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战争片美国2016

主演:蒂娜·菲,玛格特·罗比,马丁·弗瑞曼,克里斯托弗·阿波特,比利·鲍伯·松顿,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希拉·凡德,尼可拉斯·博朗,斯蒂芬·皮科克,伊万·乔尼凯特,斯科特·武田,乔西·查尔斯,切莉·琼斯,斯特林·K·布朗,迪兰·科宁

导演:格伦·费卡拉,约翰·里夸

播放地址

 剧照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1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2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3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4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5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6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13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14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15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16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17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18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19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3 12:38

详细剧情

  该片改编自曾前往阿富汗的前《芝加哥论坛报》记者Kim Barker(蒂娜·菲饰)的自传《混乱塔利班》,潮爷饰演一名与Barker共享战地时光的摄影记者。

 长篇影评

 1 ) 你以为人生那么好进阶嘛

Fey姨真的是很有魅力的人啊,抛弃女主光环不讲,在90%+男性荷尔蒙的环境下感觉跟谁都来电。唯一觉得跟花生的对手戏好奇怪,但又莫名其妙地符合情理…咳咳最后那个电视连线也算是比较好的关系ending了。

能感受到导演想要表达很多东西,折射局部战争、折射文化差异、折射新闻界的尔虞我诈…还有不得不说的女权色彩,在阿富汗那片女性没有地位的大环境下,一个就算戴头巾都很违和的白人女记者照样很溜地过着40+的刺激人生,嗯是的再一次觉得导演选对了女主。

喜剧的调子没错,但是题材又决定了立意还是得提高一下下。从无所适从到得心应手,救回了男友,拉回了事业,当我以为这帮子记者会在那幢集体公寓楼里happy ever after的时候,Fey姨一句It's not normal一桶子冷水浇醒了这个异域梦,当糜烂的现状麻痹了神经,难能可贵的是可以再一次找回自己。

我瞬间体悟到曾经我身边那些牛逼的人,他们履历上那些extraordinary事迹的意义所在,志愿者啦维和啦…有凶险有刺激有颓废有成就感,重要的是结果,被打磨后的进阶。

旧生活无聊吗?也许吧…可是我变了,大家都变了……如果都变了的话应该算是新生活了。

完:)

 2 ) 我们是否敢于奔赴荒野?

(文/杨时旸)
      “直面那些烂事,然后他妈的向前看。”装着一双义肢的士兵坐在自家花园里,对来访的女记者金姆这样说道。金姆是来“谢罪”的,几年前,她在阿富汗报道时引用了这位士兵的一句玩世不恭的话,导致军方把他调动到一个更危险的地方值守,最终,他失去了双腿。金姆偶然知道了这件事,满怀愧疚和不安来到这里,但最终,那位士兵却成为了她的心灵导师,让她得到了释怀。从某个角度看,这部《威士忌、探戈、狐步舞》是一部治愈系电影,只不过那治愈人心的过程,让人顿悟的事情,都发生在极端的战地。
    美国的反恐战争,催生了无数电影和剧集,其中一些有着典型美式幽默的举重若轻式的写法。看似嘲讽戏谑的态度,吊儿郎当的士兵和人群,故事充满闹剧、荒诞与搞笑,但最终总能有什么东西撞击到你的心脏。这部电影总让人隐约想起那部著名的黑色喜剧剧集《政局边缘》,但相较于那部以黑政客为主业的剧集,《威士忌、探戈、狐步舞》的内核其实描述的是一个女人重新寻找生活意义的故事。
    金姆的日常工作就是给那些花瓶主播写稿子,无聊又安稳,她觉得生活或许会一直这样下去,满足间杂着不安。一次工作调整,她被派往阿富汗做战地记者。毫无经验的她原本计划只去三个月,但工作一点点深入,结交的朋友也在增加,在美国的男友却劈腿……时间一点点过去,她在这里驻扎了数年。在那里,她惹过麻烦,报道了热门新闻,遇到一段恋情,最终也让她明白到底该如何处理“生活”这个难以言说的东西。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用一个喜闹剧的外壳包裹了一条非常清晰的线索——金姆从一团乱麻、误打误撞和惹是生非中,一点点摸索出经验,开始变成了一个内心笃定,又能适应当地特殊文化的专业人士。这是一个由内心混乱到成熟的过程。
    这是一部用细节说话的电影。只有真的了解战地的人,才能写出如此众多的残忍、戏谑或者暖心的细节:极端人士当众“处决”电视机这种西方娱乐化设备;男女当街牵手时,裹着黑头巾的正派大妈拼命击打他们牵在一起的手;美国士兵修建的水井一次次被破坏,他们总归罪于塔利班,最终,金姆发现,是当地妇女破坏了水井,因为只有打水时,女性才能有外出的机会,得以闲聊和放松;还有那些有着信仰但也拥抱现代生活的普通人;那些道貌岸的新官员;那些在尘土飞扬,到处可能隐藏着汽车炸弹的环境中,饮酒作乐的外国人……这一切真切又鲜活,新闻中的阿富汗都是标签化的,这部电影中为阿富汗还原了魂魄和血肉——险恶的和温暖的——这才是复杂又真实的生活。
从结构和情感推进上来讲,金姆离开熟悉的美国去往战乱的阿富汗,最初是一种失去,她从舒适区被迫移植到一块不适宜自己的土壤中,而她开始努力工作,寻找自我实现价值的过程,是寻找和融合,最终,她得到了朋友以及爱情,意味着收获。至此,又回到了一个封闭的圆环。金姆进入了又一个舒适区。有意思的是,当所有人都觉得,金姆终于适应了这里,在乱糟糟和不确定之中寻欢作乐,从容不迫,但她自己却选择了离开。
    但不同的是,当时离开美国,是被迫而充满恐慌的,而这次离开却是主动又笃定的。在阿富汗的历练,让她得到的不只是圈内的名声和工作经验,而是处理生活的能力。“我开始觉得现在的这一切才是正常的,这是有问题的。”金姆这样说道。当一个人可以主动跳脱舒适区,去探索新世界的时候,说明她已具备了勇气,能力与自信。阿富汗的几年,让金姆脱胎换骨。
    某种程度上说,金姆是每一个都市人的写照,对于安稳生活满意又不安,但对于真的挑战又充满恐惧。生活本身就是一块块相连的未知大陆,我们要敢于跋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勇气。极端化的阿富汗也好,日常化的都市职场也罢,它们彼此成为镜像,有些人把生活和职场当做战场,有些人把战场当做了修行地。金姆说,促使她最初去往阿富汗的是一台跑步机,她发现自己在上面跑了几千公里,那台机器却向后挪动了几厘米。这太荒诞。而我们每个人是否有勇气,从那台机器上走下来,奔赴荒野?

 3 ) 游走在常态与非常态之间,那些没有在大陆上映的电影之《威士忌、探戈、狐步舞》

       根据金·巴克(Kim Barker)回忆录《The Taliban Shuffle: Strange Days in Afghanistan and Pakistan》改编,当时的她是一名战地记者。本片主要展现了2004年-2006年,战地记者群体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个生活状态。影片的类型被定性为战争/喜剧,怎么看本片的这两个类型。首先,《威士忌、探戈、狐步舞》算不上是战争片,只能说战争是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另外,本片也算不上是喜剧,相对来说,本片在处理一些比较沉重话题时采用了回避的处理方法,这就算是本片所谓的喜剧定位。既然是改编自人物的真实经历,大可将本片当成传记片来看待。
       虽然只是展现了人物短短3年间的变化,即便是最重大的转接也不足以勾勒一个人物人生的轨迹。不如那些像《米尔克》这样的电影更像是传记片,但是也不妨碍将本片当成传记片来看,那112分钟展现的三年权当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片段吧。为什么一定要强调要当成传记片来看,因为在所有电影类型里面,它的虚构成分是最低的。虚构占比与影片质量并无任何关联,也不是评判的标准,影响的是观众的评判标准。指导一部喜剧片或者战争片的剧情创作法则,有可能是陈旧的三一律,有可能是传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规则,以及其他在专业教材上都能找到的风格规范。本片的高潮部分,“戏肉”是什么,是成功营救被绑架的苏格兰摄影师么?有一点像,实在谈不上。
       可能大家生活中也体验过这种感受,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是确实发生了。我们认为有一些电影里面的情节很精彩,是我们从未见过的画面,常常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创作者匠心独运、独具慧眼;二是四个字,“有发生过”。你信神、信佛、信天也好,或者你只信或然率,“有发生过”胜过所有电影创作上的金科玉律。观看传记片,时间是唯一的线索,是可考据的维度,让你不足以在混乱散漫的零碎场景画面中失去了耐心,混乱了思维。
       全片围绕着常态与非常态这个命题来展开,一开始提到的有趣理论4-10-4,它指的是一个女人在自己国家只有4分,到了其他国家变成了10分,但是她一旦回到自己的国家又会变成4分。乍看起来,像是对女主角的一种嘲笑,想想她并没有损失,不是还有曾经提升到10分的机会么。问题大概会出现在,这个女人到了别的国家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提高到10分的水平,甚至是等她回到自己的国家还以为自己是10分。战地女记者KIM来回于战地与和平地之间,游走于两者之间,切换着这种常态与非常态。她虽然奋力营救出苏格兰摄影师,这个她在阿富汗的情人,但是在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离开,要回到纽约或者华盛顿。Because I think there's plenty of good work to be done in the real world,and the kabubble is well-established.I just have to get out of here before it's too late.I started to feel like this was normal.
      在常态中,KIM感受到自己一直原地踏步,就像那台在健身房的运动器械。于是,KIM接受挑战,来到这个非常态的地方,寻求突破自己。为了这种刻意的自我突破(不刻意确实也难突破),她就像她的本地工作伙伴Fahim口中的瘾君子,上瘾至不可自控不顾险境。KIM确实在非常态中获得了突破,但是那样的突破只维持了很短一段时间,之后她再也没有在电视上露过脸。也就是说,KIM在非常态中也达到了那个在常态的效果,她没有再前进,这也就是她所说的normal,当非常态变成了常态,它还能算是“非常态”么,这样就失去了这种特殊环境的意义。于是她回到了那个常态的环境,将常态的地理环境,变成了自己事业上的“非常态”环境。影片最后,KIM作为新闻主播出现在电视屏幕,她与远在他方的摄影师同屏,虽然你可以认为这是下一个爱情故事的开端,不过这大多与爱情无关,这个画面的意义在于两条平行线交接的一点、硬币落地站住的一刻、常态与非常态正好打了一个照面。

作者:cherie chik
公众号:wordshowu
日期:2016年6月17日

转载请与本人联系,未经许可禁止随意抄袭,侵权必究,特此声明,请自重。
 
战地女记者KIM

 4 ) 定位有些模糊的战争喜剧。

作为喜欢Tina fey的能在飞机上看到这片还是挺高兴的,而且还有小丑女和华生加盟,这片子怎么说呢,本身非常难拍,题材敏感,战地记者这种职业本身又太过严肃,整部片子也在纪录片情感剧喜剧之间摇摆,最后跌跌撞撞的结束了,不过这也算是本片对美国在中东地区这十几年进程的类比吧。这片制作人是龙哥,水准还算不错,整部片子就像很多类似的欧美寻找自我的片子,一个衣食无忧有着好工作的白人对现状不满然后跑到脏乱差地区折腾几年之后得到升华又回到原来的生活,这模式真是百拍不厌,不过本片也有升华,把这种追求自我阶段描述成了毒品上瘾的状态,的确,在泥潭里翻腾习惯了也容易沉迷,人类本来就是个易沉迷的物种,能走出来并不容易。

片子里对军事名词解释不多,看的稍微辛苦但还好不太多,片名我也是看别人解释才知道是wtf的代称,对战地和当地的描写也很细,能看到些一般中东战争片看不到的东西,本片按照年代排序来讲故事,从tina到阿富汗到离开,当地基本没什么变化,这也算是对美帝那么多年政策的总结吧,而且片子也稍微说了说电视台对战争报道的政策,毕竟无论是军队还是电视台都是谋利机构,军队会训斥一个用几万美元导弹炸掉几百美元汽车的士兵,战地报道收视率不佳也会被砍。

Tina这次的角色感觉有些BJ单身日记的味道,华生这次演个风流艺术家,居然和tina成了一对儿,小丑女还是个金发私生活混乱的角色,可惜。感觉本片最神的就是那个翻译,形象略像Jon snow,是女主角真正的朋友,而且也神通广大,在那么乱的地方活的还那么滋润。美国将军比较死板呆萌,片子里不少笑点也是他提供的,片子里大部分笑点还是文化冲突和当地对女性和世俗的约束歧视,不过也是点到而止,所以说这片子拍的真心累,又想拍喜剧又不敢像波拉克一样完全放开。那个大胡子政要也挺萌,章鱼博士的长相太有特点,颇有些和美国记者谈笑风生的做派,歧视女性也是一流,片尾的军人真心伟大,这样的人全世界确实有,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文明还在进步的原因吧。

最后聊聊snl出来的电影演员,目前混的最好的还是wiig姐,当然一部伴娘也让玛丽萨抢了不少风头,不知道最新的全女性snl阵容的捉鬼队是否能再造伴娘的奇迹,尽管从预告来看没啥新意,我个人更希望能发挥snl的模仿恶搞天赋,让一些近期去世的名人鬼魂出现在电影里,这个估计不太可能,一方面是版权问题,另一方面稍微搞不好就成亵渎死人了。snl出来的男性方面,杰森爱情丰收但是事业一直一般,毕竟他目前只演爱情或轻喜剧,这些都不容易出彩,forte和hader也还在慢慢熬,forte好歹有个电视剧,这年头不出演超级英雄或商业电影的确很难被更多的人熟知啊,也算是其他演员的共同问题。

 5 ) 战地记者的成瘾实验与戒断

☆☆☆
本片讲述了一个纽约坐办公室厌倦了的大龄焦虑女编辑因为想改变自己去了阿富汗做了战地记者,在经历了好奇,逐渐因出色报道成名。期间一度失去了朋友,恋人,和自我。后由于阿富汗战事热点褪去。她奋力反击,挖掘故事,并成功救出当时其男友,再次获得关注。最后找回了朋友,回到了纽约做回了自己,成了一个新闻主播。这样概括来看,这部片子是低于好莱坞的基准线的。但偏偏,本片做到了可以一看的水准,为何?

1
本片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让人带着好奇心跟着女主角再次经历她的选择,改变,虽然老套,但非常实用。类似美剧国土安全一样的手持摄影和剪辑,却使用了黑色幽默的台词与桥段,让人在紧张刺激之余也能得到娱乐。

2
本片一定程度上还是突破了观众对剧情的猜测,但不免还是有鸡汤的成分。做出的改变是片尾女主采访被路边爆炸装置炸断腿的美国士兵,士兵并没有破口大骂面前的“ 始作俑者“,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坦然面对这一切,并告诫女记者面向未来,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对战争的反思,体现了影片的深度,这也是本片想通过影片贩卖给观众的核心观点:不要责怪看起来合理的外在因素,人只有面对困难,面向未来,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然而真的是这样么?然而真的是这样么?韩战,越战,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诞生了一些片中一样乐观面对战争创伤的勇者和英雄。但这并不是唯一选择。还有更多,剩下的饱受战争创伤折磨的士兵与军官,他们选择了逃避,酗酒,或简单结束自己生命。他们为死去的战友悲伤,为朝令夕改的高层而恼怒,为不明遇害的无辜的平民寝食难安。马特达蒙的电影《绿区》告诫我们,总统为了连任,甚至可能捏造了伊拉克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在政客的眼里,短期改变选民的看法的伎俩比世界长期的和平重要的多。

3
我并不关注女主角与“霍比特人”的露水恋情,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他们不会善终,而是法希姆。一个为女主角担当翻译,联络的阿富汗人,他是医学院毕业生,但战争让他不得不为了谋生,为美军服务,为美国女记者服务。他尊重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保持了距离,希望他们也尊重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结婚,生子,过着正常人的生活,这和全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什么不一样。他也不想通过宗教说辞和暴力拯救他自己的国家,他做好了自己。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伊斯兰教徒应该有的面貌。这也是当今我们非伊斯兰教徒需要思考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宗教自由。IS是利用了伊斯兰教这个幌子,希望全世界与伊斯兰教徒为敌,而不是他们自己,仅仅区区几万精神病人。而这个全世界都昭然若揭的计谋不应该被媒体的报道扭曲和淡化。

4
威士忌火辣,如同喀布尔的气候,战争的烈度;探戈代表了浪漫,在动荡的地区,也会产生荷尔蒙的碰撞,谁都不是圣人,包括那个猥琐的司法部长;狐步舞则是激情,每天都不同,没有一刻不充满了变数。说这么一段其实就是想说这片名太不符合片尾了。如果我是导演,我会让女主播在介绍他曾经的喀布尔恋人作家的40秒转播间隙中看一眼来自老友纳塔尼亚的短信:法希姆在一起自杀式爆炸袭击中无辜身亡的情节。我觉得这样才更贴近现实,战争如此残酷,凭什么你的家庭好友不会因此遭遇不幸,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是公平的,是的,无一例外。包括享受着和平的我们。

5
好莱坞的三段式叙述仿佛已经天下无敌了,再平庸的故事或剧本都能如魔法般让你看下去,读下去。尽管本片反思了战地记者,反思了战争,反思了许多,但不得不说剧情转折实在是有些太平顺。

相关影片推荐:《猎杀本拉登》《逃离德黑兰》

 6 ) 《威士忌、探戈、狐步舞》短评,女人终究是女人,上帝的宠儿金·贝克

蒂娜·菲在这部影片里把女人独特的洞察力和感知力表现得恰到好处,成功地为女性做了代言人,同时也让男性观众感知到了女性的坚强、睿智、短见、迷茫和柔弱。 蒂娜扮演的金的骨子里总有种不安分的因素,如果不把这股子劲使完,她是不会罢休的。上帝眷顾了这个女人,看似坎坷的阿富汗经历,实际上上帝一步一步地因材施教,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金最恰当的事件,让她使完自己的洪荒之力的同时,真正认识自己。 在报道过程中,车队遭受反抗不对的袭击,她毫不犹豫地端着摄像机冲上去拍摄,在危机四伏的坎大哈,男人们都坐在车里,她端着摄像机大胆地去拍摄处决电视机的现场,都显示出了她的过人力量。于是,当对平庸的幕后报道生活积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上帝让她在例行单车健身的时候,眼看着令她羡慕的战地记者的报道,并加给了她恰到好处的一击,就想把一棵树看到差不多的时候,上帝轻轻地点了金一下,金赶紧决定前往阿富汗去做战地记者,一股“去他的”的态度油然而生,完美地呼应了影片题目What The F的用意。 上帝的设计简直太精妙了,先大张旗鼓的让金见识见识淫乱疯狂的战地记者圈,给她个下马威,毁她三观。在她打退堂鼓的时候,中断和男友的网络通话,还特意为她的房间窗下的院子里安排了一对经常缠绵的狗,逼着金适应这里的生活,好让她有机会展示自己强大的潜力,否则,如果就这么按原计划三个月就回去的话,总有一天,金还会因为这次没尽兴而后悔。 金的潜力除了勇敢之外,还有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因此她征服了霍兰内克将军,检察长阿里,同时也伤害了她的贴身翻译法希姆。这三者的反馈,很明确地告诉了观众,这个非同寻常的女人能上天,她的能力甚至超过很多男人。然而影片中又以随时出现的小细节来提醒观众金的女人属性,因为是女人,她更了解故意破坏水井的阿拉伯女人;因为是女人,她还是要让全是男人的车队不断地为她停车让她解手;因为是女人,她最后不得不承认她永远不可能像伊恩以及许多战地记者圈里的人们那样过一种没有深度感情,及时行乐的生活。 上帝同是女性的明星战地记者谭雅这位老司机,带领她经历淫乱的记者圈,甚至给金灌输她的那套意识形态。但却始终保护着她的道德洁净。上帝用男友的背叛考验她的道德程度;送来了伊恩在她事业困难的时候温暖她,同时也让她认清战地记者圈的感情的真面目。正是在经历了这些之后,金保住了道德底线,她谈了场感情,而不是淫乱;她打心眼里觉得谭雅唯利是图,对他人的生命麻木不仁的态度恶心;最后,她更加确定地认识到,自己是个女人。 这一切的设计堪称完美,阿富汗之行并没有塑造一个全新的金,而是让金爽了一把,并认识了自己。我们此时想要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当求问上帝满足我们愿望的时候,我们这被困在有限的时空里的人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呢。只有万有的创造者,垂看全部时间的上帝才能知道。不经历这么精心的设计,金又怎么会认识到,原来真正适合她的生活,上帝早就赐给了她。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仅作为战地记者,不管她多小心,多么用道德行事,还是会有人因为她的工作而受伤,她的翻译法希姆选择了全身而退,而可怜的士兵嘉福林则没那么幸运,他被炸飞了双腿。金虽然做出了重大的决定,放弃所有的前线事业返回美国,但她终究要准备背着责备度过良心不安的安逸生活。然而,影片里给予观众的希望是那么的合理,力量是那么的恰当。上帝竟然赐给了金一个金盆,在金拜访嘉福林,准备谢罪的时候,嘉福林竟然能够积极地面对未来,看淡过去,不去计较自己不好的现状,不用愤怒和怨恨填充自己的生活。嘉福林不仅没有责备敢来受责罚的金,而且他展现给金的幸福的生活景象,让金完全没有了担忧,让她能够如释重负,真正地重新开始。就像勿入黑社会的千千万万的大哥小弟,有多少人能全身而退?

 短评

玛格特罗比

4分钟前
  • Die Katze
  • 推荐

“我开始感到战地生活是正常的时候,就该要离开了。因为你我都知道,这不是生活的常态。” 看着是战争片,其实在说一个基本的生活困境——如何不在舒适安逸的生活中麻木自我,又如何不在刺激紧张的生活中自我沦丧。一个另类的“温水煮青蛙”故事。

8分钟前
  • 小小虫
  • 推荐

Kim是个“有瑕疵,但没毛病”的典型都市白女,幻想着通过战地记者的身份调剂一成不变的生活。她目睹了战地记者站的疯狂派对、采访对象的殷勤暧昧、同行之间赤裸竞争……可抛开残酷的战争背景而言,这些也都是原原本本可以发生在纽约一座城市里的故事阿,何必特意在阿富汗拍摄这些性冷淡风格的片段呢?

11分钟前
  • ChangShihyoung
  • 还行

3.5,完成度还不错的战争喜剧

13分钟前
  • 荒林
  • 还行

传记、喜剧、战争片,哪个都不沾边。没看之前真的想不到这会是一部小鸡电影。

15分钟前
  • 马什么梅?
  • 还行

阿富汗女记者的琐碎八卦生活,“There's the most white woman story I'd ever heard.”片中这句评论很切题

19分钟前
  • kylegun
  • 还行

这电影真好,是我喜欢的样子,战争如此残酷,却变得即认真又诙谐,放轻松之后,仿佛也没那么可怕!

24分钟前
  • 邵禹升
  • 还行

战争治愈系。最后好温暖。

27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片子里的喀布尔几乎是个隔绝于世的气泡,记者们逃离日复一日的都市生活来到这里醉生梦死混日子,但很快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感到窒息,又想再次逃离。摒弃了战地电影的圣母脸,反而轻松流畅地叙述,也并不吝惜可爱的笑点,结尾超级温馨感人!Christopher Abbott小天使♥

28分钟前
  • Lycidas
  • 推荐

你逃离了过去的生活,找到新的刺激,甚至还做了一些好事,但你永远都生活在别处,再多的药片和烂笑话也不会让它看起来更好。喀布尔的女人们重新戴上了最厚的那款蓝头巾,同行记者作出了最引人瞩目的报导,代价只是自己中间人的死亡。人生的绝境之一也许就是这种集荒唐平常真实虚幻一身的模样吧。

33分钟前
  • AngeticalBiz
  • 推荐

可以说的非常无聊的电影了。没想到这么有趣的片名底下竟然是一部传记片,而且是一个我丝毫不感兴趣的人物,真是误入歧途。话说玛格特·罗比在这片里面就已经当了“花样女王”,哈哈哈。

3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Fey is BACK!这可能是菲姐演电影以来角色最深层,表演最优秀的一次。正片绝对没有trailer剪出来那样的好笑,感觉导演没能抓住真实故事,喜剧粗口,剧情还有全明星卡司之间的平衡。看到菲姐吃“40岁以上女人的维生素”,在健身器材小小的露了一下身材,突然觉得她的状态越来越好啊,并不输Margot~

36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too detached to go anywhere

3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还行

跑到被美国打烂的阿富汗买醉打炮狂嘘当地人的故事,无诚意,无亮点。建议与唐师曾对照读,高下立判

40分钟前
  • 司大龄
  • 较差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但kim barker的成长轨迹与感悟依旧感人。

41分钟前
  • 品客
  • 还行

战争跟喜剧的结合,前半段很有意思,后面就老生常谈了,可以说精华都在预告片里。女主角之前是看金球奖颁奖晚会才知道的,她那张脸时时刻刻给人要讲笑话的感觉。

43分钟前
  • Lucas刘
  • 还行

就个人品味而言,最希望能细细挖一下翻译小哥那条线。但要是真深入地发掘小哥背后的故事,恐怕又失了这个故事的主旨:在我们的世界里,绝对的新闻主角只有自己,无论是相恋已久的男友,合拍但注定分离的情人,街头的小骗子,因为一句话就改变命运的大兵,都是生活的过客,一时相逢,但终究要move on。

46分钟前
  • Figaro小姐
  • 还行

一开始挺受不了美国人那种要拯救世界的自大,后来发现这个故事还是挺有意味的。

48分钟前
  • 森夏
  • 还行

喜剧成分其实相对没那么多,但是不那么沉重的战争题材还挺好接受的。看完才发现原来片名是WTF。

49分钟前
  • 葛攀
  • 还行

战争犹如吸可卡因,也会让人上瘾。即使是战地记者,亦是如此。那种让自己肾上腺素不断上升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能够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好在女主角及时省悟,抽身而出,也算是戒毒成功。故事后半比前半出色。

50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