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爱时代第一季

泰国剧泰国2020

主演:帕努瓦·可通塔维,Varodom Khemmonta

导演:New Siwaj Sawatmaneekul

 剧照

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1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2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3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4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5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6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13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14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15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16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17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18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19歪爱时代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2 16:38

详细剧情

由《为爱所困》第一季及《逐月之月》第一季制作人制作,敬请期待!这次又是工程学院+医学院!椰奶CP四年之后再次合体!

 长篇影评

 1 ) 《镀金时代》第一季华服全记录

虽然这部戏的服装设计师有时候喜欢“放飞自我”,把上世纪三十到五十年代的时装元素融入1882年背景的服饰中,但是HBO下血本的太太小姐们的衣橱还是很有看头的。两位女主角都基本上保持了一集换四套服饰的速度,其他的配角也基本上是出场一次就换一套造型,而且多数都很养眼精致。

所以,本文就从罗素夫人开始,细细盘点《镀金时代》第一季中各个女性角色身上出现的服装,配饰和首饰当然也在评论之列。豆瓣高人多,关于巴斯尔裙变迁的知识就不需要科普了,咱们直接进入正题吧。

本帖中部分高清剧照及服饰原型对比图由微博网友TomGatsbyCrowley友情提供,在此表示感谢。部分服饰原型对比图由微博网友寒武_刷剧ing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高清截图均为本人制作,如需转载请告知并注明作者出处。

罗素夫人的第一套衣服,饰有刺绣和珠扣绳结的鸭蛋青色斗篷,以及配套的同色系巴斯尔裙日装。

这身斗篷和巴斯尔裙相配合,显得华贵而轻盈。

斗篷和戏剧化的饰羽毛帽子,都借鉴了一战前美好时代后期的装饰元素。

斗篷内的日装,上身做了简约的时装化处理,但由于线条流畅,而且跟下身的巴斯尔裙搭配和谐,并没有给人突兀之感。

第二套衣服,肉桂色和紫灰色的日装巴斯尔裙。

这套衣服的出镜率非常高。

这套衣服除了上身设计的简洁化处理,巴斯尔裙的臀部轮廓也采用了取神不取形的手法,裙撑被柔滑的打结绸缎取而代之。

罗素夫人的多套行头,都跟1882年实际流行的服饰相去甚远。不过,设计师的想法有其合理性,因为罗素夫人是新贵,自然喜欢“标新立异”,因此一些出挑的款式出现在她身上也“顺理成章”。

第三套衣服,饰暗金色抹胸黑底银色蕾丝薄纱晚装。

不仅服装“时装化”,罗素夫人的首饰也和当年实际的风尚大异其趣。

这套服饰的整体效果。

第四套衣服,镂空花叶细节装饰垂坠感丝质巴斯尔裙。

这身衣服裙摆的设计处理,将丝绸面料的垂坠感发挥到了极致,令人叫绝。

而上半身的细节处理,让人想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高级定制时装。

第五套衣服,鹅黄主调缠绕拼接细节丝质高领巴斯尔裙。

这套衣服虽然也做了时装化处理,但是流畅悦目的神韵显然受到了1880年代时尚插画的影响。

鲜艳明媚的色彩,仿佛把春天穿在身上。

第六套衣服,双色镶拼饰羽毛晚装。

真实的羽毛和服饰面料上的羽毛印花相映成趣,细节上很用心。

第七套,藕粉色饰宝石花朵刺绣丝缎斗篷,藕粉色丝缎拼接银灰色蕾丝羊腿袖连衣裙。

这套服饰已经跟1880年代没啥关系了,服装设计师直接带我们穿越到了巴斯尔裙撑已经消失的1890年代。

藕粉色和银灰色的组合华贵又高级。

第八套,鸽灰色镶边蓝色丝绸披肩袖晨衣。

这身衣服显得飘逸又妩媚。

当然了,这身衣服跟1880年代仍然没什么关系,我猜多半是受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戏服的启发。

第九套,黑白主色薄纱立体花朵装饰大拖尾晚装。

这件晚装上半身的设计思路完全和今天的晚礼服没有区别,直接走上T台都未尝不可。

然而隆重而浪漫的大拖尾与装饰其上的立体花朵,赋予这件礼服古典与灵动交织的魅力。

第十套,条带状白色蕾丝装饰睡衣。

很普通的睡衣,没什么好说的。

第十一套,白底金色巴洛克风格印花露肩连衣裙。

这身衣服剪裁还不错,但是范思哲一样的印花也太敷衍了。

另外,当时的日装是不能露肩的哦,也许作为新贵的罗素夫人不想事事守规矩吧。

第十二套,象牙色蕾丝饰领深红色天鹅绒晚装。

暗红色天鹅绒显得神秘且高贵。

虽然罗素夫人是新贵,这身服饰却透出“老钱”的味道。

然而,这身衣服也不属于1880年代,而是属于1890年代初期。

罗素夫人这身天鹅绒晚装,复刻了著名画家萨金特1892年的作品《Mrs. Hugh Hammersley》。以下是这幅画,图片来自三典轩高清书画资料。

第十三套,金绿色天鹅绒饰蕾丝边睡袍,饰褶皱白色高腰睡裙。

为使头发不被弄乱以及便于做发型,罗素夫人把头发编成了一根辫子,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许多女性还保留了这个习惯。

罗素夫人这张床可是真够“new money”的。

第十四套,碧绿色孔雀尾羽刺绣装饰高领巴斯尔裙。

这身衣服中的帽饰、刺绣乃至相配的耳饰,装饰元素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既亮眼又拉风。

碧绿色本来就鲜丽夺目,服装设计师还花了心思,让全场只有罗素夫人一个穿了这么显眼的颜色,使她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视觉中心。

穿着这身衣服的罗素夫人,仿佛一只骄傲的绿孔雀。

这身衣服的裙摆部分虽然不算形制严谨,但颇得巴斯尔裙轮廓的神髓。

第十五套,玫瑰紫鱼鳞状纹样装饰绸缎镶拼鸭蛋青素面丝缎巴斯尔裙。

这种梯形镶蕾丝边的领口设计,在1880年代早期非常常见,罗素夫人的各种“奇装异服”里,总算有了一件符合故事真实时代背景的。

但是,这套服饰款式虽然基本符合历史,细节却相当的“现代”,不管是上半身的面料质感还是花边都是如此。

作为贵妇的日装,这套服饰的面料花色还是显得不够贵气。

第十六套,浅绿黑色镶拼饰立体花朵丝质晚装。

两种色彩的反差,平面和立体花朵细节的对比,这身晚装的设计思路其实已经非常当代了。在整体效果上,这身衣服也比1880年代初期的款式简洁,更像是上世纪中期的高级定制时装。

第十七套,灰蓝色镶拼粉灰色丝缎露肩晚装。

这套服饰的整体线条流畅而优美。

上半身的灰蓝色绸缎如升腾的云气一般,让露肩设计显得更有魅力。

第十八套,淡蓝湖蓝二色绸缎拼接蕾丝衣袖巴斯尔裙。

这身衣服的色彩很雅致。

服饰上半身简洁的设计和精巧华丽的首饰相映成趣。

第十九套,薄纱及羽毛饰领乳白底子青花花鸟纹晚装。

整件衣服看起来就像一尊青花瓷瓶,近看的效果要比远观出色。

第二十套,酒红底子重工亮片珠绣晚装斗篷,三色堆纱牡丹装饰大红色丝缎晚装。

饰有堆纱牡丹的大拖尾气场十足,妥妥的女王风范。

晚装大衣和晚装斗篷是贵妇们参加宴会、派对和观看演出时的必备。这件暗红色晚装斗篷的华丽程度不输于里边的晚装,美得几乎具有攻击性。

穿着一身艳丽夺目的红,罗素夫人打响了征服纽约上流社会的第一炮。

血一般暗红的底色上,流淌着不加掩饰的欲望和野心。

第二十一套,不规则设计三色面料拼接晚装。

这身衣服的设计思路可以说十分现代了。

由于扮演罗素夫人的凯莉.库恩在拍摄期间发现自己怀孕,为了掩饰孕肚,很多服装的轮廓经过了设计师的修改。但是腰线部分在视觉效果上毕竟很难做到完美了,也算是一个遗憾吧。

第二十二套,珠灰素缎镶拼银灰蕾丝高领巴斯尔裙。

作为出席午宴的服饰,这套衣服可以说是得体又高贵。

镂空的蕾丝显得十分精致,而罗素夫人佩戴的项链再次“领风气之先”——那是一件Art Deco风格的首饰。

灰调子的服饰只要设计得当,永远是营造高级感的利器。

第二十三套,橘红色刺绣及流苏镶边黑底暗花绸缎斗篷,黑底暗花绸缎巴斯尔裙。

这件斗篷的剪裁略显臃肿,不过也有可能是为了掩饰演员的孕肚。

罗素夫人戴的那顶帽子倒是很漂亮。

第二十四套,黑底金色植物印花小翻立领丝缎连衣裙。

在临时下榻的酒店用餐,属于非正式晚餐场合,罗素夫人选择的这身衣服既贵气又不过于隆重,非常得体。

这套服饰还被当做下午装穿着过。

第二十五套,黑色薄纱单肩装饰浅灰色绸缎镶领黑白灰三色印花晚装。

这件衣服一反常态地没有使用束紧腰部的设计,但背后仍然采用了巴斯尔裙的轮廓,所以感觉非常奇特。

没有束紧腰部的设计就需要挑角度才能好看,如果拍摄角度不合适就会非常显胖。考虑到演员在拍摄期间发现自己怀孕,服装设计师又为了掩饰她的孕肚不得不修改服饰的剪裁和廓形,这套服饰的视觉效果有些遗憾也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十六套,红褐色主调饰金红色刺绣巴斯尔裙套装。

丈夫公司的火车发生了事故,罗素夫人和丈夫一起赶往事故现场视察情况。基于这个原因,这身衣服的色彩和款式都很低调。

当然,考究的细节和做工是少不了的,毕竟,衣服是身份的象征嘛。

第二十七套,红黑二色丝缎拼接薄纱及蕾丝巴斯尔裙。

红黑二色的极致对比,让罗素夫人有了几分“蛇蝎美人”的慑人气场。

抢眼的帽饰也是提升气场的利器。

第二十八套,翻折小尖立领红色丝缎镶拼黑色蕾丝巴斯尔裙套装。

这身衣服的装饰元素和上一套服饰类似,稍不注意就会误认为是同一套。

这套服饰近看还不错,远观的整体效果就不及前一套服饰了,无论是气场还是灵动,都显得差口气。

第二十九套,立体花朵装饰鸭蛋青底子花卉纹印花面料及金棕色丝缎午宴礼服。

这身衣服的腰线收束得也不够到位,估计也是因为上面提到的,演员怀孕的缘故。

鸭蛋青和金棕色的组合柔和雅致又有亲和力,很符合午宴女主人的着装要求。

第三十套,红色条带及黑色蕾丝装饰黑色亮缎缀流苏短斗篷。

这件斗篷穿在第二十七套服饰外边,让本来就很有气场的造型更添华贵。

抢眼的帽饰当然也是提升气场的利器。

第三十一套,黑底彩色花卉纹印花面料镶边海棠红塔夫绸巴斯尔裙。

黑底彩色花卉纹的装饰让这身造型显得既灵动又雍容。

第三十二套,孔雀绿丝缎及深灰色石板纹样蕾丝装饰灰色羽毛晚装。

这套衣服的设计思路是极好的,配色和细节也很舒服,但是因为扮演罗素夫人的演员怀孕的关系,腰线收束得不完美,效果打了折扣。当然,还是要为演员的敬业精神点赞的。

第三十三套,珠灰色底子饰银线刺绣缀流苏晚装斗篷,珠灰色暗花缎、素缎及薄纱拼接晚装。

虽然腰线收束得不尽完美,但这身晚装无论质感还是线条都非常优美,高级感十足。

罗素夫人的帽饰和耳饰在夜色中闪闪发光,正适合观赏亮灯仪式这样的场合。

第三十四套,乳白绸缎底子黑色细线勾花饰黑色蕾丝巴斯尔裙。

帽子上的一抹红色点亮了黑白为主的搭配,同时与衣袖上的红色线条形成呼应。

这身造型张扬中不失贵族气。

第三十五套,风琴褶装饰白色提花面料镶拼海军蓝丝缎巴斯尔裙。

领口和袖口的褶饰充满了浪漫气息。

海军蓝和白色的搭配雅致又醒目。

第三十六套,小蝴蝶与流苏装饰银白色丝缎晚装。

这身晚宴造型带有些许童话气息。

第三十七套,红白蕾丝巴斯尔裙,白色蕾丝披肩式外套。

浓艳如血的红色蕾丝,有些令人不安。

蕾丝的柔软特质决定了它无法塑造挺括利落的廓形,所以这身衣服也就失之臃肿和累赘了。当然,那顶帽子单独拎出来还是中看的。

第三十八套,蕾丝贴花及流苏装饰珠灰色丝缎斗篷。

这件斗篷穿在第二十二套服饰外边,加上拉风的帽饰,为本来就精致的造型更添一丝华贵。

第三十九套,白色镂空花边装饰银白色披肩翻领丝缎睡袍,白色镂空蕾丝镶领睡裙。

这身银白色睡袍无论是装饰细节还是款式都显得简洁大方。

接下来这两张图里不是成套的服饰,而是罗素夫人穿在礼服里边的衣服——紧身胸衣和衬裙。

第四十套,热带花卉彩绣装饰睡袍。

独特的花卉纹样为睡袍带来一丝异域风情。

第四十一套,薄纱丝缎镶拼白底黑色枝叶纹大拖尾晚装。

为了女儿初入社交界的舞会,罗素夫人着意打扮起来,能搭配珠宝的地方一个都不放过。

华丽的大拖尾自然是营造奢华气场的利器,高起的薄纱衣领也把王者气度烘托个十足。

片中罗素夫人提到,这身晚装是从巴黎订制的。如果按照1882年的真实时代背景,它多半出自沃斯这样的高级定制时装屋。

从雄心勃勃这点上说,罗素先生和罗素夫人真是天作之合。

上面提到这套服饰在剧中可能来自沃斯这样的高级定制时装屋,真被我说着了。这套衣服的原型真的是一套沃斯出品的晚装,如下图。

《镀金时代》第一季中罗素夫人的服饰就为大家盘点到这里,总共四十一套。

玛丽安这个角色,在本剧播出后颇有争议。有人喜欢她思想先进、心直口快,有人则认为她自私莽撞,甚至伪善。跟精于世故且强势的罗素夫人相比,玛丽安显然是一朵纯洁的“小白花”,她的身上寄托了编剧对于变革的认同和渴望。我认为,玛丽安的性格是复杂的,她既有不墨守成规的先进性,也有身为家教良好的淑女的思想局限性;既有勇敢追爱的勇气,也有识人不察的盲目性;既聪慧大方,也有小镇姑娘没见过大世面的青涩。很难用可爱或者不可爱来界定这个人物,因为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完美,才有生命力。

玛丽安的第一套服饰,小圆球花边装饰黑色巴斯尔裙。

玛丽安的父亲去世了,所以她甫一出场,便穿着一身丧服。

这套丧服表面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细看则细节精致,符合玛丽安淑女的身份。

第二套,蝴蝶结系带装饰黑色长外套,青果领装饰黑色巴斯尔裙。

外套腰间的蝴蝶结设计让黑色的丧服不至于显得过于沉闷。

从养尊处优到几乎身无分文,玛丽安此时的心情应该比初进贾府的林妹妹更凄凉。

第三套,织绣蕾丝装饰黑色高领衬衫,背心式黑色连衣裙。

淑女毕竟是淑女,即使服丧也有好几身不同的行头。

大家注意看就会发现,这套衣服中巴斯尔裙撑消失了,裙摆轮廓更接近1890年代的款式。而这种设计,在玛丽安后面的服饰中还会经常出现。

第四套,暗紫色丝绒装饰雪青色高领连衣裙。

丝绒面料的装饰为这套服饰朴素简洁的设计增添了华丽感。

紫色在西方上流社会是服半丧的颜色,这套造型在历史细节上未必严谨,但礼仪上却非常准确。

第五套,母贝纽扣装饰白色蕾丝小翻领衬衫,皇家蓝丝绒短外套,深色条带装饰浅蓝色百褶长裙。

这套服饰在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按照当今观众的口味进行了细节上的简化。

领针、帽子和阳伞可以说是淑女出街必备,也是良好教养的细节体现。

第六套,镂空蕾丝内衬水蓝色紧身胸衣式上衣,深色条带装饰浅蓝色百褶长裙。

有透视效果的镂空蕾丝让其下的肌肤若隐若现,但却不给人卖弄风情的感觉。

这套服饰虽然采用了“胸衣外穿”的设计元素,却仍然显得纯净典雅。

第七套,浅灰底子小团花纹样背带式连衣裙,母贝纽扣装饰白色蕾丝小翻领衬衫。

精致的小团花纹样就像英伦下午茶瓷器一样清新怡人。

这身造型参考了一张传世的老照片,如图所示。对比图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第八套,黄色暗花丝缎泡泡袖晚装,群青色斗篷式外套。

晚装大衣作为上流社会淑女的社交装备,本来应该十分华丽才是。但是玛丽安是背着姑妈跑到罗素

 2 ) 落后于时代的《镀金时代》

如果《镀金时代》是一部90年代,00年代甚至10年代的电视剧,是值得5星的,也会值得艾美金球。

但是在2022年的今天,一部无论是剧本还是视听语言都如此保守,如此结构主义的电视剧,就显得落后时代了。

《唐顿庄园》很好,作为一部传统的电视剧来说无可指摘。但是唐顿庄园也是10年前的东西了。在这十年间,电视剧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化,流媒体化等等。这也催生出了许多非常进步性的电视剧,如同属hbo的《亢奋》、《继承之战》,如解构主义的《伦敦生活》,如网飞的《性爱自修室》。这些电视剧在剧本和视听语言上都对电视剧这一门类有很大开创性。如果观众看过上述这些电视剧就会明白,这才是当代。相比之下,《镀金时代》仿佛是上个时代的产物。一切都很好,但一切都太旧。

我明白,《镀金时代》拍的是19世纪,不能和时装剧比较。但《凯瑟琳大帝》呢?《名姝》呢?不也都是历史剧吗。但这些作品却很“新”,从剧本到台词再到剪辑,都是“新”的感觉。

我觉得剧本和视听是可以分开的。《亢奋》的剧本完全可以拍出《13个理由》的风格,一种苦大仇深的风格。但它没有,而是依靠花里胡哨的画面,动次打次的音乐,剪辑出了一个迷幻的世界。《继承之战》粗言秽语虽多,但也不是不能拍成《黄石》的风格。但它也没有,而是依靠大导演亚当麦凯所建立的纪录片风格,拍出了一个荒诞而真实的家庭。

也许Julian Fellowes大人很老了,也不适合写解构主义的剧本。但是导演可以来点作用吗?腊肉也能做成分子料理呢。求求了,来点新东西吧!

 3 ) 时代

最近发生太多事了,我觉得自己心里都是荒凉。

最近开两会,提案有允许单身30岁女性生一胎,有允许妻子查验丈夫财产情况的。

我心里好难过。这两条在我心里都是成立的,但是推进都好难。

就像这个剧里,那个黑色女孩想发表文章,报纸想影藏她的肤色。

一切都是观念,我们在任何时代都有需要奋斗努力的东西。

因为不被这些东西束缚住的人是不会懂被这些东西束缚住是有多么痛的。

幸好,痛的不止我一个。

要发声,要进步。

以后,当两个黑人在街上说话,再也不用给白人让路了。

 4 ) whatever时代

很多都拿这部剧和唐顿庄园相比。唐顿庄园更庄重,年代感很足,这部剧是新旧之间的冲突和时代的向前发展,除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还有大格局上的改变。勾心斗角明显少很多,看起来很轻松,比如9集 Marian Brook 要私奔,编剧留下了很多伏笔,很明显私奔不成的。让我没想到的是对方也很诚实,直接坦言爱情比不了荣华富贵。

罗素夫妇:相爱,一个生意上很有野心,一个在圈子里很有野心。新贵试图挤进旧贵族的圈子里,旧贵族看不起新贵的钱,又需要他们的钱来做慈善。

Marian的两个姑姑:哈!一个还是和演律师时一样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一个和欲望都市里完全不同的性格,演技真的都很好。这是题外话,大姑姑很明显更排斥新贵,但也并非守旧要极致,她不顾救了Marian的 Peggy Scott 的肤色,雇佣她做秘书,大胆称赞她,比剧中很多因为肤色排斥她的人要高尚多了。小姑姑明显被保护的比较好,人还是比较单纯和善良的。

本来我以为女主是Marian,发现大家都很出彩,希望后面她也能有所作为。

看到点灯仪式的时候,忽然感悟我们很多时候把身边的事物当做理所当然,其实我们也是时代进步的得益者。然而不公和冲突无论哪个时代都有,我们现在看以前的剧,后人也会看我们的戏。

 5 ) 《镀金时代》:部分艺术品和人物

第九集 //www.douban.com/note/828053887/?_i=7990067Mga-wyJ

第八集 //www.douban.com/note/827599736/?_i=7397204HvC2jsv

本剧和《唐顿庄园》共有同一个编剧,乍看上去有很多相似性,尤其是拍摄手法,跟随仆人在豪宅里的长镜头、纽波特掠过水面的航拍等等。两剧年代相差不多,都是有关富人的生活。根据IMDb,编剧Julian Fellowes说过考虑让年轻的Granthan伯爵夫人Cora在《镀金时代》某个时间点出现。

《镀金时代》讲述的是美国故事,必须有美国视角;而《唐顿庄园》则有关于光辉和荣耀的逝去,一个年代的终结,因此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开局。在《镀金时代》里看到的是美国梦的开始,工业化的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年代和地方,美国顶替英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力量。

——《镀金时代》执行制片人Gareth Neame

“The Gilded Age”通常指1870到1900年这段时间,也有扩展到一战前的。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纯真年代》设定上也差不多是同一时间。本剧和《纯真年代》一样,场景中都用了大量艺术品,特别是这个年代的画作。

一、部分画作

片头的舞蹈镜头,灵感像是来自威廉-高斯的画作Detail of Hofball in Wien (1900)。

第四集玛丽安拜访钱伯林府,看到的第一幅画是爱德加-德加“芭蕾舞系列”中的一幅。

这幅“Dance Class”之后在第六集也出现过,第七集律师瑞克斯也见到了这幅画。

Corot的《枫丹白露森林》。让-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1796-1885),法国著名的巴比松派画家,也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画风自然,朴素,充满迷蒙的空间感。

这里玛丽安问钱伯林夫人她的画作是继承自哪方家庭,但显然钱伯林夫妇都是艾格尼斯姑妈眼中的“新贵”,没有继承一说都是买来的;在《唐顿庄园》有反向对话,玛丽的一个追求者问她家的画值多少钱,她淡淡地说不知道没买过,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这边有一幅莫奈的《拿雨伞的女人》。

莫奈画前面的雕像又是德加作品,“年仅14岁的小舞者”,可以看作是“芭蕾舞系列”之一。

这个舞者雕像在第七集瑞克斯的场景中又出现过。

两人告别之前玛丽安背后是德加“芭蕾舞系列”的另一幅画作。

二、部分真实人物

创建红十字会的Clara Barton。

镀金时代纽约名流Maime Fish。

为很多富人设计过住宅的Stanford White,设计了著名的华盛顿广场拱门,高77英尺(23米),模仿巴黎凯旋门(1806年),后者则模仿罗马的提图斯凯旋门。怀特这个人最后是被人大庭广众之下杀死的,因为做人不太名誉。

复制维多利亚时期的服装,右图来自佛罗里达州志,一位无名女性,the face of victorian era。

 6 ) 美剧《镀金时代》剧情精解+背景拓展【持续更新中。。。】

这是发生在140年前美国镀金时代的故事,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县(现在的曼哈顿)所发生的关于新秀资本与上流传统对抗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们所发生的事情聚焦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与东61街交叉口相对而望的两栋别墅中展开...

目录:

一、历史背景梗概

二、城市沿革与地图

三、人物分类梳理

四、剧情细节精解

五、影片赏析


一、历史背景梗概

1800-1883政党分赃制的开始到彭德尔顿法案的签订。【标志着美国政府持续了大半个世纪腐败的终结】 政党分赃制_百度百科 (baidu.com) 彭德尔顿法案_百度百科 (baidu.com)

1820-1920美国自由移民时代。【从1920年后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

第一波移民潮发生于1820-1860,约500万人。主要为:爱尔兰人、德国人、非洲黑奴及少数淘金的亚洲人。

第二波移民潮发生于1861-1880,约500万人。主要为:欧洲移民。其中1864年林肯颁发了《鼓励外来移民法》。而此镀金时代的美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如火如荼,也急需大量人口,不仅仅是官方更多来自民间企业的优厚移民待遇也层出不穷。

第三波移民潮发生于1881-1920,约2350万人。此阶段导致人口爆发式增长,使得当局不得不使用各种手段限制有色人口入境,最臭名昭著的是于1882年颁布的《排华法案》

移民后果:以上各种无限制移民政策大大推进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东西部的开发与建设。但同时也导致了美国内部人种繁多、语言产生地域性分异,19世纪各大城市帮派林立、贫富差据极大的局面。【2018年的美国镀金时代纪录片中说道:全国最富有的4000个家庭不到百分之一的美国人拥有的财富几乎和剩下的1160万户家庭加起来相当。】

1851-至今《纽约时报》(英语:TheNewYorkTimes,缩写NYT)是一个美国日报,由纽约时报公司于1851年9月18日在美国纽约创办和持续出版。它是美国严肃报刊的代表,有相当的影响力。

1863-1869,太平洋铁路(又:陆上路线)——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修建并通车,开启了全美铁路建设的热潮。

1870-1900,【镀金时代:(英语:Gilded Age),美国的财富突飞猛进的时期。这段时间中,数百万的移民从欧洲来到了美国,同时大量的重工业,包括铁路、工厂、采矿等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大部分的财富都聚集到了美国的北部和西部;而南部,作为南北战争的战败方,在经济上始终低迷,越来越依赖于棉花和烟草的种植,同时这两种作物始终保持着较低的价格。这个时期对美国南部的黑人来说是最糟糕的时期,他们仍被剥夺政治权利和选举权。此外,美国政治在这个时期之中也有了很大的阶段性进步。“镀金时代”这个名字取自马克·吐温第一部长篇小说。1873年,马克·吐温与华纳(Charles Dudley Warner)一同创作了这部作品。这部作品的主题是讽刺南北战争之后的充满贪婪和政治腐败的美国政府。之后,美国人用“镀金时代”一词来称呼这段时期。这个词组实际上出自莎士比亚1595年的作品The Life and Death of King John。】——摘自全历史


二、城市沿革与地图

1、故事两家房屋坐标

曼哈顿上街区部分截图

曼哈顿街道大抵以数字来命名,南北走向称大道,东西走向称街,街又以第五大道为分界点再分东街、西街。 故事中两家处于第五大道与东61街的交叉口处。


2、关于纽约沿革

现在纽约市所有组成区

纽约合并(1898年)

1898年,布鲁克林(当时为一个独立城市)、纽约县(包括布朗克斯的一部分)、里士满县皇后县的西部合并,正式成为了现代的纽约市。

所以,当时1882年时所说的纽约其实就是指曼哈顿区。

帮派林立

移民也导致了西欧各大黑帮对纽约的渗透。近一百年来,这些臭名昭著的犯罪团伙——统称为五分帮派,几乎遍布了纽约城及周围地区,他们一度也被视为是地球上最致命的团伙之一。

电影《 纽约黑帮 》描绘的如今纽约市曼哈顿下城地区的五点区(Five Points)曾几何时被视为美国的初代大熔炉,这里是最贫穷和最不幸的移民聚集地。

纽约公共交通沿革

19世纪常见马车种类

【1825年,一个名为George Shillibeer的马车制造商被委托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更大的用于城市间交通的马车,omnibus(公共马车),能够乘坐16名乘客,由三匹马拉动。如下图:

omnibus(公共马车)

1831年,这种公共马车被引入到纽约,到1835年,纽约就已经有超过100辆这样的马车运营。费城、波士顿和巴尔的摩分别在1831年、1835年和1844年引入了类似服务。1856年,最早的公交公司——London General Omnibus Company成立了,成立初年就收购了580辆公共马车和6400匹马。这种马车的发明使得乘坐费用大大降低了。19世纪中期的纽约,乘坐一次公共马车平均只需12.5美分(合今天2.5美元),而当时普通美国工人的工资是50美分每天,只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因此虽然公共马车的速度相比出租马车并没有提高,甚至因为乘客增多并且要中途上下客,反而更慢,但因为相对价格的下降,乘客数量大幅上升。1850年代,纽约平均每天有12万人次乘坐公共马车,合平均每人每天乘坐0.25次。虽然此时公共马车的主要乘客依然是相对富裕的新兴中产阶层,但普通人也会偶尔乘坐。

1830年,第一条城际火车线路在利物浦与曼彻斯特之间开通。然而,蒸汽机因为其巨大的体积,危险的高温蒸汽,巨大的能耗和噪音,并没有被应用到城市内部交通中,但铁路却被引入到城市交通来。1832年,在纽约曼哈顿岛上的哈勒姆区,铺设了第一条城市交通用的铁轨运行公共马车。这条铁路本来是暂时的,计划未来会被蒸汽火车取代,但实际马车的运行非常良好,被认为相比蒸汽机更适合城市内的交通环境。于是这种形式就被保留下来,被称为horsecar(轨道马车),并在比较繁忙的线路上慢慢取代了传统的omnibus。

horsecar(轨道马车)

因为铁轨大幅减少了阻力并增加了稳定性,horsecar在不增加马匹的情况下,可以很轻易的以两倍于omnibus的速度,拉动两倍的乘客量,同时事故率也降低为omnibus的八分之一。随着承载量和速度都上升,单位运营成本的运量也大幅上升,价格进一步下降,加上速度终于超出了步行,达到了10-12公里每小时,舒适性也大幅提高,使得公共交通对于普通工薪阶层的吸引力大大加强。到19世纪末期,这种轨道马车的票价大概是10美分,虽然高于同时期公共马车的6.25美分的票价,但运营距离也一般远较后者为长。而同时期男性工人1-2美元的日薪,已经可以负担每天通勤乘坐的费用。当时,纽约平均每个居民每天乘坐0.8次轨道马车(美国城市平均水平为0.5次)。同一个车厢里,有中产阶层的女性,也有爱尔兰的男性移民工人,公共交通的普及为各种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一个了崭新而有挑战的公共空间。

弊端:交通堵塞,马粪污染城市环境。 1880年,纽约市政从街道上清除了15000匹死马。】 转自-近代西方城市交通简史(一)马车时代1600-1880 - 知乎 (zhihu.com)

【19世纪下半叶,高架铁路开启了郊区城市化进程。中产阶级可以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远离噪音和异味——但仍可以赶过去上班。私营铁路公司架起了曼哈顿主要街道到郊区(之前为保留农田)的铁路线。但是市区到郊区之间10美分一趟的交通费用,对于当时在市中心上班的普通劳动者来说还是极其昂贵的。

1883年5月24日,连接着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岛的布鲁克林大桥正式交付使用。

1898年,5个行政区的整合使纽约市的行政面积增加了13倍,这成为了当时地铁系统建设的良好契机。包括地铁的票价结构设计在内的众多因素,意味着更大比例的曼哈顿劳动者可以住在地铁延伸到的郊区。】转自- 城市史记︱曼哈顿城市密度之兴衰 (qq.com)

道路照明

【19世纪前,美国纽约和其他城市的大街,以挂在柱上的鲸油灯来照明。虽然市内到处都有鲸油灯,但许多人仍旧埋怨光线不足,夜间很难看清东西。

19世纪发明了煤气灯,煤气灯亮度增大,市民夜间外出有了更多的安全感。因此,尽管有人批评煤气灯会惊扰马匹,但纽约和欧洲的主要城市均大量使用煤气灯作为路灯。

真正使路灯完全改观的是英国的斯旺和美国的爱迪生。他们先后于1878年和1879年各自发明了白炽灯,用作路灯十分理想。纽约市很快用爱迪生发明的灯泡作路灯,由珍珠街发电厂供应电力。这座发电厂建于1882年,是今天发电厂的老祖宗,它最早向纽约市输电。电灯的发明对美国影响巨大,尤其有助于减少街上的罪案。1884年,英国电力工程师普利斯看到纽约设备之佳,赞不绝口,他说:“没有什么比由光辉耀目的纽约大街转到黝黑晦暗的伦敦街道更使人沮丧的了。”】转自- 路灯的变迁_煤气灯 (sohu.com)


三、人物分类梳理

【凡瑞恩家族】

【罗素家族】

【主要配角】

【次要配角】

四、剧情细节精解

1、剧中角色与历史对照人物

◎伯莎·罗素(铁路大亨之妻)改编自阿尔瓦·史密斯·范德比尔特·贝尔蒙特(Alva Smith Vanderbilt Belmont,1853-1933 年)

Alva Smith Vanderbilt Belmont本人

她是女性选举权和女性平等权利的拥护者,早期的女权主义者。阿尔瓦范德比尔特贝尔蒙特|阿拉巴马州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ofalabama.org) 1875年,她嫁给了铁路大亨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的孙子威廉·基萨姆·范德比尔特(William Kissam Vanderbilt),对应剧中的铁路大亨乔治·罗素。她早年的婚姻生活在纽约社会的最高层,1882年为自己和家人在第五大道交52街亲自设计了在上流贵族红极一时的时髦豪宅,对应于剧中第五大道交61街的新房子。

◎卡洛琳.阿斯特,纽约上流“贵族”的社交女王,剧中老钱的代表人物,也是著名富豪阿斯特四世的母亲。

卡洛琳.阿斯特肖像画

阿斯特家族创始人老约翰.雅各布.阿斯特靠皮毛贸易起家,后进军房地产,富甲美国,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百万富翁,被称为「The Landlord of New York」(纽约地王)。

相关拓展: 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_百度百科 (baidu.com)

剧中新豪宅的设计师斯坦福·怀特历史确有其人: 斯坦福·怀特_百度百科 (baidu.com) 在纪录片【美国经历系列:镀金时代 The Gilded Age (2018)】中,详细的描写了剧中所对应的一些人物,以及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民生活状况。可以说本剧正是此纪录片衍生创作而来,强烈推荐观看。链接: PBS 美国经历:镀金时代(2018)[水山汉化]_哔哩哔哩_bilibili (有中文字幕)】


2、美国19世纪后期名人介绍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 安德鲁·卡耐基_百度百科 (baidu.com)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美国慈善家、资本家)_百度百科 (baidu.com)

◎“铁路大亨”范德比尔特家族,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一,因经营铁路和水上运输致富。 范德比尔特家族_百度百科 (baidu.com)

◎“海盗大亨”杰伊·古尔德,19世纪美国铁路和电报系统无可争议的巨头,“镀金时代”股票市场的操纵者。在1869年对黄金市场的狙击导致了被称为“黑色星期五”的大恐慌。 杰伊·古尔德_百度百科 (baidu.com)

◎“世界债主”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P.摩根)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_百度百科 (baidu.com)

◎亨利·乔治,美国早期工党代表及领袖,民主作家,著有《进步与贫穷》,1886年代表工党竞争纽约市长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68000票成绩,但最终功亏一篑。 亨利·乔治(美国作家)_百度百科 (baidu.com)

◎玛丽·伊丽莎白·莱斯,教师、民粹主义演说家。 玛丽·伊丽莎白·莱斯 - 堪萨斯百科全书 - 堪萨斯历史学会 (kshs.org)


3、本剧主线故事&(及)影视表现内核

◎本剧主线:将围绕罗素妻子伯莎与老钱们的地位斗争上展开。

手段方式:宴会、慈善、媒体。

支线一:罗素家族在铁路、商业发展上的斗争与磕绊。

支线二:贵族式家庭下仆人及女佣的矛盾纠纷。

◎影视内核:借助于新老贵族地位之争,描绘出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奢侈本像;通过画面表现力还原出那个时代工业进程、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的真实景象;通过底层民众与上流社会的对比反差,及后面出现经济大萧条的社会百像表现出贫富差异的巨大悬殊,揭露出那个年代下社会制度的缺失以及资本对民众的无情剥削。(以上有些内容是根据纪录片做出的推测)


4、细节解析

◎片头开幕对应的日期月份

第一幕:1882年4月1日。61街的新房子开始拆除脚手架并搬入家具,同时女主姑妈家收到兄弟病逝消息的信件。同一时间,女主得知了自己继承所得仅剩30美元。(省略剧情:二姑妈偷偷给女主寄信邀请她过来纽约生活)

第二幕:4月3日。大姑妈得知侄女这个月要来的消息。同时罗素一家搬入新大宅。

推测依据:杰西·詹姆斯枪杀

拓展:杰西·詹姆斯(美国侠盗),专门抢劫银行和火车。 1882年4月3日杰西被同伙背叛枪杀后,其帮伙频繁出现在廉价小说里,成为前工业时期的反抗形象。在民粹主义和激进时代里,他被喻为美国罗宾汉,为保护低层农民抵抗企业大公司(却是杰西生前从未扮演过的身份),这个形象至今仍出现在电影,歌曲和民间传说里。 杰西·詹姆斯(美国侠盗)_百度百科 (baidu.com)

第三幕,4月30日。玛丽安来到姑姑们家。伯莎与儿子刚见面就告别,因为他要参加罗德岛的派对。

第四幕,5月1日。伯莎带女儿去参加第五大道饭店的慈善宴会,同一时间,罗素和索本围绕铁路问题在公司碰面,不欢而散。

第五幕,5月2日。玛丽安与罗素家归来的赖瑞偶遇,并因救狗而结识。罗素家准备宴会,伯莎亲自派发请柬。

第六幕,不详。罗素家宴会失败。

◎关于幻灯片秀(第三集3分44秒左右)

纽约百老汇剧院 纽约百老汇剧院_百度百科 (baidu.com) :原义为宽街,是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百老汇是这一条街上的几十家剧院的统称。 演出剧目百老汇剧院区上演的剧目有6大类,根据所占比例,依次为音乐剧、音乐喜剧、话剧、喜剧、舞蹈音乐会和个人秀(onepersonshow)。

根据门童约翰的说法,此处周五表演的便是关于一场幻灯片的个人秀。

关于幻灯片的表演,最早是由玻璃制成的,靠人工绘画。在19世纪中叶,美国发明了赛璐珞胶卷后,幻灯片即开始使用照相移片法生产。而幻灯机是在1654年由德国的犹太籍人基夏尔发明。 幻灯机_百度百科 (baidu.com)

第三集3分44秒左右截图

◎关于纽约贵族

◎关于慈善的内容

一、贵族捐助及义卖

二、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1863年10月29日由瑞士人亨利·杜南倡议成立。当时称为“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改为现名。它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红十字组织,也是瑞士的一个民间团体。它完全由瑞士公民组成,并受瑞士法律的保护和约束,总部设在日内瓦。

剧中克莱拉巴顿(Clara Barton)的原型为美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主席克拉拉·巴顿(Clara Harlowe Barton) 克拉拉·巴顿_百度百科 (baidu.com)

克拉拉·巴顿(Clara Harlowe Barton)

◎关于本剧宴会次数的统记

◎关于情感与婚姻

◎关于罗素家的商业手段

◎关于贵族仆从的制度

◎关于线路地图

◎关于本剧与其他同类型题材的类比与借鉴

【待更新中】

 短评

哇哦真的不错,George Russel真的也太迷人了!!!

6分钟前
  • debut0901
  • 力荐

这部作品有意思的地方是明明是玛丽安为女主,偏偏人设让人越来越讨厌,相反旧贵族的代表人物两位姑妈以及罗素先生充满了魅力。全当看戏的时候,此剧告诉我,“有钱才能说话”的本质,以及我甚至邪恶的希望玛丽被律师骗婚的惨痛经历,让她不要吃住姑妈,拿这种底气来赢得所谓的“自我”!

9分钟前
  • 白云在青天
  • 推荐

这不比无趣的宫斗好看?暴发户男也太难找了吧。面对半夜爬床的女人都能说不。天天想的就是如何利用自己的钱让自己老婆开心,不让我老婆参加慈善?我出钱包了。想向我借钱?那你得赏脸参加我老婆办的舞会。——这什么绝世好男人啊。另外女主没私奔成太好了。看的想冲进去让她清醒清醒,

14分钟前
  • 素衣染天香
  • 推荐

Leftovers后冲Carrie Coon看的。首集马拉松80分钟有点累,他们说话不用思考时间的吗,一直无脑飙台词。政治隐喻也是有的。老公帅点就好了。有基情。配乐非常傻白甜。

18分钟前
  • ハヴィエ
  • 还行

比披着贵族外衣搞小妞题材的唐家屯大气。

21分钟前
  • 🍉
  • 力荐

别来感情戏,真的,千万别最后让女主仗着新贵公子喜爱去挑战双边势力。那可太俗太没劲了。果然!一集过去一半!又开始了。

22分钟前
  • 早啊
  • 较差

暴发户夫妇有看头

26分钟前
  • momo
  • 推荐

唐顿庄园的班底怎么会不好看了!

29分钟前
  • 琏二
  • 推荐

开头就是熟悉的唐家屯一镜到底,气度不凡!目前看来各个角色也都很讨喜,可惜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了。

34分钟前
  • freelorn
  • 推荐

也太太太太好看了吧!!啊啊啊啊尖叫!!!刚刚看完第三集,这个走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越来越好看了!台词真的太赞了吧

38分钟前
  • 油焖茄子
  • 力荐

你们不觉得女主长得特别像饥饿游戏里面的皮塔吗。。。我无法释怀!

43分钟前
  • ☀edison™
  • 推荐

深度上还是差点意思,但很喜欢最后一集的一句台词“毕竟这里是美国”

48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推荐

唐顿庄园制作班底新作讲述1880年代纽约,美国新富VS老钱之争,第一集主要铺陈背景介绍人物(实在太多了)还没怎么来得及展开海报上双女主的对决,安排了黑人和基线符合多样化要求,CB和CN分别扮演毒舌阿姐和老处女妹妹,期待这两位更多戏份及金句啊~

49分钟前
  • alty
  • 力荐

罗素夫人好美!罗素先生好棒!简直是一对璧人,你们还征服啥,世界都是你们的。

50分钟前
  • 爱尔兰的布莱克
  • 推荐

终于开播,期待卡司很久了,傲骨之战+欲望都市,还有梅姨最小的女儿。//节奏好快,我喜欢。

51分钟前
  • 许泽Sylvia
  • 力荐

四星观望。服道化精致,old money和new money之争,题材虽然不新鲜了,但剧情节奏还挺快,人物塑造第一集已经立起来了,期待女主后面的表现。

53分钟前
  • 秀了个咻
  • 推荐

镀金时代,既是美国内战后大基建,大发展的时代,也是贫富加剧,腐败横行的时代。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本剧或许挺有现实意义。

56分钟前
  • 环山村人
  • 力荐

暴发户宠妻狂魔同事业型爱妻,携一双金童玉女儿女闯荡贵族圈

59分钟前
  • moon
  • 力荐

女主一副除了自家亲戚谁都是好人的状态

1小时前
  • biubiubiu
  • 推荐

第一集和看了电影似的

1小时前
  • 泾川鲤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