思文和张博洋的表现,思文抓住“独立女性”这个立脚点,可以发展出很多东西来。张博洋对舞台有追求,笑点自然,就和于谦脸是老师评价的那样,返璞归真,在其他选手的衬托下,看起来真的很优秀了。保持住

33分钟前
  • 灼灼裴质
  • 推荐

马东为啥要来?为啥?是因为奇葩说李诞没要钱嘛???

35分钟前
  • 大漏勺
  • 还行

杨笠真是个宝藏啊!
不过节目形式真的是……节目组下季还是再想想吧

36分钟前
  • tim
  • 还行

卡姆可以,很少见的“我赢得理所当然!谁跟你们扭扭捏捏!”那种,喜欢!快去那宝座躺下别起来!

38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还行

真的太惨了,尤其是赛制完全看齐乐队的夏天以后,像一个要倒闭的公司最后的年会。为Rock打电话!如果是直的话和吴昕炒炒CP也行啊!三星全给新人女孩子们,不错啊!

42分钟前
  • Clarke
  • 还行

卡姆是个惊喜。是赛制的问题吗,这一季自我放弃的选手有点多啊?

47分钟前
  • 长耳朵走来走去
  • 还行

卡姆王炸!

49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卡姆简直是个表演界的奇才,学习委员就是那个样子!!!

53分钟前
  • 水蜜桃汽水
  • 推荐

上一季有不少争议,这一季真正开始有了李诞口中“以内容带人”的沉淀感。第一期“存在感”的话题,没吸引人眼球的噱头,爆笑却引发出不少社会现实。独立女性斯文“女性有钱才有存在感”的段子既有逻辑又令人思考。最后一个出场的张博洋段子戳心,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状态,毫无意外后来居上。于谦的坐镇让现场气氛专业很多,与李诞的评委搭配非常互补。联想到李诞一个刚三十的“老人”已经说起了希望能打造国内脱口秀文化生态让更多新人被看到,不得不感慨,脱口秀笑中有泪,年轻人在当代刷个存在感是真不容易,刷着刷着便老喽。

57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推荐

1小时前
  • 小小玛丽奥
  • 较差

哈哈哈哈,要不要众筹帮池子买帽子,一顶帽子从冰箱到向往到现在。奔着于谦大爷来,发现了张博洋这个宝藏,整场最佳。最后,想念张老师的第一天

1小时前
  • 吴人用其语为歌
  • 推荐

可能是国内最野蛮生长又最必要的一款综艺。卡姆很好,但他真的不是脱口秀。负责流量就好,拿冠军我跟王建国一样是不服气的。这季的冠军应该是呼兰。最后,希望明年继续,希望一直存在,希望越做越好。

1小时前
  • K
  • 还行

真的要把卡姆一顿爆夸!夸得他乌漆麻黑锃光瓦亮!

1小时前
  • 小九儿
  • 还行

感觉比第一季贴近生活一点,于谦老前辈坐镇,相声的果然深谙段子之道,能指点。居然马东也来了,还有李诞一如既往一针见血。最后张博洋很亮眼。

1小时前
  • Bless_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