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将至

动作片大陆2017

主演:段奕宏,江一燕,杜源,郑伟,郑楚一,张林

导演:董越

播放地址

 剧照

暴雪将至 剧照 NO.1暴雪将至 剧照 NO.2暴雪将至 剧照 NO.3暴雪将至 剧照 NO.4暴雪将至 剧照 NO.5暴雪将至 剧照 NO.6暴雪将至 剧照 NO.13暴雪将至 剧照 NO.14暴雪将至 剧照 NO.15暴雪将至 剧照 NO.16暴雪将至 剧照 NO.17暴雪将至 剧照 NO.18暴雪将至 剧照 NO.19暴雪将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1 08:35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一座小城之中,接连发生的杀人案表明,有一个凶恶而又冷血的连环杀手潜伏在这座阴雨连绵的城市之中,而且此人极有可能是当地一座工厂里的内部人员。余国伟(段奕宏 饰)是工厂保卫科干事,因为多次破获了工厂里的盗窃案件而被人们称为“余神探”。  杀人案发生后,余国伟感到自己有责任为了调查案件的真相而贡献出一份力量,殊不知在刑侦队队长老张(杜源 饰)和李警官(郑楚一 饰)眼中,余国伟只是一个笑话一样的存在。余国伟决定凭借自己的力量调查案件的真相,并在一场意外中结识了名叫燕子(江一燕 饰)的女子。余国伟和燕子之间产生了压抑而又微妙的感情。

 长篇影评

 1 ) 几亿中国人的生存困境,20 年后又进入一个死循环

受深焦编辑部的委派,17号晚于杭州青年电影节有幸观看了闭幕电影《暴雪将至》,因与院线同步上映的缘故,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也远远超越小众的范畴。

受深焦编辑部的委派,17号晚于杭州青年电影节有幸观看了闭幕电影《暴雪将至》,因与院线同步上映的缘故,对于这部电影的讨论也远远超越小众的范畴。

很多人把《暴雪将至》归类于犯罪电影,执着于对真凶的追究,其实我更愿把《暴雪将至》归类为写实电影,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灰暗时光,精准把握了90年代中国人的生存焦虑。此前反映90年代国企改革的电影有许多,如《钢的琴》黑色幽默、《二十四城记》的迷雾哀愁,而《暴雪将至》阴郁悲伤、潮湿的气氛布满了每个角落。

《暴雪将至》作为董越导演的处女作,在观影途中会发现些许韩国经典《杀人回忆》的痕迹,连绵的阴雨天、泥泞的道路,悬而未决的凶杀案等等;但情绪的出色把控和时代的准确切入也让这部国产片脱离了对韩国电影的刻意仿效。如果说《杀人回忆》道出80年代韩国个体与制度间的困顿挣扎,那么《暴雪将至》则折射出9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民众群体焦虑症,击中了父辈国人的集体痛点。

在当年国企由盛转衰大背景下,一幕幕残忍的凶杀案在南部小城上演。段奕宏饰演余国伟作为当地国企保卫科科长,被厂里的员工戏称为“余神探”, 算是小城的“体面人”,在荣获1997年劳模奖状后更加风光无限,大好未来仿佛在他眼前铺开,被同事戏称他即将“上调”时,内心依旧隐藏不住对进入体制内的欣喜;在对凶杀案追查之余,余国伟亦热心配合公安刑侦,成为警察身边的得力助手。

偏偏不凑巧的是,少女连环凶案与国企下岗潮捆到了一起,随着对凶杀案的不断深入,绝望如瘟疫般侵蚀了余国伟原本前途光明的一生。先是徒弟死于雨天追凶,然后保卫科长被工厂辞退,最后发廊爱人绝命于跳轨自杀;别无所求之下,追凶成为他生活的唯一依仗,直至淹没了他生活的全部。不疯魔不成活,一无所有的余国伟化身地狱执行官,残忍的杀死了他眼中的“嫌疑犯“,亦除掉了前半生的心魔。

面对过往的荣耀,余国伟正如时代牺牲品,他的悲剧除了源于个体对未知的恐惧,更源于对时代浪潮的无力。其实余国伟的黑色经历如一面镜子,照出了90年代国人被改革吞噬的人生;恰巧,悲观情绪集中于余国伟的个体之下,在电影中显得更加尖锐、悲剧和世事无常。

或许,建国后国人得益于公有制的庇护,成为了光荣的无产阶级工人,国家给分配的工作不仅是生存的保障,更是荣誉和地位的象征,仿佛永远不会被世界背弃。可伴随着时代变革汹涌推进、国有企业的大范围崩塌,集体主义的信仰亦被无数次动摇瓦解,“身份人”亦成为伟大祖国的第一批弃儿。

在没有互联网的90年代,为单位工作一生亦成为了无数平凡人生活的全部诉求;尤其于小城市中生活的民众来说,下岗无异于间接给他们判了死刑。为祖国奉献了所有青春的职工,直至被下岗那一刻,人生终点亦被相关政策所定格。

表面上,连环凶杀案带给这座南部小城突如其来的恐惧,成为人人畏惧的猛兽。但是时代浪潮所触发千万人集体失业的国企下岗潮才是真正恐惧根源之所在。如果说《村戏》是对70年代集体主义和个人诉求的沉重反思,那么《暴雪将至》中展现的90年代集体生存的困境更像是一座围城,体制的牢笼扼杀了每一个身处底层的中国人,体制内外,皆无处可逃。

最后,与世隔绝十年的余国伟再返人世间,满面沧桑、锐气不再,可内心放不下的依然是旧时光的连环命案。泥泞小路早已被水泥路代替、下岗潮以另一种姿态重组、左右他一生的悬案也被人瞬间遗忘;唯一线索只不过是醉酒卡车司机的只言片语。在观看完十年后工厂爆破那一刻,他和芸芸众生般的无产阶级一样,集体主义信仰已随着工厂的坍倒彻底崩塌。

电影名为《暴雪将至》,除了影射08年那场席卷南方的超强暴雪,更似隐喻被暴雪所掩盖的共和国弃儿,暴雪淹没了时代的悲剧和惨痛。身无牵挂的余国伟首次踏上远行的班车,寻求外人生之外的新起点。无奈班车熄火,十年后,又是一座围城。

 2 ) 看完影片的时候懵了,看了些知乎+自己细细深思发现这部片子真的是佳作

1.一个细思极恐的地方:徒弟开始和余国伟抓鱼的时候,他在电鱼,余说这样有点缺德呀,然后徒弟在下雨天像鱼一样被电着摔下来了。因果轮回呐!

2.犯人在余国伟追的那天就被车撞了,只是余国伟不愿自己一直执着的愿望落空,加上徒弟的死等原因,精神有些不正常,最后把江一燕当做诱饵,又将一切发泄在“嫌疑人”身上,嫌疑人说“41码的鞋谁都穿的上”指的是余把罪名按在谁身上都像,这都是余的臆想。

3.开始觉得跳舞地方那个女人一直笑好奇怪,余国伟只是询问照片里的人是不是那个偷偷躲在角落里的那个人,女人却一直笑不停,或许是因为那是以余国伟的回忆展开,在现实里余国伟做的一切在别人看来都很傻。

4.大爷说不记得有余这个人,也不记得劳模,我觉得是因为劳模这件事虽然在余心里很重要,像他对徒弟说的“人总是会到最得意的地方回去看看”。这是他荣耀的地方,但是那时候的人都沉浸在97年下岗的恐惧里,加上屋顶棉花下来,人们的注意力都不在他身上,就像人在台上,总觉得无数双眼睛听着他,加上激动,其实人们根本不记得他。加上他那段时间执着于断案,根本没有在意下岗这个事件,后来突然下岗,对他的打击也是极大的。

5.穿插进一个老公杀死老婆的事,我想是因为老警官说:“家本是抱团取暖的地方”,就像余和燕子,本可以在一起抱团取暖,但是余却伤害了燕子,造成了无法改变的悲剧。

 3 ) 这是一次向时代的发问

很久没有写影评,这次因着许多喜爱之情写下这一些字。 以下含剧透 电影有多条的线索和不同视角,所以只选择了从杜源老师饰演的配角张队三次发问来写一点自己的理解,完全不能涵盖导演所负的全部野心与内涵,若有机会,再以别的线索展开。 电影里作为正经体制内的老警长张队,在全片问了三个问题。(也许更多但我可能没记住) 第一次,他问“现在究竟是怎么了?”。 贯穿整部电影的连环杀人案中,出现一个“状况外”的小案,偏偏在整部影片中用镜却最为血腥暴力。筒子楼的某一户人家破旧的墙壁上溅满血迹,妻子横死家中,丈夫因长期失业情绪不稳精神失常,数刀捅死自己的妻子。张队站在筒子楼的走廊向下看,失业下岗的其他许多工人站在楼下神情木然。 筒子楼是7、80年代中国单位制下企事业单位由于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而建给职工的一种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由于同质化在90年代末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开始瓦解,这种千人一楼一社区的环境给个体带来了更大的精神压力。 劳动环境的改变使得每一个习惯于“单位管一切”的城市工人被这种看似突然的变化打了个措手不及,曾经即使放弃继续念书机会也要进的厂子、做的工人,一夜之间朝不保夕。 时代蜕变的阵痛反映在个体身上时,往往就意味着怪诞离奇的故事的发生。所以男人困于失业的压力和周遭低沉绝望的氛围,执刀行凶。 张队似是不解,此时的他也像一个跳脱于故事外的人,在看着眼前一列火车行驶在麻木荒谬的轨道上,他不解,为什么好好的人活成了这样。 所以张队问的是环境的变化。 第二次是他问余国伟“你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 余国伟把自己认定的嫌疑人宋军打个半死被当成疯子抓了起来,他作为一个前保卫科科长,失业后仍然没有放下对这个案子的追索。他自始至终到底在追求些什么? 显而易见,余国伟查案的动机和白日焰火里的廖凡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 余国伟的行为是带有更浓厚的社会内涵和时代背景的,他身处在一个国企大厂子中不增效益不受重视的保卫科,却任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科长,手执警棍 腰缠锁拷, 随时暴力执法 强制拘人,这种矛盾自始至终在他身上隐隐存在。在单位制背景下的他需要一种组织上的肯定,而由于他的工作职责本身不能给厂子带来效应,所以他的行为趋向于靠近与自己职责更相近的警察组织,通过完成警察的任务从而获得工厂领导的肯定。 这也就是他一开始积极行动的动机了。 而后来他下岗了,依然不愿意放弃这个案子。除了他是个“神探”,他的徒弟因此而死,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吗? 这个人物,他存在的价值找不到一种认可评价的标准了。燕子想去香港,余国伟没有正面答复,因为一个常年浸泡在组织里的人,是根本无法迅速的脱离“单位”存活的,没有组织和等级的骨撑着,他精神上找不到自己的意义。20世纪末中国的转型,也是异质化的过程。人们在时代风雨中难以找到自己的依靠,统一的安定的依附的东西破碎了,她们却因为所处的阶层与位置而无法远瞻眺望到自己的未来。 因而余国伟选择了继续,并最终因此而爆发,失去燕子重伤宋军困入囚牢。 所以张队问的是人们内心的依靠。 第三个问题,是张队对着广播和窗外的雨水叹问“今年冬天是怎么了?雨水这么多 ” 暴雪将至无疑是潮湿的,它的雨仿佛未曾停歇过。从影片开头保卫科科长老余穿着干净整洁的皮衣开着摩托行走在雨后的泥泞里,到披着黑色雨衣的工人从工厂那扇铁门蠕动而出,老余的徒弟摔在滂沱大雨中脑出血死亡,再到后来乌云下工人远远望着工厂的爆破拆除。雪却仅仅下了两次,一次是在老余的劳模奖下了“假雪”,另一次是影片结尾08年老余出狱得知真相后遇见的那次南方雪灾。 假雪因冤未雪,因内心所依仗的荣光早已破败而不自知,因余国伟即使跳舞情动也要在红毛衣外套皮衣,与燕子的红始终隔一层他所求的肯定与体面。 那个冬天呐,却一场雪迟迟不下,仅下着没完没了的令人烦闷的雨水。雨水湿黏,火气受了潮便成了郁气,同时它又掩盖着痕迹阻碍着视线。 所以,后来这场雪。 即是沉冤得雪的雪,真相终于大白。是啮雪餐毡的雪,你看那些麻木而卑微的人。还是冰雪消融的雪,一切如梦似幻,伤疤结好了曾经一切认为重要的意义都不再有了。是昼消积雪,夜涌狂澜的雪,时光在一点一点积累着蜕变,终于,大厦倾颓。 所以张队第三次问的是未知的未来。 如果说,有我不太喜欢的地方,这也是我认为董越导演没有去讨好观众的一点。 大概就是电影太过灰冷色调了,特别是当我写下这些字之后,竟然找不到亮色与暖意,包括我在这里还不曾提过的女人们。 作为个人的角度我始终相信,不同时代的阵痛滋生出不同的怪诞离奇,但人在面对时代所产生了“无力感”的同时,也有一些坚定暖意。作为个人期待着暖色,但作为电影,这样一部冷静沉郁的作品,他已经将故事讲得很好了。

说实在的,这实际上是我第一次感觉是导演个人的存在感压过了段奕宏老师的存在感,风格和气质很突出。段奕宏在这部电影里的演绎拿到影帝实至名归,并且意外的发现江一燕真的是一张电影脸,惊喜。宋军扮演者的外在形象给人印象非常深。 如果说期待,我希望今后看到导演手下对于当下这个时代的记录,更希望看见一点回答与前路。 ——————————————————————

很少写影评,看电影也不多,纯属个人见解,拒绝ky。

很高兴这篇影评里的理解得到导演的认可

 4 ) 不仅仅是犯罪悬疑片,更是九零年代普通人的时代诗歌。

大时代的小人物,总有太多辛酸。97年的国企改制,如同时代长河的一支分流。人如浪花浮沉,后浪推动前浪。青春也随着一浪又一浪,给了这个国家。而那些普通工人的前途,最后却支离破碎。《暴雪将至》就是这么一个关于变革年代的犯罪题材小城故事,同样是连环杀人案,同样是犯罪人身份未知。堪称大陆版的《杀人回忆》。

优秀国产犯罪片,近年来叫好也卖座,捧出了数位影帝。《烈日灼心》警长段奕宏与协警邓超。相爱相杀,基情无限。高楼戏那段,为此片加分不少。他们的对手戏,是本片的重要看点。《解救吾先生》故事节奏快,情节环环相扣,叙事清晰。王千源这个反派举手投足都有戏,充满着邪恶的个人魅力。《白日焰火》文艺片的外表下,藏着国产剧的心,还有几分模仿《白夜行》的痕迹,外形粗犷,却气质出众的廖凡,精湛演技撑起了整部戏。而《暴雪将至》段奕宏在本片饰演余国伟,在工厂里是神探,破获了很多盗窃案。在工厂外,却什么都不是,被人所轻视。段奕宏的演技颇为老辣,深沉而压抑,普通人的辛酸,喷薄而出。

这个故事,有种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工厂保卫科干事余国伟表面说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实则一门心思,想着通过破案,能够进入体制内,成为一名警察。余国伟与刑警队长老张的关系亦师亦友。这个细节符合时代背景,在80,90年代,我们那边的工厂保卫科基本上是警方去教他们,有很多工厂保卫都是拜警察为师。余国伟穿个皮衣,骑着挎斗摩托车到处跑。风里来,雨里去。他一生的荣光,就是在1997年获得了工厂颁发的劳模称号。可在2008年,工厂将要被爆破之前。余国伟重游旧地时,在厂里呆了20多年的看门老大爷,却声称1997年工厂没有办过表彰大会,也没见余国伟得过劳模。那么是老大爷胡说八道,还是余国伟记错了?

我觉得是余国伟记忆错乱了,他根本没有得过劳模这个颁奖。原因有四:

①余国伟在片中,也是属于下岗工人。不被保留,而被清退,说明他是属于边缘人员,并不是厂里的核心员工。对于一个边缘人员,厂里怎么可能给他颁发劳模这个重要荣誉?

②在调查连环杀人案的过程中,老余经常不去工厂上班。这并不符合他劳模的身份,有哪个重要员工,可以长时间不在岗位上的?唯一解释,就是他知道自己可能会被下岗了,所以在积极谋划新的出路。

③徒弟小刘意外死了,心爱女人燕子跳桥了。保卫科干事老余下岗了。几个打击,让老余彻底精神错乱了,所以才会对疑似犯罪,实则无辜的嫌疑人大打出手。一个曾经精神错乱者的获奖记忆,并不可信。

④老余回忆自己得奖的场景,正在台上发言的时候,工厂机器出故障,棉花从天而降,就像下了一场大雪,台下的工人对着台上的领导和老余起哄。这个情节,很是魔幻,让人觉得这个时刻,很不真实。

雪是贯穿全片的一条重要线索,雨雪连绵的湖南冬季,没有暖气,阴冷到骨子里。电影在我老家湖南衡阳拍摄,有着太多时代感和共鸣。开局在暴雪来临之前的97年,下岗工人的压抑之情,连环杀人案的紧张感。结尾的时间,则放在了2008年中国南方特大雪灾,印象特别深刻,温度太低,水管爆裂,电线杆倒塌,停水停电。公路封路,高铁停运,飞机停飞。片中人物的命运,随着雪而变幻,雪是代表人物命运的一个符号。导演董悦的院线电影处女作完成度很高,《暴雪将至》得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艺术贡献奖,段奕宏则获东京影帝。国际A类电影节的认可,可谓实至名归。

余国伟和燕子的情感线,则是另外一条线索。歌厅小姐燕子原本梦想去香港开理发店,却因为老余,留了下来,一起在大街上经营理发店,想组织一个甜蜜的家庭。余国伟是一个正常男人,和广场站街女,有着露水情缘。而老余一边深爱着燕子,却不和她啪啪啪。想着利用她去引出连环杀手,完成自己进体制的梦想。燕子曾对老余寄予厚望:“赚点钱,我们就一起离开这个地方”。最后梦想和感情双双破灭,小人物的结局,让人揪心。

破败的工厂区,雨雪连绵的冬季,没有暖气的室内。《暴雪将至》的阴冷氛围,让人感同身受。这不仅仅是一部犯罪悬疑片,更是属于九零年代的回忆,属于老余燕子这样的普通人的时代诗歌。身为湖南人,代入感太强,这部电影还原了你我成长的童年时代。

我自己配音,制作的视频

———————————————————

微信订阅:cmf2015 ,可能是全网福利最多的电影话剧号。

 5 ) 余国伟,哦不,老段有戏了

文/夏丽柠

管段奕宏叫老段,他一点也不冤枉。不说他面相显老的事儿,就说他考入中戏时是班里年纪最大的学生,比印小天、高虎、陶虹他们差不多要大三、四岁。就是因为外在形象不好,别人上大学时都出去接拍青春偶像剧。只有老段,踏踏实实地在学校里学习。大学毕业的时候,别的同学成了明星,老段却成了学霸。以至于惜才如命的老师们,最终为他求来了一个留京的名额,这个从新疆走出来的小伙子,成了实验话剧院的专业话剧演员。

一个真正的演员,只有在舞台上、镜头前,才能展现自己的魅力。虽然老段外型不讨巧,但是只要聚光灯打在他身上,整个人马上便光芒四射了,强大气场迅速外扩。老段演过的话剧不少,可我最爱他在廖一梅的话剧《恋爱的犀牛》里扮演的马路,一个痴情到癫狂的文艺男。他俯在郝蕾的膝盖上,满怀深情又无限懊恼地说,“明明,我该怎么办呢?”那个时候,观众感同身受,他的声音、表情、骨胳和肌肉都为这个受尽恋爱折磨的男人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们不需要再去评判他的容颜,而是深吸一口弥漫男性荷尔蒙的剧场空气,全神贯注地投入马路的爱情悲喜剧,而忘了老段是谁?

然而,在观看《暴雪将至》时,我再次遇见了同样的感觉。我觉得老段就是影片中的余国伟,余国伟就是老段,合二为一。凭借这个角色,老段拿了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最佳男演员。他在片中的表现无可挑剔,名至实归。之所以将片中男主角的名字记得很牢,是因为影片刚开始时,老段自我介绍:我叫余国伟,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大的伟。平静浑厚的声音,令人觉得这个男人踏实稳重,又有点小坏。

但接下来的镜头便摇到1997年的冬天,大雨如注的湖南小城,余国伟穿着件皮夹克,白衬衫,扎了条红领带。迈着两条小短腿,急急地跑到了案发现场,满脸堆笑,老远就跟公安局的刑警打招呼:“需要我们怎么配合?”然而当刑警离开,他独自面对女尸横陈的现场时,双眼射出了冷峻的光。瞬间,满屏都被这个极具心机的小人物形象塞满了。余国伟,哦不,老段有戏了!

余国伟在冶炼厂负责保卫工作,因为工作认真负责,逢案必破,被人称为余神探。多年的成绩以及周围人的奉承,令余国伟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甚至幻象自己能当一次劳模,上台戴一次大红花,发一次言,对所有人大声地说:“一定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是这句话、这个理想、这种幻觉,成为生于六十年代的余国伟走向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支柱。如今五十多岁的人可以想想,谁都有深具时代烙印的热血青春。

有人说这部电影像韩国版的《杀人回忆》。但我觉得,从导演的视角来说,这部比韩国电影略高一筹。虽然这个案子被锁定为连锁杀人案中的一起。犯罪分子身上有四条人命。但显然,导演董越的醉翁之意在酒,表面上他拍的是罪案,实际上他想说的是余国伟因此而改变的人生。起初,余国伟通过自己的经验一步步接近真相。但是,一次在钢厂里的追踪之后,犯人丢下一只鞋子。余国伟的徒弟却失去了生命。案件在余国伟心里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一方面他与罪犯结了仇,另一方面他的理想被蒙上了阴影。

追踪的这场戏拍得漂亮极了。罪犯、余国伟师徒二人在巨大的钢架结构的炼钢车间内攀爬、穿梭、追逐。哗哗的雨点声,密集的脚步走,厂内小火车的鸣笛声,以及车间生产的轰隆声。在空旷的背景之下,三个人的生命显得那么渺小。同时,此情此景也是对余国伟的人生侧写,他在乎的只有他在乎,他珍惜的只有他挂在心上。在时代面前,他只是一个弱者。无论是他单身,还是后来成了下岗工人,都是他无力改变的。他只有顽强地,近乎于偏执地追踪凶案线索,他才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或者说,实现了理想,他才能肯定自己存活在世上的意义。

影片中有一条弱化的余国伟与“小姐”燕子的感情线。江一燕乐于颠覆自己的玉女形象来扮演,精神可嘉。不过,与老段演对手戏还是有点吃亏,几场戏都是靠老段托着。但她怀疑老段利用她诱惑罪犯,逼问老段为什么不跟她发生关系的那场戏,眼里的盈盈泪光仍然彰显了江一燕的表演功力。

余国伟在破案过程中发现,他离理想越来越远了。失业、失恋以及理想的破灭,令他做出了极端的选择。多年后,他重新走上社会,已经是2008年的冬天。原来的工厂被整体爆破,将要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当他坐上长途客车要远走他乡之时,大客车却熄火走不了了。这意味着一个人无法那么轻易地走出过去,从头再来,谈何容易。有的人,一生都要被困在原地。一场暴雪,就能将过去的一切掩盖无痕吗?那只是期盼而已。

电影结尾,余国伟望着窗外散落的雪花笑了,他的英雄梦想彻底落幕了。他已经知道罪犯是谁了,或者永远也不会知道是谁了。但这对于他已经不重要了。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在结尾的二十分钟,含义即广泛深刻。莎士比亚说过,生存还是死亡?然而,对于人类来讲,生存是第一要务。可对于人生,有的人早就死过了。

我相信,老段对余国伟这个怀揣理想的小人物的理解是彻底的。他也曾经是这样的人,向着“演员”的理想前进。只不过他成功了。余国伟失败了。那么老段,与余国伟一起,继续加油吧!

转载请豆邮联系

 6 ) 《暴雪将至》片名有何寓意?

老余一心想要抓住犯人,想得成魔,想到间接害死了徒弟和燕子。却没想到,真凶早已死于非命。自己一直在找的,本就是只有他自己期待着的宏图大志。甚至那个成为劳模的景象,都好像不是真实的,自己神探的身份,被重视的感觉,都是不真实的。

他错在,梦做的太久。

燕子问,香港会不会成为一个想去就去的地方?而后,以为遇到爱情,接受了那个山寨的小香港,她的梦景破灭,将自己抛下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很快,香港就会变成想去就去的地方。

她错在,梦醒的太早。

杀了妻子的丈夫,骗自己说,我不是故意的。

他错在,给自己套了一个梦。

一心想要离开这个小镇的老警察,最后只能老死在这里。

他错在,动身的太晚,只能永远的活在梦里。

最后一个镜头,获得了自由,知道了真相,拿到了身份证的老余,终于要离开这个梦。车子却卡住了。这个地方所有人好像都被卡住了,卡在一段时间里,始终没能前行。那些前行了的时间迎来了香港回归,房地产发展,奥运会。这些被卡住的人迎来了一场大雪,覆盖覆盖,湮灭湮灭,忘记忘记。

每个人,都和那个杀人犯一样,无人认领,无人认识,看不清脸孔的死去。

 短评

电影真的很像《杀人回忆》但像就像吧,起码前半部分节奏氛围都很棒,可是从江一燕角色正式上线之后就变了。偷看日记产生误会,能解释不解释直接跳轨自杀,这么疼痛这么矫情,然后这就成了主角施暴的导火索了?我想看的是小人物为进编制,破案到癫,直至入狱的过程啊!

8分钟前
  • 永恒星鲈鱼
  • 较差

这电影看得我欲哭无泪。走出电影院,失魂落魄。看电影时,我一会儿代入男主,一会儿代入女主。内心戏多得要死。我像男主一样失去了十年,然后又失去了十年。也许我早就像女主那样被轰鸣而过的时代列车撞死了,但我自己还不知道呢。一个人如何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是一个问题。

11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他想在集体里留下自我,却被时代率先抛弃,他想从正义里偷份荣誉,自己却成了作恶凶徒,疯狂的追凶路上他毁掉三条人命,暴雨连阴,其实正义早已生效,暴雪将至,可惜他的人生已经失效。犯罪是壳,时代是肉,人心是核,一个癫狂小人物的1997,黑色又荒诞。

15分钟前
  • 24city
  • 推荐

批判前 先把故事讲好;起手势很高 越讲越平庸

17分钟前
  • st.moto
  • 还行

段奕宏那个角色只能解读为深柜了吧!虽然不想每次都用那么情欲的视角来看段奕宏主演的电影,可是看完以后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也就那句“跪下,撅着”了!

2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多余的余。一个被无情抛弃的年代。全片视觉风格是统一的,恶魔自有天收的想法执行,变成了下个不停的大雨和上帝视角。但江一燕从头到尾都不在状态,令人难堪。后面一直想通过不断往下掉的戏去补救,却已来不及了。飞车粗暴,爆破造作。想玩点回忆似真似假的喂狗老人,也有点闪烁其词,故作聪明。

24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

2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厂里那段追赶戏拍的绝了,工业水平全程在线,故事太温吞看到中间有点嫌长。另外一个还算严肃的电影在世界首映这场的Q&A,全是一些小粉丝儿在争相表白偶像,求祝生日快乐的上台自拍的还有要translate by myself的,感觉真丢面儿

28分钟前
  • Cindy
  • 推荐

案发地点一年365天都下雨,可能凶手是萧敬腾吧。

32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3.5 创作思路上有《白日焰火》的影子,全片都在营造暴风骤雨及被下岗潮裹挟的低压氛围,个体记忆被无情碾碎,并将凶手直指整个失意压抑的时代。后半段剪辑有点崩,尤其是燕子的最后几场戏,导致高潮部分剧情走向缺乏力度。无法幻想的日子里,我们都成了多余的人。

34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前面给出的所有线索,到后面都是无用的,然后导演说:“算了要不我们还是谈谈时代吧。”……镜头质感不错。

37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余国伟 钓鱼的鱼 多余的余 暴雪将至的时候 每个人的命运都跟余国伟那条不断拉扯的夹克一样尴尬

40分钟前
  • t0psh1t
  • 推荐

段奕宏影帝努力地扮演了一次宋康昊。40分钟以后全面崩坏。江一燕在我心里还是隐藏极深的万年烂片王。

41分钟前
  • 你虎哥
  • 还行

女人的死亡方式,被男人拖到另一个地方,缓慢,残忍,一刀刀杀死。男人的死亡方式,当他发现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在多余的国度,做多余的伟大梦想,余国伟。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20171029 TIFF 全球首映。不差,作为处女作来说,厂房和筒子楼的全景空镜还有工厂追逐戏真的蛮惊艳的。只是故事还是有些卖弄,导演QA的时候也显得有些迷,估计自己也没琢磨透。雨雪作为意象,操作得有些过。段奕宏超级棒!!!段奕宏本人超级帅!!!!给段奕宏投五票!!!!!(想了一下还是加一星

47分钟前
  • 很好很会吃米
  • 推荐

导演把握社会现实和类型片的能力都相当可以了啊~很像曹保平风格,支持这种走向的国产电影~

51分钟前
  • esp吃梦香菇
  • 力荐

如果老段要利用我查案我愿意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嫌犯上钩被抓继而帮助他成功破案评上先进转正上调实现梦想。他喜不喜欢我,是不是深柜我都无所谓。

55分钟前
  • 中也
  • 推荐

这个片子看完很憋屈,最大的感受就是,人呐,别太把自己当专家,越有人夸你,你就可能越成笑话,别总想着过去的荣耀,你以为的那些光荣搞不好最后都不存在,即便存在也是喂了狗。

58分钟前
  • 小川叔
  • 推荐

@东京电影节 低配版《白日焰火》。想讲太多导致故事浮得厉害,导演处女作值得鼓励

1小时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从头下暴雨下到尾这一点就值回票价……

1小时前
  • 吃吃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