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

动画片中国大陆2024

主演:何梓骞,陈浩,杏林儿,良生,囧森瑟夫,一舟,李南,张运气,绿绮,零柒,幻听,香凝,王雲行,南新,山岸,砖砖,兔七,九玦,巽辰,崔凯,子凌,韩雨泽,盛典,南屿

导演:不思凡

 剧照

大雨 剧照 NO.1大雨 剧照 NO.2大雨 剧照 NO.3大雨 剧照 NO.4大雨 剧照 NO.5大雨 剧照 NO.6大雨 剧照 NO.13大雨 剧照 NO.14大雨 剧照 NO.15大雨 剧照 NO.16大雨 剧照 NO.17大雨 剧照 NO.18大雨 剧照 NO.19大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3-06 16:48

详细剧情

沉没多年古船离奇现世,男孩馒头意外闯入,却发现船上聚集着诸多亡魂……一场大雨过后,“蝼蚁”重生,命运会有改变吗?

 长篇影评

 1 ) 解析《大雨》的深意与细节,世界如美梦般残酷

聊《大雨》,离不开《大护法》的世界观。不过它们之间并没有情节上的联系,而是指《大雨》与《大护法》之间,存在着一种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共融,这一部分的展现,我们可以用深度、现实或黑暗去形容,却远难用这些词概括。只能说,这是国产动画中极少有其他作品做到过的。

从两部动画看,不思凡对“人”与“非人”,或者“人的异化”这类主题很感兴趣,《大护法》中,花生人长出成熟的标志鬼蘑菇被污名化为瘟疫,会被枪决,假神仙所代表的集权主义,扼杀着他们从“非人到人”的可能。

有了这样的前情,再来看《大雨》的故事,隐蛟附身让人成为行尸走肉,追逐权富者最终都面目模糊,麻木的状态可以“传染”,这其实是在说让“人”成为“非人”故事。上层的作恶与强权,底层的困苦与无奈,是从《大护法》中继承而来的关注点,这种写出了各色阶层众生相的视野,比起以大护法的闯入者视角去揭秘的悬疑感,是种多了几分苍凉感的关怀。

我们可以从“美梦”、“世界”、“残酷”这三个词,去看《大雨》所想展示的这种生存逻辑,下面我会列出这三个关键词涉及到的细节和设定,并逐个分析,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关键词——美梦

-底层的梦

对于大谷子这样的逃犯来说,找到财宝就等同于给馒头带来好生活,现实根本不会这么简单。这种天真到幼稚的想法,就是属于他们这种底层人的“美梦”。

片中的戏鼓船,主要以馒头的视角呈现,带着一种诡谲的华丽感。戏鼓船的华丽和船下的山野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不是这个时代、这个穷困语境里会出现的空间。比起船,它更像是,梦。一场大谷子和馒头这种阶层的人,只能在梦里才能看到的场景。

戏鼓船的梦幻空间

-戏鼓船

其实戏鼓船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演出空间,通常叫“船台”,意为在船上或水上设立的水上戏台,《史记》里“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舟中,夫人荡舟”被认为是最早的舟船被用于娱乐的记载之一。因为有出土的文物记载过船台演出、祭祀的场景,也有学说认为,我们如今常见的赛龙舟,也叫竞渡,最初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而是一种上古时代先民为了魇水怪、镇水患而举行的水上祭祀活动。刚好在《大雨》的故事里,也有隐蛟王这样的水怪存在。

戏鼓船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片中戏鼓船的设定,它对于“美梦”的象征就更为强烈了,一方面,祭祀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样貌的期望,那是一种梦;而戏台上的演出,同样也是“大梦一场”的戏剧场景。

广西玉林出土的铜鼓纹,展示了船台祭祀活动

-戏班伶人

片中,戏鼓船上穆家班的成员们都已经被隐蛟附身,变成了怪物。有一群“小戏伶”始终在唱着细思极恐的歌谣,处在醒不来的噩梦之中。想要重振旗鼓的老船王,一直在用重生的“梦”诱惑他们。但我们也都知道,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哪来的什么重生呢?区别不过是,到底要做无意识的行尸走肉,还是要做有意识、助纣为虐的怪物罢了。

所以对于穆家班的戏伶们来说,重振戏班,也是一场繁华的噩梦,他们的唱段,“在自己的梦里做胆小鬼,在别人的梦里做大英雄”,其实就已经揭示了梦的虚妄。

关键词——世界

-角色的名字

“世界”的现实与美梦完全不同。从角色们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部分现实。大谷子和馒头一路上都在找吃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们却一个叫“谷子”一个叫“馒头”,都是食物的名字,一方面可以说是反讽,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大谷子在起名时,就对这个小孩寄予了美好的愿望——仅仅只是吃饱而已。

与此同时,他们遇到的浪人柳大乐、女监军柳子彦和她的父亲,是可以执掌军团的权贵阶层。他们的姓“柳”其实就已经带有文侠气质,与食物的名字拉开了差距。

比起大谷子和馒头的赤脚短衫,他们身骑白马,肩套皮草,高靴华冠,虽然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但显然社会地位更高。这种阶级差异,上层权贵可以轻易决定底层命运的悬殊感,也是《大雨》想要展现的世界的现实。

馒头一开始是不懂这些的,在大谷子用谎言编造的美梦里,他会以为追踪的官兵是在保护他们,而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跟大谷子分开后,他才会慢慢明白。

柳家人与平民的差异

关键词——残酷

-雨与伞

故事的设定里,惊蛰这天大雨落下后,戏鼓船背后的邪恶力量会爆发。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名叫《大雨》的故事里,直到大雨落下后,也不算有真正的“伞”出现,

“伞”在片中,是以怪物的形态出现的。它不遮挡雨,不保护大雨中的人们,反而是种污染性、吞噬性、传染性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需要从“伞”的意义,去倒推“雨”的意义。

大谷子被“伞”吞噬

伞这个字在汉语里出现的比较晚,更早的时候以“盖”出现,《古今注·舆服》里称之为“华盖,黄帝所作也。”在古代,用伞有规制,更涉及到官仪,普通人不能打,只能用斗笠蓑衣,就像《孔子家语·致思》里就写过“孔子将行,雨,无盖”。在官家规仪里,伞甚至还有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

隐蛟在故事中可以化身为伞,束缚住人的眼睛、手部和上身,把他们变成行尸走肉,这个意味已经很明显了。它所代表的怪物,背后是隐蛟王,象征着力量、欲望和权力,它只为向自己臣服的人“打伞”,那是屈服于权贵、相信权贵力量,或试图接近权贵的普通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吞噬他们,让他们从“人”变为“非人”。

说到这里,你们也就明白了,大雨在这里,其实成为了一种“平等”的象征。它更接近于南怀瑾对庄子哲学中“大仁不仁”的解读,“天地没有仁与不仁的观念,包容万象一切……下雨也一样,好地方也下,坏地方也下。”

大雨,是让众生平等的存在,但它同时也洗去了掩饰,让我们看到了不平等、不公道的现象正广存于世间,这种原本会均匀地淋湿人们的物候,因为“伞”的出现,浇出的,是这个世界的倾斜与薄厚。

被附身的伞状人

-“人”与“非人”

就像前面说到过的,不思凡很擅长借动画来隐喻“人的异化”,类似《大护法》中的花生人、鬼蘑菇、假神仙,《大雨》中同样有带有强烈社会寓言的设定。

首先是可以“人传人”,也可以通过病原体传播的隐蛟,被附身/传染/中毒的人最终会失去自我意识,变成行尸走肉,成为怪物,并最终死去。染病的人成为“非人”,这部分的暗示意味,是大家都心有余悸的过去。

然后则是那些龙耳军团的官兵,他们始终以蒙面的情况出现,看不见面容,也就意味着他们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都拥有相同面目的“工具”。

戴面具、没有脸的官兵

女监军、她的父亲军头,是官兵中为数不多露出面貌的人,这也意味着只有掌权者才有资格成为具体的人,但再往深想一步,他们真的能被称为人吗?军头虽然没被隐蛟附身,但眼中只有利益的他,和被隐蛟控制的麻木躯体其实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他同样也是“非人”。

馒头第一次上船的时候,小娄称他们这些上船的人为“肥料”,且“每个人都是戏鼓船的肥料”其实就是在说,在系统性的问题下,无论权位高低,人人都是系统性和社会机器的“肥料”。

这,便是美梦醒来后,世界的残酷面。从这个维度上来看,馒头和大谷子父子线的温情虽然贯穿了整部影片,但它的底色,其实是与《大护法》一样残酷和黑暗的寓言。

散播隐蛟的行尸走肉

不过我想,除了那个隐蛟化成的,遮蔽了人们耳目的、吞噬人们自由与自我的伞之外,在大雨之下,应该还存在另一种“伞”,那就是大谷子和馒头之间的关系。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不仅仅是戏鼓船、戏班演的戏、重生的幻影代表着梦,而是就连整个故事,都是大谷子说给馒头的梦呢?大谷子不想让馒头看到这个世界的残酷,有这样一个故事,馒头或许就能接受,自己这个逃犯的去世,是一场诗意的冒险;而那声爸爸,也终于可以听得理所应当了。

馒头想要用踩影子的游戏去留住父亲,就像外形设计参照了酒瓶的游侠柳大乐,最终留下了那把属于戏班少主穆影之的琴。这些被留下,被看重,被相信的琴声和童稚,比起那些官兵的枪炮,是真正的、具体的“人”,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在长梦醒来之后,与这个残酷世界对抗的最大勇气。

 2 ) 缺钱缺爱的匮乏感,把人变成怪物

今天去看了《大雨》,故事说简单也简单,主线是逃犯大谷子与弃婴馒头的彼此救赎,没有血缘的亲情羁绊很好入戏;不过,要说不简单,光是夜翎人、隐蛟、戏鼓船和黑龙军团这四股势力,彼此之间的恩怨纠葛,活脱脱都能再拍一个系列。

奇怪的是,明明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风动画电影,我在看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想起海德格尔的“异化”理论。后来回家捋了一遍思路,从电影中发现不少具有深意的地方,不吐不快,随便聊几句。

海德格尔作为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异化”理论,不像以往的人本主义者那样用来批判资本主义(最著名的当属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是从人的实际生存出发,阐述了人由“本己”状态向“非本己”状态的沦落。

简单来说,就是“人”是如何异化为“非人(怪物)”的。

要说起“非人”,导演不思凡可就不困了。他的作品一直擅长用隐喻体现“人的异化”,比方说之前《大护法》中的花生人、假神仙和鬼蘑菇等等。这次在《大雨》中也同样如此,比方说被隐蛟咬过的人,就会变成行尸走肉一样的蛟怪。

除此之外,电影分别从四个方面,巧妙应和了海德格尔的“异化”理论。

第一重:环境异化

所谓“环境异化”,就是指我们跟自然的割裂。

《大雨》中有一段前情,说黑龙军为了得到珍贵的夜翎缎,消灭了夜翎人和夜翎鸟。隐蛟失去了天敌夜翎鸟,泛滥成灾,到处寄生活人,变成蛟怪。

鉴于夜翎人和夜翎鸟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潇洒身姿,再加上夜翎缎是用夜翎鸟的羽毛织成,这样的设定,还容易将他们视为自然环境的隐喻。黑龙军就相当于部分人为了一己私欲,向大自然过度开采、破坏生态平衡,最后由全人类来承担环境恶化的苦果。

第二重:社交异化

所谓“社交异化”,就是指我们与他人的隔绝。

《大雨》的两个主角,大谷子是逃犯,馒头是弃婴,都是社会的边缘人。大谷子曾经是柳府的杂役,因为涉及仓库纵火案,沦为逃犯。为了好好养育馒头,他做过苦力、搬运货物,然而工头早就识破他的身份,只想白白榨取他的劳动力,吞掉他的工钱。

因此,大谷子不得不带着馒头住在荒村里,以边缘人的身份住在蛮荒地,算得上双重的“社交异化”。

然而,对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两个被主流社会排挤的边缘人,产生了相依为命的深刻羁绊,体现人终究是向往打破社交隔绝,渴望亲密共处。

第三重:工作异化

所谓“工作异化”,就是指我们与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割裂。

在这一方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得更透彻,人与工作的关系,有个预设的前提,那就是人需要在工作中获得满足。

然而,这种需要被现代化的工作所否定。正如现在的996、007打工人,在繁重而漫长的劳动中,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同时被剥夺了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工作异化”,“人”也就成了“非人”。

在《大雨》中,有两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是黑龙军团的士兵,他们必须服从军阀柳大欢的命令,先是围攻戏鼓船的蛟怪,后来又因为上船找夜翎缎,死伤惨重。

另一个是残存的夜翎人,他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守护夜翎鸟和夜翎缎。在遭到黑龙军围剿后,最后残存的夜翎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召唤夜翎神鸟阻止隐蛟王。

值得注意的是,黑龙士兵和夜翎人,至始至终都带着各自势力的面罩。当他们出场的时候,千人一面,我们看不到他或者她的容貌,只看得到制服,只看得到他们所效忠的这一方势力,唯独看不到人。

这样的人设和构思,简直是“人被工作异化”的绝佳隐喻。

不过,正因为如此,电影中有两个反差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一处,是两个黑龙士兵见证了馒头和大谷子的父子深情,想起自己从小孤苦伶仃,抱头痛哭;另一处,是男夜翎人召唤夜翎神鸟牺牲时,女夜翎人满满的心痛和不舍。

这两个场景,都可以看做他们由于真情流露,打破工具人身份、回归人性,从“非人”变成“人”。

第四重:自我异化

所谓“自我异化”,是指“我”与“真正的我”割裂了。

简而言之,就是在面临人生关键抉择的时候,没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被外界所左右,从而追悔莫及,人生也失去意义。

《大雨》中最典型的就是穆影之,明明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但终究屈服于父亲老船长的控制,至死都活在痛苦中。当他听到挚友柳大乐的琴声醒来,可以视为心灵觉醒的隐喻。

与穆影之形成鲜明比照的,是馒头和大谷子,他们一直坚定不移地寻找对方,即便大谷子变成怪物,他们两人也不改初心。

这份初心,正是穆影之屈服于现实,不得不失去的那把琴。正如在结尾的时候,柳大乐对他喊出的那一句:“影之,你的琴丢了!”着实振聋发聩。

人生在世屈指算,难活三万六千天。因此,千万不能掩埋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这个声音,才能帮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辨别对错,分清真伪,活得有价值。

有意思的是,同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萨特,提出过一个著名定义,那就是“异化源于匮乏”。这一点,也暗合了《大雨》的情节线。

大谷子和馒头作为典型的底层人民,一直饥肠辘辘,苦于觅食。在严重的匮乏感中,大谷子产生了执念,只要为馒头找到价值连城的夜翎缎,就能让他吃饱穿暖,再也不用跟着自己受苦。即便后来变成怪物,大谷子也对此坚信不疑。

而另一个执着于夜翎缎的人,却是位高权重、锦衣玉食的黑龙军团首领柳大欢。他为了讨母亲的欢心,带领士兵灭了夜翎人,抢到夜翎缎,却在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母亲一气之下病故。此后,当他得知戏鼓船上还有夜翎缎,不惜一切手段也要再次抢到手。

和大谷子不同,柳大欢的匮乏感不是缺钱,而是缺爱。

由此可见,众生皆苦,无论阶级,都在各式各样的匮乏感中,被这个社会一步步异化为非人的怪物。

所幸,还有馒头踩着大谷子的影子不放,还有柳大乐背着亡友的琴、替他走遍万水千山,这就够了。这部电影,看似讲了光怪陆离的“非人”,其实一帧一画里,都在描摹充满人情味的“人”。

 3 ) 看完这电影,我感觉我就是下里巴人

不思凡的几部动画我好像都看不进去,能感觉到他很有想法,而且想法都是特立独行那种,电影的人物造型、故事都给人一种不太好理解,但你又会觉得他很牛的感觉。 可问题是,我理解不了他特立独行背后究竟想表达什么,就让我进不去他的动画世界。 这部《大雨》,核心我理解是表达一种父子之爱。但是对于父子之间羁绊的描写我就觉得太少,没有什么前期铺垫,整部片子都是两个人互相寻找,让我难以共情。 而背景故事又相对简单,一个沉船的戏班子领班想通过隐蛟这种怪物复活,今后不再被歧视,最后被一种叫夜翎人的种族召唤神鸟干掉的故事。故事为什么这样没有具体交代,就像动物世界水鸟吃蟹一样,好像只是相生相克的本能。 但是对于隐蛟、夜翎人、夜翎缎究竟是什么,好像都没有交代。一切给人一种按设定走就行,不用纠结为什么的感觉。这也让我不知道怎么去进入这个故事。 最后神鸟只是把象征怪物头的一个类似舞狮的道具拆掉就打斗结束,虽然几十秒的动画技术看起来不错,但是就觉得这最终大战很草率。 而大谷子最后被馒头踩住身体,馒头大哭这段加上音乐的响起,我明白导演是想引起观众的共情,但因为父子感情前期铺垫太少,我就没有一点感动,反而觉得太刻意。 但是我又好像能感觉到导演在影片里有很多隐喻和表达,只是我实在一下弄不明白,这就让我感觉自己像是个下里巴人,都不配评价这部电影,总之看完就很纠结。

 4 ) 在创作者的视角下,匠气和灵气何去何从呢?

20240112首映日观影 映后导演交流(破浪观影团) 整个活动过程下来,我受益匪浅的部分在于不思凡导演最后的映后交流,但还是要先说回电影本身。

作为动画电影,《大雨》的基本功很扎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从配音、画面等各个角度都无可挑剔。河流沿岸的花草植物算是电影画面的彩蛋,因为它们美得太纯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这是一个不存在的架空世界。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大决战时那个一镜到底的宏大场面,每个人在面临决战时都有自己的节奏和选择,镜头速度不慢也不快,使人既不会忘记决战时的紧张氛围,也不会丢失每一方势力此刻的细节刻画。

从情感上来说,最后大谷子和馒头的父子情非常令人感动。一句“老爸”,需要大谷子用一生来上下求索。爱是常觉亏欠,即使他竭尽所能给了馒头最好的爱,他仍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成为馒头的老爸。反观现实世界,一次美妙的媾和就能解锁“老爸”的角色,当父亲的门槛是否有些过低了呢?

说说缺点。导演的表达欲太旺盛了。要理解并驾驭好架空世界的规则对于观众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但等我终于理清楚架空世界里各方势力的爱恨情仇以后,电影基本已经快要进入最终的大决战了,这会使第一次观影的观众在前期失去很多导演有意无意落下的伏笔。如果一点点做拉片分析,自然能明白导演的匠心,各方势力映射到现实中的关系和社会角色就会很清晰。但导演不能要求观众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一边思考一边接收架空世界观的建构,这对大部分人来说要求都太苛刻了。导演在映后交流时竟然还特意指出说为了让观众不那么费脑,这次采用了更加纯粹的视角。 这个点对我来说很有学习价值,创作者可能需要收起过于主观的意识,认真地听一下读者/观众的意见。导演为了避免过于复杂的信息而所做的“纯粹视角化”是否是有效的?如果有效,是否力度不够大、手段不够全呢?

再一个缺点是中后部剧情有些冗长,让我在主线剧情和世界观认知均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接收了一些旁线剧情的细枝末节,引人发困。

电影的其中一条落脚点在于馒头与大谷子的父子情,但并没有叙述太多,大都靠观众脑补。如果观众是NF,则才能完全符合主创团队对观众的要求。只有结尾的彩蛋漫画里让观众管中窥豹了曾经的馒头与大谷子为什么能结下那么深刻的情感,其余正片里的情感体现基本是靠角色在机械地复述。 这个问题我在创作时也会常有,我至今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玄妙,也许在另一种意义上它也是一种留白的美。

来说说导演的映后交流吧。

这也是我在文字创作者能看见的我与电影工作者的区别。文字作为信息载体,和电影相比,局限了不少。电影的画面、声音、文字三者并排输出信息,而文字只占其中一种。电影须事无巨细地落实到每一个像素分子的表达,而文字则不用。是以,我更加敬佩电影工作者的创作能力。

不思凡导演在映后交流中出现的“金句”和他在电影中体现的“经典台词”一样多。由此可见入木三分的功力。

创作者常在匠气的临界点踯躅。匠气多了,妙精采绝艳,让观众拍案叫绝。匠气少了,负气含灵,让观众多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但一个主旨需要多少占比的匠气呢?这是千百年来创作者前仆后继去追求的一件事,成了,则为佳作,不成,则弄巧成拙。在不思凡导演的交流中,我可以捕捉到他的这种踯躅。若观众问及“为什么最终是夜翎缎吞噬了大谷子?”“某个群像的镜头是否采用了三维技术?”之类的核心问题,不思凡导演就会很流畅地去叙述创作时刻意留下的一些思考。若观众问及“为什么这部电影里的所有人物人中都那么长?”这样的问题,他就会显出某种快乐,表示自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针对这种快乐,他解释说“是希望观众在留白里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就是匠气和灵气的有机结合。这让我受益匪浅而感动不已。

针对我在映后交流中体会到的创作者匠气和灵气的玄妙占比,叙述里我也有所留白,要承认功力不足,或是承认有一些东西即使功力再强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些愧怍,至此搁笔吧。

最后夸一句破浪观影团吧,很喜欢你们的纯粹,希望你们能够一直走下去。

 5 ) 愿你此生有朋友 帮你避雷大雨

我真的很难提起大雨和大护法是同一个导演,这并非因为两者水平差距天壤之别,而是大雨已经无聊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作为电影的质量几乎已经不需要提及了。

夜翎鸟和隐蛟的捕食生态关系远不如妙先生里的“冰纨玉、火蝉、彼岸花”,黑龙军索求夜翎缎也变成了单纯的贪财背景板,妙先生里随口提到“穷人采玉导致水域苦寒赚来的钱又要花去买火蝉蝉蜕治采玉得来的病”在表现阶级矛盾上轻松地秒了大雨。

四线并进四线没活儿。

黑龙军看似象征权贵,实则无头苍蝇炮灰,既不激化矛盾推动剧情,又毫无表现力,如同小区保安队。

夜翎人戏份夹缝生存,看似签暗线引决战,实则少智无谋,全场逛街,只好庆幸所有人都一样不带脑子。

戏鼓船则是揭开底裤狠狠裸泳,文艺阶层象征不明白,剧情上缩龟壳硬等,如此重要反复强调的复活,毫无条件,毫不回收“自己的梦自己的戏”之泪伏笔,复活之后还是个不好看的大螃蟹。都已经如此鸡零狗碎了,还要塞一个父子关系,塞一个个人理想,塞一个挚友情谊。关系不延伸不发展,单纯的放在那里根本没有意义。

以及最最摆烂的主角线

我真的很想让导演亮出剧本的word文档的查看界面,搜一下大谷子这三个字究竟重复了多少遍。小孩子是有童真,是很执着,但是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复读机,对怪物没反应,对官兵没反应,对夜翎系没反应,永远都有一个“大谷子”置顶在他声带的任务管理器首行。这对主角的人物关系就像一条已经拧干了的毛巾还要硬拧一样,只剩下满手的勒痕和松开后的变形。

整个剧本,没有行动,没有动机,只有一个导演强加的信念:等到晚上打大决战。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就是水词排列组合,毫无火花。设定好像一箩筐,最后端出来啥也不是。

在讲完所有这些无聊以后,终于可以提到电影想表达的东西了:中年落魄男被小孩治愈救赎接受自己。

尽管已经看过无数次这个组合了,但我还是会假装没看过一样的骂:他甚至连险都不冒他在被救赎什么东西,纯小孩扶贫来的是吧。

很不负责任的猜测一下,这类男主角很大程度上都是导演内心自我的投射,期待本就是破产版方仲永的自己在泯然众人之后依然能获得父权社会下的被认同——“爹”。

真是糟蹋动画师和配音演员。

 6 ) 总有倾盆大雨,也有雨过天晴

从《大护法》开始一直关注不思凡的作品,前一阵儿在院线看另一部电影时,出现了《大雨》的夹片广告,很期待,是不思凡以导演身份时隔六年多的新作,可以明显看出风格上的延续。

终于,《大雨》在2024年的开年上映了,这部作品还是熟悉的国产水墨风,特别是在人物的设置上也是继续保持了过往的怪诞风格,戴着奇怪帽子的馒头、不露脸的黑龙军、样貌和声音都与戏角融为一体的戏伶们等等。

整部电影在视效呈现上尽显《大护法》的影子,保持了一贯的暗黑色彩,可是故事的内核却与前作有着很大的差异。正如不思凡自己所言,《大护法》更偏向于宏观的上帝视角,而《大雨》回归到了最纯粹的直观视角——馒头的不夹杂任何杂质的视角。

馒头,一个被人遗弃的小男孩,跟随一个不允许他叫爸爸的养父大谷子,回到了大谷子的家乡,传说中的大龙湾,这里曾经也是夜翎鸟的家乡,它们以隐蛟为食,一种通过吸食人类欲念并吞噬人类的蛟怪。因为夜翎鸟的存在,才得以维系自然的平衡,却不想被来寻找夜翎缎的黑龙军差点赶尽杀绝,结果无限蔓延的隐蛟最终吞噬了戏鼓船,并准备在大雨之夜,通过重生的老班主唤醒隐蛟王。

这段设定其实与早前不思凡以编剧身份参与制作的《妙先生》有异曲同工之秒,在《妙先生》里有这样一段循环:“显贵之人热爱冰纨玉,底层之人为之打捞,以此谋生,皆染寒症之苦,不得不用火蝉蜕驱寒,以彼岸花孢子为食的火蝉日渐稀少,使得彼岸花逐渐蔓延,蔓延的彼岸花寄生在残存的好人身上,产生恶的欲念,并吞噬人类”。整个故事不断上演着一种宿命的轮回。

轮回的命题,或许是不思凡作品里的根本基调,而《大雨》更是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交互与命运纠缠,再一次把故事推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终极隐喻之中,就像《大雨》的故事好像一个暗黑童话,但其实处处都影射着现实,所有人物在被架空的世界,被赋予不同的身份,你都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现实的影子。比如背负着逃犯之名的大谷子一心想要去戏鼓船上为馒头找到夜翎缎;以孝道之名寻找夜翎锻的黑龙军首领柳大欢滥用权力草菅人命;自以为有正义之心的柳大欢女儿柳子彦不顾真相硬生生拆散大谷子父子俩;以生命献祭召唤神鸟的夜翎人想消灭的不只是隐蛟,还有充满贪欲的人类;被穆戏班少主身份紧紧桎梏的穆影之却在戏鼓船被隐蛟吞噬后依然保有自我意识……

所有的人物都因为欲望与身份的原因,陷入到了矛盾之中,被牵扯进巨大的漩涡里,惟有馒头始终纯粹且简单地只想找回大谷子,显然,馒头是不思凡为他所营造的暗黑世界投射下的一缕阳光。

虽然在《大雨》中人物众多,故事纷纷扰扰,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馒头与大谷子这对父子情上。大谷子一心想要为馒头找到夜翎缎,而馒头只想大谷子能够一直陪伴着他,即使过风餐露宿一样的生活,也满是充实与快乐。

馒头代表了一种我们希冀回归的纯粹和美好,就像想要重生的老班主在即将毁灭前的表达,我们曾经何尝不是一个与馒头一样的简单孩童,却曾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被裹挟进复杂的成人世界,并开始生出欲望的花朵,进而把这个世界搅得更为混沌。

而馒头就像一种希望,照亮了大谷子,也将苍穹撕开了一道裂缝,让一场瓢泼大雨来洗涤这个世界,它具有毁灭性,所以充满阵痛,就像结局时想要留住大谷子的馒头,被黑雾灼伤却依然不肯放手,抵抗黑暗的是一种全盘托付的纯粹情感,而我们可能再也回不到那种纯粹,但是依然会热泪盈眶,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局,美好的结局往往是对现实中不美好的真相的一种逃避,《大雨》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毁灭性,但又抱有希望,所以在开放性的定格里,让观影者可以自己画上结局,这显然是一种既不违背不思凡世界观,又能在其中找到平衡的处理手法。如果说《大护法》是一种对世界认知的表达,那么《大雨》或许是认知之后,在时间长河洗涤之下的态度,我们总是要经历从纯粹到复杂,再找寻到柔软的过程。就像《大雨》终归还是借由了复杂的群像来填充厚度,却在最后,回归到最原始的表达,这世界无法规避黑暗,但总也有阳光,就像黑夜与白昼的交替,在这瞬息万变的世间,总有倾盆大雨,也有雨过天晴。

 7 ) 《大雨》给我的亿点点感受

本人普通观影观众一枚,导演的世界观架构固然很牛,但同样也被大谷子和馒头的亲情戳到了。不知道是不是逐渐在被影视作品洗脑,看到父子俩隐居在偏僻的村落,大谷子有口难言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他绝对不简单!说不定就是什么神秘人甚至最后会以身奉献做出一番大事业。但剧情的进展一次次反转,一次次打脸,大谷子和馒头让我见到了乱世中相依为命的小人物之间比血缘更牢靠的陪伴,以及为了彼此拯救奋不顾身的决心。一句“我踩到你的影子就不能走了”让我泪流满面。

有谷子才有馒头,大谷子和馒头的际遇更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平凡普通的一生或许没有那么多的波澜壮阔,但我们终其一生都活在中国式传统父母那“不善言辞”的爱里。故事好哭中带着满满的治愈,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

 8 ) 《大雨》排雷:很乱很糟糕!辜负七年的期待

刚刚去看完不思凡导演新作《大雨》了,整体感觉有点糟糕,是有点辜负影迷在《大护法》上映后的整整七年等待的。 《大雨》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以一艘再次浮现的戏鼓船为中心,各大阵营心怀鬼胎,并最终在船上拉开终极大战的故事。 但不思凡拍得特别特别复杂,甚至有点乱。 比如阵营的设置上就特别多,有的想要铲除戏鼓船上的妖怪(如夜翎人);有的则是开始时想要铲除妖怪,接着又变成贪婪船上的宝物(如军队);有的同样是找宝物,但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不用忍饥挨饿(如大谷子);有的只是想寻找回亲人(如馒头);有的则是想变成大妖怪,好让世界不敢再小看自己(如船上的戏班团)...还没完,在上述几大阵营中还安插了一些小分支,比如军队势力中的女主和药师就从不贪婪,自始至终都是正义的化身;还有戏班团中的白衣少主,制作人似乎赋予了他双重性格,一重代表好人和理想(会帮助馒头和要带着团员离开戏船看自己的能力生存和赢得尊重),另一重则是坏人和继承父亲意志的那一面(留守戏船并通过变成强大的恶魔来征服世界)...感觉不思凡就是来考验影迷脑容量的。 当然剧情线多和乱还不是槽点,真正要命的是,几乎每一条线都拍得特别水,几乎都是工具化的呈现。 如戏班团对权力的崇拜是用一两句话带过的;军队统领对夜翎缎的贪婪是默认且一以贯之的,而他和大谷子的恩怨也是一句话带过的;还有包括药师和白衣少主的羁绊,夜翎人和军队的恩怨通通都是一两句话就交代完毕了...还有还有哪怕是戏份最多的馒头和大谷子的羁绊线,也基本是靠有点生硬的回忆插入来叙述的,至于那位骑白马的女主就更不用谈了,几乎没有感情戏,其存在的意义也只是为了方便推进剧情(如在大谷子要被枪杀的时候出手阻止).... 这般水剧情是有代价的,一个是几乎全部人物的都是扁平的,几乎没有成长和转变的空间。另一个则是会给剧情带来很多的槽点,比如为啥夜翎人和人类的仇恨是一阵子友好一阵子敌对的?为啥女主会信任夜翎人?以及不是说好引诱军队上船连同妖怪一同炸死吗?那为啥最后大部分人类都安然无恙?等等等等。 总之这就是一部特别乱,特别怪,能把影迷看得特别烦闷,是绝对辜负期待的动画电影。

 短评

像三四套剧本挤一起了。文艺工作者的堕落瓦全、决绝玉碎、润,没讲明白。统治阶级的粗暴、贪婪、无情导致变异人祸,没讲明白。原住民保护自然、返乡复仇,没讲明白。人性黑暗面滋养怪兽,没讲明白。贯穿始终的这个“父子情”,最后(大概)是男人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放下了物质上的包袱,坦然接受纯真男孩叫身为失败者的自己一声爸爸。我真是拍案而起,掀翻这一桌的精致,踹飞身后的椅子,拂袖而去,甩门而出!底层人的乱世求生和情感,可以很动人,怎么拍得这么乱、这么孱弱。大谷子大谷子大谷子大谷子,紧箍咒级别的台词……记忆有点模糊了,没准《妙先生》都比《大雨》好看。但画面和音乐很喜欢,女监军红披风骑白马的远景令人赞叹不已。真是糟蹋东西。

9分钟前
  • 空山
  • 较差

大谷子大谷子 你再喊大谷子一句我就大嘴巴抽你

13分钟前
  • 尝碗粥
  • 较差

所有的,是所有的角色好像都在很忙地不断地找人找东西,但对剧情毫无影响,这种假忙让所有人都讨人嫌,点名大姐姐,跑到小孩那儿我去找二叔,跑到二叔那儿我去找我爸,跑到爸爸那儿我去找小孩,到底在干嘛!高逼格作画,谜语人世界观,但最后非要用最俗套的方式按住你的头让你哭,太失望了。电影里说人类贪婪,我看是你最贪婪,不思凡,还有男男cp,到底在干嘛?

15分钟前
  • 修君
  • 还行

我觉得不思凡先生需要淋一场大雨。

20分钟前
  • 一击配读大螺
  • 较差

又名《我们仍未知道馒头头上的白毛团子到底有啥用》,犯了跟《妙先生》一样“眼高手低+形式重于内容”的毛病。开场仅十分钟就有五方势力登场且互有恩怨情仇,观众要一边记设定一边看剧情一边琢磨各种意象隐喻和台词里的弦外之音……影院变考场,银幕上全是阅读理解题。船外在演“持枪掠夺财宝的殖民者vs持矛保卫自然的原住民”,船里在演“一群底层文艺工作者选择是否给权贵唱赞歌/创作宏大叙事来自我麻醉(跟怪物一起做强国盛世梦or宁可清醒地赴死)”,再加上一点点对于疫病的隐晦指射(眼耳口都被伞蒙住,头部中毒变无脑伥鬼),最后还要套上一层“父子彼此救赎”的煽情外壳作为障眼法,整个儿一锅东北大乱炖。虽然不及预期,但坚持2D美术、不放弃作者表达、不再没完没了地塑造“爱女儿的老男人”,是我仍希望它票房别扑得太惨的理由。

21分钟前
  • Heal
  • 还行

蛟呢?怎么是只螃蟹。

23分钟前
  • What if I am ic
  • 还行

想讲的东西太多太杂了,想用童真的视角窥视欲望结果每条线都支离破碎。

28分钟前
  • 柿子虾球
  • 推荐

虎头蛇尾。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塞了一大堆人物,结果个个都很单薄(医生和戏班少爷船舱那段剧情简直尴尬爆表,您二位这是给谁加戏来了,突然在这煽情谈理想大喊大叫尴尬不?),主角对剧情推动……根本没有推动好吧?!删了他们一切照样不变!太多通过陈述推动的世界观,太多喊口号一样的故弄玄虚的台词,就像个自以为是的小孩啰嗦了一大堆,貌似想表达点深刻的、隐喻的东西,结果……就这?就这?唯一的一星是给小演员的cv的,可以说比大人的声真情实感多了。(即便如此,不停的大谷子大谷子让他看起来像个胡搅蛮缠的熊孩子,导演编剧你们真是浪费这么好的声音了。)

32分钟前
  • 草木秋山
  • 较差

相比《大护法》更侧重世界观体系的塑造,但不思凡没丢掉那些严肃的思辨。四方阵营寓意现实社会四种不同的处世态度:有人在掠夺,有人只想活着,有人彻底陷入迷茫,有人还在倾力挽救…种其因者,必得其果。大雨不公,因为它下落在这样一个没有公道可言的世界。不同阶层的人,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3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喜欢大谷子和馒头这两个名字,底层百姓的身份,没有自己的姓氏和名字,一生所求不过吃饱饭。而电影里他们一直寻找吃的,衣不蔽体,又何尝不是一种反讽。而与之对应的是柳家,有名有姓,代表着有头有脸。处处是对照,处处是阶层。

39分钟前
  • 执着🔥
  • 力荐

赤裸裸的诈骗啊,看来大护法的成功只是侥幸,接连两部栽跟头,妙先生好歹有别人分着点锅,这部简直是把缺点完全暴露给观众,故事乱成一锅粥了,预告骗里你期待的内容就是那几句话,可以说直白的无法细想,想象力和画风其实还是延续大护法那些,真是找不出来什么优点

44分钟前
  • 理易封
  • 较差

真的讨厌这种强行情绪调动,把洋葱往你嘴里按,告诉你,快哭吧快哭吧

47分钟前
  • 暴力反抗俱乐部
  • 还行

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

49分钟前
  • 酒里
  • 力荐

父子这条线太煽情了,从开场第一秒就知道要大煽特煽的那种,馒头呼喊“大谷子”的声音贯穿全片,听烦了。这剧本太可惜了,还不如好好讲讲戏班的故事,但这美术和制作让我依然会期待下一部作品啊。所以下一部见吧。

54分钟前
  • 查无古人
  • 还行

我干啊 我就说怎么不思凡的动画怎么零宣发。已经八百年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烂的东西了。动画电影真的不想打低分 真的知道动画师有多辛苦了。但这剧本真的不值得任何人的付出啊。完全不知道想干嘛 没有一个人物是塑造起来的 每个人物都塑造得那么讨厌也蛮厉害的。导演想干嘛完全靠那个大螃蟹几句话 和两首歌的歌词 老天爷!!! 什么玩意 真晦气

57分钟前
  • Terrence.H
  • 很差

中国动画多从神话取材,像不思凡这样坚持原创故事,并不容易。七年前的《大护法》拍出了阳光普照下的寒冷彻骨,这部《大雨》依然延续前作童趣加暗黑的画风,只是更多了一层人情的暖色。这个动画可以浅看,也可以深看。浅看,无非是个“唯有爱能救赎你我”的温暖故事。深看,则是另一番景象。它实际是个很当代的故事,片中所有人物、器具、泛滥的疾病、不断沉没又再现的古船、贪婪的船长以及愚昧的众生,细想想,全能找到现实对位。不思凡显然有挺多话要说,但又没法直言,于是只能暗暗表述。直到影片最后,一场大雨冲刷了所有罪恶,世界仿佛重生,但又注定和从前截然不同。那一刻会明白,什么被深刻改变了,以及还有哪些不变的价值,能帮我们撑过末日。船还可能会沉,雨还可能会落,非人力所能阻止,但我们还是有可做之事。

1小时前
  • 子戈
  • 推荐

犯了《深海》所犯的所有毛病,没有用的支线人物太多,主线又完全脱离在外,很割裂,看得人很累。送给所有中国动画电影导演一句话: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1小时前
  • 申报记者何书桓
  • 较差

心狠一点的话就打两星了,但又狠不下那个心。说难听点就是,故事稀碎,就是煽情与说教,但画面还是好看的!剪辑很成问题,我很久没有在一个电影里看到这么多闪黑转场。然后也没有在幽默和严肃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笑点挺尬的。需要有更专业的人来打磨剧本,导演出故事就好了。《大护法》当年就有人批评隐喻太直白生硬,《大雨》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就只剩下直白生硬了,看得人尴尬。世界观设定只剩下背景了,片头两分钟口述就没了。所有人物都成了npc,对这个故事没有参与感。电影的情节设计基本上都是用来铺垫这个父子情的,是比较感人了,但这个故事真的不太好看。

1小时前
  • 森夏
  • 还行

很少看到这样所有人物都完全对主线没有影响的故事。。。

1小时前
  • 恕我
  • 还行

隐蛟,夜翎人,戏鼓船,很多设定都颇为趣味且美术风格独特,资金不再捉襟见肘后,不思凡终于能够自由挥洒它脑中那个瑰丽诡谲的中式奇幻世界了。故事上则野心很大,以一艘戏鼓船为核心,串联了各怀目的的众多角色,用阴谋和角逐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又在大雨落下的一刻揭露了“层层罪恶”的真相,一部属于成年人的动画。

1小时前
  • 掉线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